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本非树,星星亦非糖。谁都无一处,情愫两由生。
菩提是传说中的大姐大,有坚硬的拳头和一触即发的火暴性格。她善良。
星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是顽劣的头疼少年,更是父母眼中的“病态患者”。但他孤独。
两个问题人物相遇了,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誓死力争、你死我活的江湖局面。
拳头对拳头,暴力对暴力,怎么就生了百转千徊的情愫了呢?
没人能明白。
只能是心知肚明。
菩提是为了心中的梦才去当老师的。她要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知识,是对待生活的勇气,不是简单的逻辑,是敢于抗争敢于辩驳是非的精神。
星星是因为孤独寂寞才去当学生的,要引起父母注意才去一再惹祸犯错的。当母亲像昙花一样没到早晨就离开了,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就只好破罐子破摔。可星星遇见了和他旗鼓相当的饼干,好象出现了救命的稻草,不抓住是不行的,那就只好爱了。
迟早有一天,我会让白玫瑰变成蓝玫瑰的。
星星暗暗发着誓。
他勇敢得像冲锋的猛将,一路砍杀过去,见山开山,见路开路,所向披靡。
他的爱是孤独的,无人喝彩的。
饼干也没注意到他。于是,饼干说:如果星星长大了,谁能拒绝那样男人的求婚呢?
这一切早已道破天机。这一切早已命中注定。像董永碰见七仙女,像梁山伯遇见祝英台。
星星的可爱,不是他的顽劣,不是他的孤单,也不是他的领导欲,而是他对待饼干的勇气。
在医院,星星吻了一下饼干。那是在饼干睡着了的时候。饼干答应不放弃星星。星星好象孩子展示玩具一样,说给舅舅听,那表情,那兴奋的样子,让你不由得喜笑颜开,爱在心头。那多多少少证明了星星还是个孩子,还是个给一点甜头就知足了的孩子。
于是,星星以为恩圣回来了,就都解决了。
珍玛跳着舞说:哦,你还是个孩子哦,什么时候你能快点长大呢?你喜欢的女人在哭呢!
星星沉下了脸。那是蜕变成男人的标志啊!
星星逐渐懂得,真心爱一个人,就去支持她所爱的,那样,她才会快乐。
星星做到了,他对吃着饭,藏着心的家长和恩圣说:不能祝福他们吗,我一个孩子都能做到,你都已经是大人了,还紧紧抓住不放啊!
饼干对于星星,可能就是饭食,只要不曾离开,就能活下去。
星星对于饼干,是一块甜得不行的糖块,吃着吃着就上瘾了,欲罢不能。
饼干老师星星糖,简单而有趣的叙述,给你一处不同的风景。很像极道鲜师,但意境又不同。很像罗曼史,但进行方式差别很大。很像爱情中毒,但少了其中的晦涩。饼干老师星星糖,虽然取材于禁忌的师生恋,但没有让你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妥,因为,那不是全剧的重点。
饼干老师星星糖,是笑中有泪的故事,可以给你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喜欢看童话故事吧?故事的结尾总是说——从此,公主和王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没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真的会好吗?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感情吗?会忽略生活带给他们的不幸吗?
我不敢想象。
饼干老师星星糖,饼干要就着糖吃一辈子吗?
这个故事说起来太吸引我了,使我来不及考虑其他,但是,结局又让我很不安,他们埋藏在幸福背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们的故事应该还很长的,很难讲的,可就这么结束了。
当然,故事带给我的幸福不仅仅淹没了失落,还让我回味无穷。
我不喜欢结尾,最大的理由还不是这个,应该是——编剧不该把星星的未来设定成老师,难道除了老师,证明爱情的办法就别无它途了吗? 饼干当上老师,去这个学校是为了池贤宇,是由暗恋转为明恋的一个理由,是故事发展的需要,而星星呢,他有何必要还去当老师呢?故事的结尾,让我来看太过于牵强了。
泰仁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聪明不仅仅表现在对付爸爸的强制,还有对待同学和老师的爱,他知道自己不爱珍玛,就很早地(在没爱上饼干之前)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巧妙设计了和老师在医院的独处,让对方看到孤独的自己。他的前途应该有很多选择的,他的未来不应受饼干的约束,那样就没意思了。
好喜欢泰仁,也喜欢饼干,她没有否认自己对星星的感情,那是我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一直不理解星星为什么要叫她麦芽饼干,也没看懂饼干干吗叫他星星糖,就那么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方式去想了,去喜欢了,这就是人的惯性。
大人们往往不知孩子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可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固执往往是大人们没有的,通常道出的还是真理,在他们眼里,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不会很复杂,不会很犹豫,也不会停滞不前。
[ Last edited by lalanono on 2005-9-6 at 23: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