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 百度 不看是要坐牢的
【一. 关于士兵和团长】
看完了原著。感慨,感叹,感激,当然也有泪飞倾盆的片刻。总之是被触动了。看士兵是先电视后小说,这次基本倒过来。士兵和团长被比较,是必然的,拦都拦不住。自认是一个客观非HC的人,一直保持“平常心”来看团长。有突友说,更喜欢士兵的纯净。所以我更加佩服兰小龙,把我们从蓝天白云军歌嘹亮的绿色军营,一下子打进烟尘裹道丧乱之秋的十八层地狱,让我们看和平、干净、通透的一切对立面。一边看的痛彻心肺一边还欲罢不能。
如果真要比较,我说,士兵最吸引我的,是急功近利的世界中一片执拗的精神净土,和几个最纯净的人格类型的华彩碰撞。无论是三多、561、老七、还是袁朗、乃至马小帅,性格不同、经历各异、境界有别,但终究是一个个极纯粹的至情至性之人。而士兵最缺的东西就是团长最珍贵的部分,一个浑浊、纷乱、厚重的乱世背景下的“乱性”和人性的涅磐。
如此的复杂和诡异,注定了我们这些心底渴望重温士兵的明净阳光的人读得辛苦,迷糊,焦躁。但很高兴自己熬过来了,所有这些心灵过山车的起伏跌宕后,在泪光中掩卷,“脸上泛出一道道笑纹”。
【二. 关于英雄和反英雄】
读这本书看这个戏,都需要点耐力和开明的心态,老外常说的“open minded”,这儿非常派得上用场。只说自己,多年接受正统教育,耳濡目染形成的”英雄",“爱国志士”的思想窠臼,非得打破了,才能从这群最卑微的草根群像中看到无奈和伟大。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难想象自己在惨烈的战争中,面对绝境会如何应对。估计也会不成人形,会贪生,会愤怒,会绝望,会颓废,会癫狂。但真不敢说自己能和那些“炮灰”一样,让勇敢绽放在侵略者的枪口下。
所以,我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鄙夷他们的不完美、不高大、不纯净。这些肢体和心灵都残缺的人燃尽了生命,失去了姓名,留给我和我的家人一块相对完整的国土。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曾经那么卑微而壮烈的存在,以为中国人就豪情万丈一路凯歌地把日本人赶走了。
如果我们坚持史书要用遮羞布来编织,如果我们坚持英雄必需是其实从不存在的神,我们愧对先人。
【三. 关于历史与故事】
我同意,没有必要把一部戏一部小说当历史教科书,毕竟它是属于娱乐范畴的东西,所以无论是什么立场是何动机来看团长,虚怀若谷地包容些,有点娱乐精神,就很好。更无须S纲S线,D同伐异,乱扣帽子--喜欢便是托,不喜即是黑。
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如果可以容忍那么多琐碎漫长的韩剧,无病呻吟的台剧,程式化的美剧,荒唐恶搞的港剧,还有粗制滥造的内地剧,有什么理由不宽容不接纳团长这样认真、较真、真诚的作品?过于热衷地查漏纠缺,迫不及待地妄自菲薄,视商业化的好莱坞为艺术北斗星,动辄“Fengsha”“Dizhi”貌似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看到这些,我心生寒意。
是,团长对历史的描述不尽准确,与史实有偏差。兰小龙也不会妄称史学家,他是个作家,写故事的。
可历史是什么?说白了,终归是一个民族的集体story telling, 他们选择性记忆的总和。我宁可选择去记住有污点、但坦坦荡荡的真实,而不是自慰式的白璧无瑕光辉万丈。我坚信,所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被“高*大*全”化的英雄们,也曾是不完美的生命。谁又不是呢?
是,电视剧拍得不无缺憾。但电视剧怎么样,好不好看,都不重要了。
感谢兰小龙康洪雷,为我们打开一段被尘封被压抑的民族记忆。
【炽热燃烧,迷龙】
我认为迷龙是所有人中最炽烈最单纯的一个,虽然他生了一副地痞无赖的横样儿,也没少干巧取豪夺的勾当。按兰小龙的话说,迷龙是最热爱生活的,所以他最不应该死。
看到迷龙背着孟烦了"飞翔"的场景吗?看到迷龙温顺如羊地任由他的团座打骂吗?连冷傲的虞啸卿,面对迷龙在大战前夕肆意忘情的高歌狂舞,也不禁被感染,破天荒哼起了湖南小曲儿。是不是和我一样心动鼻酸?
永远精力过剩、寻衅滋事的迷龙,生命像火炭般燃烧,于是他温暖着,也不时烫伤了周围的人。骗吃骗喝倒买倒卖的迷龙,却如他自己说的,其实很“实诚”,当他的情感和忠诚一旦付出,便一泻千里决不回头。
上官介慈这个人物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创作一段战地恋情。她(和她那万脏丛中一点白的衬衫)代表了迷龙欲求的对象,不可否认有肉T的欲望,但更是对正常生活的渴求。而在那个环境里渴求正常,多半是一枕黄粱,梦醒来心灰意冷生不如死。这也是孟烦了们梗着脖子贫着嘴皮子,拼命抗拒梦想的原因。
但迷龙不抗拒,他象飞蛾一样热烈地扑向了上官在路边点燃的一簇小火苗,然后干柴烈火地,用所有粗鄙的,直露的方式暴晒他的幸福,用拳打脚踢和坑蒙拐骗来捍卫他的幸福。
所以,我喜欢迷龙。我们的生活中,迷龙这样的人几近绝迹。迷龙们会遭到礼义廉耻的唾弃。冷漠和猜忌,也会使袒露心胸,两肋插刀的迷龙们被无情淘汰。
事实上,迷龙们的命运注定悲情。书中的迷龙躲过了敌军的枪林弹雨,却最终被“同胞”构筑的丑陋现实撕碎。
但我仍然希望所有的迷龙能活下来,像荒野篝火一样尽情燃烧,照亮我们的胆怯,让我们知道自己活得有多窝囊。
【三. 人与兽,兽医】
兽医不是主角,却是我非常喜爱的人物。他对整个炮灰团,包括龙文章在内,是一位父亲(father figure),而且是极具母性色彩的父亲。兰小龙很别具匠心地编派给他一个“兽医”的背景。他救治的确实不是正常意义上的人,而是被战争的苦难磨损至碎了人皮的兽。
但这位兽医眼中只有“娃蛙”,甚至包括刺刀相向的日本兵。他很少骂人,几乎从不损人,也哭得最多。他宽容地面对炮灰们的种种无赖阴损,惨痛地眼见着一天天的生灵涂炭,徒劳地搜集着所有可以搜集到、或许可以救人的鸡零狗碎的材料。炮灰们则永远用戏谑粗鄙的外壳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甚至千方百计地藏掖对一个老人、一个好人的应有的尊重。
可一旦失去兽医,每个人都面临氧气被抽光了般的空虚和失落。一个团疯狂了,死也要抢回老爷子的遗体。因为他们亏欠,他们的兽医其实是伤心至死,被战争,被敌人,也被同僚。孟烦了痛恨自己曾经象毒蛇一样贬损他是“脚气治成截肢”的废人。龙文章丧魂落魄,胆敢把万万不能开罪的虞师座丢在一边,因为“我的兽医死了,要去葬他。”看到这个章节,总是泪眼婆娑,象孟烦了一样,心抽搐起来。
【四. 葬心,阿译】
可气可爱又可恨的阿译。这是个给我最多惊奇的人物。一度讨厌他的懦弱,他的无能,他的可有可无。一度认为自己把他看透看够了,无非是衬托活色生香的龙文章们的一抹惨淡之色和几丝笑料。但最后明白了,也许,每个人身上都有些许的阿译?
阿译与他环境的一切格格不入,在一堆用拳头打天下以暴力抢西瓜的人当中,他是离了水的鱼儿,真正的fish out of water,磕巴着辩解,努力地弥补,扑扑挣扎的缺氧的鱼儿。
他使我想起幼时班里一个很努力、极度渴望得到认可,但又唯唯诺诺不太灵光的同学,老师瞧不上,同学不论好生差生都可以用智力或武力打击他。
而谁能想到,正如我那一路挨揍的倒霉蛋同学最后竟然进了班房,阿译在一派书生的呆气和尴尬之下胸怀的英雄主义激情之强烈,恐怕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他不理解而又无限崇拜龙文章,为了成为龙文章而不是孟烦了,他说,我宁愿去死。我的同学是为了这样的原因,矫枉过正而锒铛入狱的吗?我很想知道,因为我也亏欠了他。
阿译身边的“猪肉炖粉条班底”大多排斥、鄙夷、憎恶他,从来没有完全接纳过“阿译长官”的权威或欣赏他的才华。而唐基这个上峰对他表现出的“赏识”乃至“亲昵”,是何等的诱惑!所以他无可救药地慢慢堕入唐的操纵之中。
龙文章的死亡之路,不是阿译主导的,妖孽的生死,又岂是任何人可以左右。阿译不过是某些人手中一粒渺小的棋子。所以,有吧友恨骂阿译是叛徒,我理解,但我得为阿译叫冤。
记住阿译吧,那个扯着喉咙在战壕领唱山寨日本歌的阿译,那个慌张落败时不忘回头嘱咐“保持队形!”的迂腐但可爱的阿译,那个结巴着说,若三生有幸可以犯下他的“罪行”我宁愿去死的阿译。那个真刀真枪跟着龙文章打绝户战,不怕去死的阿译。那个在龙文章远去了后,果真宁愿去死的阿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