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放弃把这剧当音乐剧来看了, 因为编剧的音乐底子明显捉襟见肘
没想到还有这么认真的观众对音乐如此执着
反正是看戏, 凑合着热闹就好, 本来就没寄望能够增加音乐知识
但可别一不小心, 反而误解了音乐大师
我不懂古典乐,
但是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可是赫赫有名的曲子
以这首曲子做为小姜的出道之作, 只能说 “恰-当-之-至”
(编剧虽然不行, 但毕竟还是有蛮罩得住的音乐总监)
因为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 --
抛却形式, 完全不合乐理基础的异质原创
以此比喻小姜非正统的出身, 跳跃超世俗的风格, 可谓十分巧妙
这首协奏曲有段非常有名的轶事:
柴可夫斯基 1874 年将此曲兴冲冲地交给钢琴家 Nicolai Rubinstein, 没想到被毫不留情地丢回, 要求改写, 因为只要懂乐理的人, 都会对这首曲子的编排曲式 感到怪异龃齵, 无法接受. 但是, 柴坚持一个音符也不改, 直到他找到 Von Bulow, 后者将此曲带到波士顿首演, 获得巨大成功. 被形容为 “怪异, 狂野, 超现代” , 显然听众相当欢迎这样别出心裁的演出.
再则, 以曲目分析,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 –
炫风华丽, 波澜壮阔, 充满戏剧性转折的快板
(Barbara Heninger为Redwood Symphony而写的表演曲目, 内容繁多, 不多赘述)
尽管柴可夫斯基的一生确实充满偏激和悲剧, 真可谓 “悲怆大师”. 但是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并非 “悲怆交响曲”, 甚至第二乐章中段的吟唱标题是 -- “人必须快乐, 跳舞, 及欢笑” , 千万不要将澎湃奔放的序奏, 误以为是激昂弃世的悲愤, 至少作曲家本身, 并没有那层用意.
最后, 附上经典演奏版本 – Emil Gilels 钢琴独奏, Andrè Cluytens 指挥
http://tw.youtube.com/watch?v=3n2DsfQdg9o
顺便欣赏一下指挥大师愉悦挥洒的姿态
[ 本帖最后由 codays 于 2008-10-30 05:3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