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moviegoer
6 D# a" H% Y8 q1 a% P作者:云中% w7 T& w5 [, u' Y/ x
8 X8 t' }% Y0 l7 f有些导演拍的片很好,可在看的时候,我心里有时难免会起些骚动,出点狂妄念头:如果给俺同样的班底,同样的条件,俺也不会比他差多少…… + i. s2 U0 w/ D8 T( ]& p, T, J" _: T0 d
7 t2 D1 v9 W; z: q( p- Y! [ 可有些导演,拍出来的电影,我看了会觉得完全没念头,有的话也是:靠,他是怎么想到的?靠,这样也行?靠……#¥%……太靠了……
5 Q8 q0 s" g3 Y$ O1 z" f( ?4 U# a' o! ?# J; N
《亲切的金子》就是这样的电影,朴赞旭就是这种导演。
& @& W+ o% I* C4 t" {7 ]- N" R# u; \7 V
这部期待已久的复仇三部曲终结篇,没让俺失望。这一回,相对于前两部,尤其是《老男孩》来说,故事简单了,可讲述手法更复杂;冲突没那么激烈,可情感更细腻了些。视觉更华美,但似乎有点散乱。总之,与前两部比,有共性,但更有自己的个性。 7 x9 l# {- t. ]# S- ? f0 N) ]
- t* j! F1 v, N1 n( l
《金子》最大的改变和个性,就是叙述时空的不同。这一回的悬念并不如《老男孩》那般惊心动魄,《老男孩》完全是靠目的支撑动作,动作带出情节,情节围绕目的,一种环环相扣的叙述过程,偶有回忆,但基本是线性的。而《金子》的时空交错,闪回闪进,加上幻想与现实,便有着比《老男孩》更复杂、更跳跃的方式,这肯定也会造成一定的观影障碍。
# X4 i9 _) k. Z/ Y% H1 {* F9 S5 @8 t6 p
在这种方式的指引下,导演采用了与以前不太一样的视听手段。 ' {: }0 i% X1 B# m$ |) K- N
* K; K# n; F/ u/ e8 L4 a3 f/ ^' j! x& R8 x* z7 ~1 f2 J/ t% c% K
以前说过,朴赞旭在《老男孩》里,是动用一切手段包装动作,动态的东西用得非常多,这个“动”包括摄影机、演员动作、剪辑等因素,在镜头间、在场景间达到流畅的效果。而在《金子》里,他更频繁的使用“相对静态”,或“动、静”结合的表现。镜头里更多是人物动作过后的状态,比如金子和狱友的拥抱,他拍的不是过程,而是拥抱的结果;或是通过剪辑展现动作的不同倾面,比如金子对着两个绑匪开枪的场景,就是几个静态的特写渲染,再接动态的横移,在配乐的衬托下,酷毙了,不亚于《老男孩》那个横移长镜头。
; S# o; c" G9 [ F7 f' F
+ ?% w' l. e/ p% ^7 ? 这种手段在《金子》里的运用,给这部影片的叙述风格定了一个调子。很多时候,影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件事的某一两个片断,一个截面,人物动作很少的截面。比如金子与不同狱友见面时,都会有闪回。很多时候,只是几个镜头,十几秒或是几十秒的时间,就把一段本来可以表现得很复杂的故事,简单概括完了。而且,这些片断并不乏某种美丽,哪怕这种美是残酷的、颓败的,就像金子的红色眼影。
! [: E# T( o# A$ A" H
; }3 g! L, n" | 这样的处理,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叙述过程频频出现。于是影片叙述节奏飞快,时空交错,信息量极大,如果一两个镜头你没有注意到,那么你可能就搞不清金子与这个人的关系。如果你足够认真和仔细,你就可以体会到导演的每一处构思,他就像织着一张网,网的中心是复仇对像。
8 u x. l" b# V3 z$ y
5 k! U* G+ V; E) s 导演围绕着这个中心,用影像一点点勾出了金子从前的世界,这张网,纹路是交织着的,因此有不断的闪回、甚至闪进,还有金子关于复仇的幻想。这张网,还是华丽、繁复的,所以我们看到金子那么多不同的狱友纷纷登场,人物众多是《金子》不同于前两部复仇故事的元素之一,因此在内涵上也与前两部有了区别。这一特点,将在后面的“众人斩杀”高潮段落里达到巅峰。 ! K% M5 y6 s; j. u
% C0 j( p) Z- ^9 T 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的精致、唯美,仿佛不带人间气息,再配合上这种叙述结构,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巴洛克”的意思。哪怕是穿插其中的小过门,导演也做得相当华丽,比如简单转场镜头,虽然有电脑特技的帮助,可只有极具视觉想像力的导演,才会想得出这么有创意的独特转场方式,朴赞旭这个特点在《老男孩》里早已表露无遗。 N. y$ m: X7 A" ?
) H4 z+ h$ X0 K; v 所以,影片主体配乐就是再合适不过的巴洛克风格的音乐,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羽管键琴,还有凄婉的小提琴,既有宗教音乐的感觉,也有俗世沉沦的哀伤。这与整部电影“血腥”的唯美、繁复的视听结构、逼问人性恶的一面、追求心灵救赎等内容,形成了一体。最后的摇篮曲,也暗示着复仇者心灵最后的平静。 % ~4 Z8 H) R0 z7 J# c6 G
, D3 b+ ~6 `$ M! u1 y3 o 上面说过,在大部分时间里,《亲切的金子》情节发展并不算曲折,导演在织一张精致的网,各条通路直指被复仇的对象,一个劣迹斑斑的绑匪。而当主角金子到达这张网的中心,用枪指着绑匪的头时,她犹豫了,也许她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这名个罪魁,因为自己也曾是他的帮凶。而被她抛下的女儿,也说要对她“复仇”,要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复仇”的阴影? / r: d# Y, i( ^/ @
9 g( H6 _5 _- d+ q2 a0 F 导演在这个关键时候,拍出了一个奇妙的段落。这个段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佳电影段落,它够黑暗、够血腥、够变态,甚至还够幽默、够悲凉、够沉重,最后,它还泛出一点点温暖。这一段的视听语言和内容结合之妙,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它甚至冲淡了一直有些拖沓和让人头晕的叙述节奏,找到了朴赞旭影片里最有力的武器:无法回避的人生困局,并把这种困局的杀伤力通过正面叙述而达到最大。这样的正面叙述肯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反感,招来对影片的骂声,但总得有人拍出这样的片子,表达一些我们不敢面对的事情。 : h0 Y- s5 V4 i0 [1 P7 s# a5 @
* g9 W0 h/ ?/ f0 s: w' k( m
这个段落,从众人围坐看录像,到众人吃完蛋糕散去。从紧张到放松,由头到尾都控制得很出色。导演,从开始一直围绕着的网中心,拉出了一张更大的网,这张网把更多人一网打尽,所有带着复仇烙印的人类,他们该如何选择。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看这个段落时,我也一直在想,让我选择,我会怎么做?金子在最后,在洁白的大雪里,把头埋进洁白的豆腐,她能否得到解脱,是她个人的事。可能还有更多人,被复仇这张网,紧紧地缠住。
) i; C' k& p7 H2 c- u( Y8 Z3 W+ m; Y3 c, H. H& j+ [% m1 K. {
朴赞旭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所关心的是,现代人为何会有“复仇”的需要,甚至演变为一种渴求的念头。
4 j; C# F. _. ~ Y5 S0 V* F! J9 z# N$ y. q) y% |
这个话题没有定论,但复仇三部曲已经结束了,不知道谁能给它们下个定论,谁能给这三部惊心动魄、眩目迷人的电影,下个定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