|
Originally posted by 阳阳 at 2004-10-17 06:35 AM:
$ j* g0 M4 E! \* Y5 o天啊~ 阿韩竟没在这看到偶写得这篇文章 J0 C# [1 r+ q& i6 ?( A! V( [6 v
你知道, 偶写这篇文章的动力就是你啊......
2 m& Y" l) q; H* J$ g8 H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是没有让你错过ing~ 泪啊........4 _, j% d- L" X3 x2 U% Q0 z8 \4 k
能欣赏到这样优秀的电影, 能更多地了解金氏作品, ... 0 Z3 \( V4 Z" `
555~~是啊,其实那之后偶一直都在等着,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又点遗憾呢。偶是在新影响论坛逛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激动得半死马上就来社区搜索。不过偶还是没有错过嘛,能找到,就是缘分吧。; Y: C: c( d5 u. B, Z: S- A
, X! P# A) Y5 P
佳作定能促成好文,而阳阳的秒笔更是彰显了影片的厚重的生命力,像这样孤独的电影只要能遇到几个能读懂它的观众也就足够了。阳阳比桌紫那篇思考得更为深入,看到了许多她看不到的层面,读来让偶有更多的认同感,就是这份同感让偶欣喜若狂~~
+ w' m# }, ]$ R& A
" B1 s) L2 X0 |- a5 ]( C4 I阳阳,你也发现了吧,Ji-hum的形象带有金基德的自传色彩。这个喜欢画画的沉默寡言的内向少年,由懦弱到勇猛的转变,联系到金基德本人的处境,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 j* u+ \ f' G: p" B, e+ m9 c0 A0 h4 \9 a9 m* W$ O
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那张被历史埋葬的北韩军人的全家福重现天日的那一刻,悲凉的音乐如约而至。短短的一幕,已让人心如刀绞。金基德的深邃宽博的家国视野跟《JSA》的朴赞郁同样的让人敬佩、感动。。。& e+ K3 C' ~* \( x: n0 ~, K
7 ~+ a+ g& V9 q# U% K) E
~~~~~~~~~~~~~~~~~~~~~~~~~
# ~, L7 p t& {: @* M1 gps,下为金基德当年的采访,是大概的译文,有些翻译可能不大对,仅供参考。原文在下帖第二楼:- `( _) o- L" |6 I3 V$ {4 H
http://www.krdrama.com/bbs/viewthread.php?tid=66486
, h( w/ d: t# S
1 E- V0 A/ J5 [ w记者:“收件人不详”—这部电影的名字相当的特别啊。
$ E6 }: d: k* m* o m9 E- G金:我小时侯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封封散落在地上的信,是被退回的,因为它们都是寄往未知的地址。此类回头信的命运,大都是在邮箱里先度过漫长的时期,直到有一天随风飘落,荡到了麦丛中或是陷入泥泞的水沟里。每当在地上捡到这样的信,我总是努力克制住想拆开来一睹为快的欲望,但事实是,我有好多次都把持不住。这些信里写的,大都是些悲伤又绝望的故事。在我看来,电影里的三位主人公的命运正如我童年所见的这些打回头的信,他们是一个被遗忘的时代的孩子。在一片荒凉的田野上,Chang-gook彻底变得勇狠,Eun-oak也几尽如此,而Ji-hum,他也将像一根杂草般的,奋起反抗。
- A& Q. m& |- d0 ~* K2 i. L$ \
9 x6 f+ J0 [% P2 l记者:在电影里,你似乎引起了这样的话题---“我们的残忍到底源自何处?”
' I) {5 d* W d% i( S金:在处理描绘驻韩美军基地军人生活方面,我想反思的是韩战乃至追溯到日帝统治时代的那段历史。可能这部电影里最残忍的一个画面,就是Ji-hum的父亲修复那把丛家里院子地底找到的枪然后对准他养的鸡射击。这种暴力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我认为这才是最典型的韩国式的暴力。' U. M7 D6 P; k8 B z
2 Y- g( B3 j2 _; P记者:创作这样一个杰出的故事,你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r) @0 b( _$ q4 E
金:这事实上是发生在我朋友们身上的故事,当年我十七岁。Ji-hum的经历就是取自我的视线,我的一个朋友在27岁的时候自杀了,还有一个朋友只有一只眼睛…这些素材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4 q: O+ G2 e: J$ T4 [: Y' }- }7 j$ d# n1 Y) J
记者:Chang-gook与他母亲的关系也狠特别。
/ I9 ]0 A& r% s金:事实上,美军基地经常有这样的案例。自从韩战结束后,许多韩美混血儿都被带到美国抚养了,但还有被遗弃的一群,他们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我还记得 “HOLT儿童服务公司”的总部就我的小学旁边,这或许就是为何我们班里会有几个混血儿的原因。那时候,我非常害怕这些混血儿,而且他们的确也很有暴力倾向。他们中间,有些人住在很破烂的小木屋里,正如Chang-gook和他的母亲生活的样子,也有像Chang-gook这样打他们的妈妈的,我当时在上4、5年级吧,我还记得看到这种场面的震惊感觉。现在,我可以理解我这些儿时的朋友丛哪里而来。一成不变的,是悲哀与痛苦的延续。
% _' Y! \4 K O% O! e# t$ i" r2 R' l4 j$ D
记者:对片中美国大兵的描写似乎超越了“挺美”或“反美”的两极情绪,而这两种情绪,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看待美国的定义。+ K% n9 T1 i% l( y2 B7 j6 V$ o
金:美军在世界随处可见,然而却也是另人反感的存在。他们制造着或大或小的麻烦,包括性犯罪----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这种局面并非几个美国兵造成的,而是源于根深蒂固的军事文化和霸权主义思想。我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是以一个相当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美军的。然而,当我去驻韩训练基地考察的时候,看到周围那么多龌龊低级的红灯区,我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悲哀。我能体会他们的寂寞与孤独,这些美国兵在花上一笔钱享受完俄罗斯或菲律宾妓女后,还是得可怜巴巴回到军队里去。于是我问自己,是否曾试着去理解过他们?我渐渐的觉得这些美国大兵的处境就跟被分配到中东地区的韩国军人一样的,这让我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他们在军事基地的治外法权区域能干些什么?他们只是一群年轻人,在异乡度过他们的青春期。从这个层面上看,我更愿意说我在影片中的视角是介于“挺美”与“反美”之间的。
E5 i* q1 |- Y2 {7 J$ L: P' m7 e% M6 w( l6 \# H
记者:与你的前几部作品不同的是,《收件人不详》有涉及到政治和历史的议题。
* a) g4 X6 B! N, D0 h金:我认为我一直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都有探讨政治问题。例如《鳄鱼》关注的是“正常”与“非正常”之间的矛盾关系,《蓝色大门》检阅的是阶级差别。或许区《收件人不详》区别于前作的是饱满深刻的感情基调而非政治。# d' W! I$ X. X; F: p
/ l n3 b$ x6 a% }; R5 Z' @: a[ Last edited by 阿韩 on 2004-10-20 at 07:54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