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2 f6 p, i0 d4 e" F5 D5 i
7 A* u: z- W/ L2 d! ^ t! A聚光灯(11):乌云压城
$ T6 ^6 x2 d' |3 H N w
: ^/ u! k7 r- b, ~9 k当吴泰锡象狮子般怒吼的镜头定格在第14集的尾声处,最终回的故事会如何将观众的胃口一直吊到结束,着实让人期待不已。比起身为记者的使命,如何查出西海岛经济特区的黑幕,偶更关心的是吴泰锡与父亲将会是以什么样的关系面对彼此,是继续心痛陌路人,还是来一个冰释前嫌的拥抱;当然还有吴泰锡与徐友珍的感情是否会有始知相忆深的一刻。即便是在以职业人生为看点的聚光灯下,女性给予更多关注仍是情感视角,而非单纯的事件本身,这点或许是编剧先生们想妥协却坚持没有让步的,嗯…不知聚光灯幕后的OA戏码又是如何的如火如荼呢。
; n" D; }6 g- A; w" |3 g9 j0 e
# J$ B& M: {+ W I戏剧,是借着职场人生的地盘来演绎爱或不爱的情感盛宴,还是将情感作为职场人生的一小块巧克力,用那时浓时淡的微苦甜蜜,叫人念想得紧。看到14集终了,算是明白了聚光灯编剧先生的良苦用心,追戏半天,得到的是那一块小小的巧克力,唇齿间那时浓时淡的微苦甜蜜,叫人意犹未尽的。
) ^; B5 q' l- `! m7 R' ~6 z
8 j& j4 S, B. f# \ T$ w2 k t明明心里挂念着她,大半夜拎着蚊香,花露水去她的工作室,当她隔天道谢时,他却是一副轻描淡写不足挂齿的样子,看着他转身而去的背影,她的甜蜜笑容还算是让偶失落的心有了点安慰;明明是那样紧张她的安危,联系不到她时,急躁地把领带也给拽歪了,录制新闻时更是一反常态,神情肃然,心神不宁。当她带着律师出现在GBS,他的视线时不时地投向她。看着她顺利主持完采访直播,他走到她的面前,淡淡然道:“你可真是,快要忘记的时候又让我紧张一把…以后要是再消失,那时我可真的要报警了。”;明明很关心她,她的神情心思似乎总也逃不过他的眼睛。“要记得按时吃饭”——这是看到她疲惫时,他的叮嘱,却在她投来的目光中,闪躲着自己的眼神;明明知道赵尚民律师案中,她才是名正方言顺的采访者,但为了她的安全,他力争自己对国情局的采访,局长若有所思的目光让他有些不自在起来。
! d3 W+ v- o8 p6 ~' K9 i
: O0 D+ W% |2 I; L( `7 n瞧,就是这样滴,编剧给了点颜色,偶却想开个染房,多难为自己的事。
+ e' _7 F0 v+ Y) B
4 @4 U' S2 U$ Y+ H$ @还是转过话题说说从竞选主播而起的赵尚民律师案。打一开始,出题的局长或许就没想着把躲起来的赵律师给请出来。象蔡明恩那样搜罗些资料,剪剪贴贴,也能交差应对。但这个考题遇见了徐友珍,就算是铁板遇见了钢钉,怎么着也要给钻上个小孔才行。然而事件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考题原来的设想。随着事件的抽丝剥蚕,之前蛰伏不动的吴成焕贿赂案与偃旗息鼓的永焕建设事件再一次成为民众的焦点话题,与赵尚民律师案一起成为了西海岛经济特区的种种黑幕内情。从13集剧情的逐步深入来看,编剧的野心可是不小,不仅将政客,财团网罗为题材,更是直指象征国家权力的青瓦台。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总统拉下马。若对韩国政治经济略有耳闻便知,韩国经济的起飞是靠政府扶植大企业财团,从而创造“汉江奇迹”的,这也为滋生金钱政治铺就了温床,各大财团的非法政治献金案也是屡见不鲜。反观历任韩国总统的经历,有人说“清算前任总统”是南韩的政治文化。处在这样一种人文政治环境下的韩国民众,渺如蝼蚁般的吴泰锡记者,全然凭着一腔正义与使命感,要去撼动擎天的大树,这对他而言,是比当年直面父亲的赂贿案要更艰难百倍的。正如GBS报道局长所说的那样,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人的事,而是GBS电视台是否会因此消失,民众是否会支持的后果,这该如何去权衡利弊,如何去寻找那撬动的支点?加上局长的反对,此时的吴泰锡觉得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微缈。夜深人静,吴泰锡看着组员们所写下的身为记者的志愿,那些热血沸腾的话语会给予他更多的信心与力量吧。[查明事实真相…努力不忘做记者的初衷,成为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记者]。是的,徐友珍身为记者的目标,同样是吴泰锡能够坚持下去,勇敢面对正邪间最险恶较量的信念,谁才是最后的胜者?那么就先从局长办公室开始发出正义的“第一枪”,吴泰锡拿出了他的王者之气,他坚毅目光中透出的凛然之气,他那置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让揭开黑幕一角的“西海岛风暴”率先从GBS开始席卷了全国。
9 c8 ]* F. ]7 z& \% n0 a+ }+ \3 o4 h/ v1 {( o0 o5 ?
不论他是如何的秉执正义之剑,站在对立面的父亲是他心底无法抚平的伤痛。吴成焕议员,这屡屡被提及的名字,可以让他一瞬间神情骤变,或神色游离,或莫名失态....夜色下,车门旁那松开又紧握的手,犹豫与决然交织的复杂眼神,想象着他的心中该是如何的暗流汹涌。用力打开的不仅仅是车门,而是他可以再一次面对父亲的一扇心门。可是....他和父亲那触手可及的距离,却象是被一堵看不见的墙给隔开了,他的神情和语气是那样的冰冷刻板,无法听完父亲想对他说的话,看来父亲在他的心中,还是无法让他宽宥的国民罪人。“过不久我会有事约你见面的,当然是作为记者。”话语背后的潜台词,让他的脚步异常地沉重起来。回到车里,想拼命压抑下痛苦心绪的他,最终还是抑止不住呜咽着伏在了方向盘上.... 哭戏,尤其是男主的哭戏,一般来说都会拍得自然而流畅,镜头感会好看些,但这次池珍熙诠释的吴泰锡的哭,却完全没有了所谓镜头的美感,那种想爆发却拼了劲去压抑的哽咽,紧锁的眉头,忽上忽下的喉结,一次比一次强烈的痛苦袭来,因此而有些扭曲的面容,到最终被这种孤立悲愤的情绪而击溃的低头而泣,猛然间,又是咬紧牙关收拾情绪的克制,似乎在跟自己说不可以这样儿女情长。短短的几秒,却教人再次领会到池珍熙所赋予吴泰锡这个角色的细微之精彩。在这一刻,吴泰锡性格中的强势与内心情感的激烈交锋,让人感叹他惊人的自制力,和内心深处那不可遏止的情感狂澜。其实,人都会有多面的折射度,细腻还是粗犷,灵活还是固执,柔弱还是刚强....只是我们会将哪一面下意识地掩饰起来,往往是藏得愈深也伤得愈深,故事中这样的角色往往也会让人为之纠结不已。将另一个温情的吴泰锡掩饰起来的他,在故事的最终回,她能不能触及他心底那最柔软的部分? 9 ]5 Y& V! }8 d% n: ^
/ V9 F+ B& ~+ G% K, J: j7 o2 n {1 `“一个成熟的记者就得时刻警惕,时刻紧张,时刻注意,就算认识的人也不能完全相信他,就算是父母的话。”还记得这句吴泰锡曾对徐友珍说过的话吗。这一次,吴泰锡也轻易地交出了自己对长辈的信任,换来的是便衣警察的一纸拘捕令。. F! t6 Z. J1 e N& O" X5 m
: S, a+ R" }* k8 M. @0 c3 r; ]谁之过?是编剧的曲笔而为,还是吴泰锡求胜心切的一时大意?( `+ C: ^9 ?0 B, W/ }
) m8 |: j7 j1 Q" \
抬望眼,乌云压城,山雨欲来风满楼。
8 S* d3 W- u' ]/ x I! v: x! P$ F; j9 E6 g0 N' f+ Q. ?" c/ A, S
' v) T U2 B# E7 c& t# ?7 \
文/ 阳阳( k! N5 M* m- _, P m, `
2008.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