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奴》第6集观后:大吉转向&太河渐变
% [* p P% ^7 Z8 P' P
# Z% W' `6 {+ ~3 S! Y& S b% _3 _# b5 k4 Z, U0 \
4 N% n# A: U2 R0 Y' a( T+ F# {
6 w/ b: N; l4 \1 R) \ 从第4集大吉“疑似”见到船上惠嫄的身影,延续到第6集大吉和惠嫄“疑似”将在街头相遇,《推奴》反复将这两个人的相遇,作为吊起观众胃口、追看下周故事的诱饵。
5 L1 t% H: b- D3 n/ a! k+ g7 I4 K 每到这样的时刻,我便习惯性的不抱任何期待,或许惟有不抱期待,才能发现惊喜。况且,剧情第二次喊着“狼来了”,这相同的饵如今看上去,也有点不那么诱人。9 c z; ^# j: n7 I; k
, ]3 o" n" y7 F- a# `·被强调的大道理
" H+ p. y# V( [8 A+ @# z F/ |( J2 z, a: l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吉帮不断亮相的装备反复证明这一点。最好的推奴团队,必配备最精良的设备——马匹、带箭筒的高级弓箭、纸盔甲、指南针、假官牌,这些都是随便跟人上路、全然不考量风险的千志豪想都不愿去想的。
$ Y: a* f4 a+ K+ Q4 V- d. F 倒是黄铁雄碰巧带上这群视大吉为仇人的三流推奴队伍,首领又对大吉的过去了如指掌,必将会给大吉制造麻烦。
0 Z- r* ]5 z0 p0 u9 K7 ]
; ?& k/ Z; c# k+ {7 T+ \ + h x4 t" u+ V Q
2 f" ?$ q1 k5 a* H- W: [1 b& J3 F2 \
凡是反派之人,必有内心苦衷。在母亲门外拜别的黄铁雄,以孝心留下值得同情的“尾巴”。他为了在官场立足娶了身有残疾的高官之女,他屈从岳丈的心意充当清扫左相政敌的杀手,对曾救他一命的宋太河举刀相向,这些都可以归结到黄铁雄出于孝顺而放弃原则,被迫作出的牺牲。
# E( |( `% T* m" I8 S3 t: V9 I4 l* \6 v 再英勇的武士,也会有“阿喀琉斯之踵”。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之子阿喀琉斯,号称刀枪不入,脚后跟却是他的致命之处,并最终因此送命。武艺高超的宋太河,不曾因逼迫脱下为世子所穿的丧服,不曾因酷刑低头认下被栽赃的罪名,黄铁雄屈从的官场生存之道,太河即使做奴隶也不愿同流合污——这个战场上的弑敌好手,在官场上却因对世子的“忠”而无法游刃有余。大吉已知道太河在外陪伴世子8年,在翻看旧资料时更加确定这名“忠臣”不会见风使舵。抓住太河的“脚后跟”,大吉终于顺藤摸瓜锁定太河的目的地,实施战略转移,变追逐为围剿。
4 Y, F, {( A, m( C) t* d! z6 a" [7 E9 j/ Z
·太河也会碎碎念
0 \2 I6 l' k& @9 c; S9 k) R' Y8 z5 S F, _
一名武艺高超的将领,说出的话也应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刚从兵营逃出的太河的确符合以上形象,他对着一群体力不支的奴隶下令继续前进,听起来就像一名大将对手下作出急行军的号令一样。在山中躲避大吉的追踪,每当惠嫄不明白他的行动意图而发问时,太河一字一顿回答的语气,如同他在向亲信解释战略意图一样严谨。甚至在捉蛇“野餐”时,他也不忘讲解“野外生存技巧”,就像是在教育刚入伍的新兵。这个人的话虽不少,但由于针对性强,逻辑严密,道理充分,听起来始终很有份量,丝毫没有“唠叨”的嫌疑。2 B, j! l- J p( S
太河的严肃形象在这一集悄悄发生变化。山中走错路,惠嫄随意的询问本没有丝毫指责和怀疑之意,却令太河搬出一长串就算行军也会失误的大道理。惠嫄难得的笑声恰好说明,太河一本正经回答反而好笑,这个看似死板的人,其实也不乏有趣的一面。: i8 p$ W/ ^* e# L" ^3 E7 _
不仅如此,两人借宿仓库那晚的对话,更显示出铁面武将也有碎碎念的潜质。谁能想得到,太河竟能从惠嫄姓金的话题,扯到家中亲戚军中下属也有同样的姓氏……! n7 ~8 J, M, R$ J3 A4 f/ l0 g8 ]
7 Z5 | L3 r$ ^0 z/ D3 i) R
, o- |1 W$ ~* s, |! N9 D i7 G( |6 d! N6 _
·无意中丢下的雷
$ R: e: `, w7 k% U% y. i
]) V1 P5 h* U& Q6 | 太河的碎碎念很快就被破门的官兵搅乱。大吉不光在客栈破坏老板娘和崔将军的美好时光,他在这个偏僻的山中小屋事先布下的局,更是无意中打乱了太河向惠嫄聊家常、谈人生的心情。2 `4 F& ], E- _/ c- e
其实,大吉当时已确定太河逃亡终点,或许大可不必在途中布这个局,毕竟大吉绝不会允许自己的猎物被官兵捉走,也深知几个穿官服的小鱼小虾一定会拿太河没辙。所以我只能认定,大吉是在耍脾气捣乱,他已经被太河耍够了,所以要随手丢一颗威力适中的地雷给太河踩,报复一下消消气。
: ^' F$ }% [! N( C$ [7 r K
6 l/ x6 }; h p! {# s- G3 F& j. M- y3 M) _- \2 N
: P" Y+ K6 a9 Q1 P; F( I. @ 也不要急着去抱怨大吉,因为太河在无意中早已让大吉吃了一颗地雷。两人河上那一战,太河事实上充当了一堵“阻挡”大吉发现惠嫄的“隔离墙”。明知对手的目标是自己的太河,却在第一时间站到惠嫄的前方保护——当看到第6集中太河告诉惠嫄伏低身体躲避骑马经过的大吉时,我不禁鸡蛋里挑骨头地疑惑,在船上的太河,为什么不直接让惠嫄伏低身体躲避(连船夫都这么做了),更何况岸上射出的箭,根本是冲着太河去的。' w% h3 d! q8 ~2 L
只能把一切的责任推给因缘造化。若没有太河“挺身而出”,大吉将会早一点看到看清那名白衣女子,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小丫头;若没有大吉向官府放烟雾弹,太河不仅可以在草房中倾谈更多,再向前推一步,他或许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忠州,不必为了救助惠嫄耗费时间,进而早一点找到林永浩,甚至避免黄铁雄的杀戮……
, @) F5 F- [' j) M5 U 然而眼下的剧情,就是要令人不断叹气扼腕,令人在缺憾和错过中一次次纠结。
& S: B I: g) |, A$ \; f$ L2 x
) w7 v! N: q2 Q! j' L) y/ h3 r[ 本帖最后由 hohomania 于 2010-1-23 21: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