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洪吉童]及其著者资料——
Originally posted by 明瑞 at 2005-9-20 12:24 PM:
一天没来如隔N秋,来贴什么呢?
16集中宇镇提到了一个韩国民间传说中的英雄----洪吉童
因为好奇,所以了解了一下。
朝鲜后期时代,许筠(1569-1618)在其朝鲜国语通俗小说《洪吉童传》塑造了一位具有反叛 ...
给明瑞xi的资料作补充——
注:以下资料均引自{韩·赵润济[韩国文学史]}
《洪吉童传》是韩国古代小说的矢藁之作,也是受明朝小说影响最著的一部作品。这就表明,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洪吉童传》的作者许筠(?~1618),草堂许晔之子,号蛟山。宣祖二十七年文科及第,文章独冠当世。他留予后世的著述甚多,计有《白月居士集》、《青竹集》、《惺所复瓿稿》、《洪吉童传》等。他性格豪爽,很早就有意革命,因此早年时曾作谶记,结交低层官吏,纠合许多同志。晚年他在党争中加盟于大北派,以金訚、辛光业为心腹,把河仁俊、黄庭弼、李国樑、徐尚颜、南正烨等人网罗于其门下。他们同情那些对当时社会制度怀有不满的庶流,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其门徒有时多达数百人。他与李尔瞻相呼应,形成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准备进行一场社会革命。
当时,党争激烈,国王光海君勇断不足,社会日益混乱,人民陷于涂炭。于是,许筠将矢书投于庆运宫,企图以此掀起大狱,他又指使他们上凶疏,竭倡迁都,以便引起国内骚乱。特别是戊午虏警以后,人心浮动,他乘机制造边境危急的报告,书写匿名书函,称某地之敌某日发动进攻,一时全城恐慌,流言四布。每到夜里,他使人在山上高呼西贼已渡鸭绿江,琉球人也已渡海登岛,动员人们急速避乱。一时间全城混乱,人们纷纷逃出城去。他还在南大门张贴匿名布告,宣称有一伙暴徒正在伺机作乱。总之,他想推翻这个充满混乱和矛盾的社会。
但是,他壮志未酬。当他正准备举事时消息败露,被官兵捕获,终于在光海君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以叛逆罪名伏诛。
一代革命者蛟山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洪吉童》中。
《洪吉童传》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大家都知道,《洪吉童传》的主人公洪吉童是洪政丞的庶子,在家饱受虐待,对其父不能称父,对兄不能称兄。因此他对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制度满腔不平。于是,他毅然离家,投入强人团伙,并成为魁首。他这伙强人自称“活贫党”,专奔掠夺地方富豪和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救济贫民。他们在全国八道神出鬼没,地方人心动乱不稳。官方对此十分忧虑,极力抓捕他。但是,始终没有捕到他。最后洪吉童带领部下远离故国朝鲜,来到硉岛国,自立为王,建设一个理想国家。
读过通篇内容,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使用的是超现实手法。例如,作者把洪吉童写成有分身术,可以由一变八,分赴八道,运用呼风唤雨的法术,在夜间悄悄地把各邑粮仓内的粮食悉数搬走;当朝廷下达逮捕令,派将军前来抓捕时,洪吉童却运用魔法把所有官兵都装入一个皮带中悬挂在长安城北狱等等。作者的这些超现实手法同过去传奇小说有些近似,但是从主要方面看,它还是属于以推翻矛盾的现实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小说,革命小说。
把《洪吉童传》同许筠的生涯和思想相对照看,二者是相当一致的。当时的社会制度对庶流是相当鄙薄的,这使他们对社会怀有强烈不满;地方豪绅和官吏大肆敛聚不义之财,百姓生活极无保障,这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由此可以知道《洪吉童传》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是身份真实的。与前代小说对社会空乏的描写相比,这确实是一大进步。朝鲜小说发展到《洪吉童传》时,事实上已具备了真正的小说形态。从这个意义上看,《洪吉童传》无疑是韩国小说文学史上划时代性的作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朴应犀、徐羊甲、沈友英、许宏仁、柳孝先等庶流人物聚居在骊州江边山野中,他们声称,吾辈卓荤之才,禁锢于当代之法,郁郁不得志,男儿不死则已,死则扬名天下云云,广交天下壮士浩劫。但是,他们恨于缺少活动资金,终于在海州下海经营盐业,间或剽掠富豪,或在岭南抢劫殷商,掠夺巨金。他们用这笔钱购买大批粮食以作他日起兵之需,同时也用来贿赂朝中武士,收买他们,为进攻王宫作准备。(参见《光海日记》)的最好原型。同时,当时中国的《水浒传》已经传入并得到广泛喜爱,许筠尤其爱读之。他特别喜欢书中108位豪杰,他曾将此108人的绰号分赠自己的革命同志以为其名。由此看来,《洪吉童传》无疑也受到《水浒传》的巨大影响。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谈一下许筠的文章和诗品。前边已经谈到他的文章独步当世,而泽堂在教诲弟子时常称“许筠知诗”(见《泽堂集》)。西浦野称赞许筠才情过人,其《宫词节句》和《竹西楼赋》等作品石州、东岳亦难企及(见《西浦漫笔》)。
许筠对诗有着独特的鉴识力。他喜欢山林隐逸者的诗作,不喜欢朝廷显贵的呻吟喜欢庶流的真情流露,而不喜欢两班贵族的矫情唱和。他曾为梁大扑、曹伸、李荪谷等人的诗集作序,尝言东人之诗,以郑传道诗为首选,沈友英诗亦名列其中(见《惺叟诗话》),由此可以看出许筠此人之志趣。
许筠很早以前就属意于小说。他十分喜欢阅读当时传入的中国小说,并努力将这些通俗作品介绍给文坛,以普及人们对中国文艺的理解。收录进他的文集中的《西游录跋》实际上是一篇用意很深的文字,在这篇文章中他对中国小说进行了评论。同样收在文集中的《十章之故》也作过类似评述。许筠对中国小说的介绍和评论,是振兴韩国贫弱小说文学的 一种努力,此功不可没。许筠此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洪吉童传》,他还在韩国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巨大功绩。他的这一贡献将同他的《洪吉童传》销售一起永彪青史。《洪吉童传》不是一部单纯的以虚构故事为内容的娱乐小说,它是一部写实小说,是一部社会小说。许筠的文艺思想存活于民众之中。许筠虽然以特权阶级的叛逆者而扬名,但实际上他是民众的先觉和引路人,他的生命通过文艺作品得到永生。应该说这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
[ Last edited by wendy0608 on 2005-9-20 at 14: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