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线看得一头雾水的结果...
重看第4集时发现一处细节。张贴大射礼通告时,出现了年代背景。
* A# @: V, \. s故事中的大射礼于“庚戌”年举办,经查为1790年,即正祖14年。, i5 W ]3 a& @ C# O8 @" |9 K* e. R
于是允熙之父金承宪死于1780年,即正祖4年。
; H! j5 t1 x b' `) D6 X, O* h) `; s0 A3 m) H1 e! q
关于朝鲜党争和荡平政治,自己继续做了一些功课。
E: A0 O1 k7 V5 x桀骜对佳郎说的那句“老论祸害朝鲜”并非没有根据
% V6 R9 E9 k- O4 Y8 l# [历史上,朋党之争确实被视为古代朝鲜百年的痼疾。
6 C6 k8 X: Z: l/ N3 a, D
+ s4 G; Z. d# c/ Z5 V网上看了一篇长文,自行删编PO上来与众位成均馆学员共勉~ 2 ~6 u) R( ?+ O( [9 B) G
6 ]/ I( E* Z; V) {" b5 P( @" b$ f有关古代朝鲜的党争与荡平政治
: B e) @6 u" j- h! k" V, C" W& M( F7 J
内容删编自 http://wenku.baidu.com/view/f9d861d184254b35eefd34d3.html
. F, x0 }+ K" N) w1 W- X$ h& D
东西分党与南北分党0 c( _7 o7 _8 i9 `7 f0 ?
/ x0 B! X& c% T* D朝鲜的儒学者由于利害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不同,逐渐出现了分党的倾向。到了宣祖8年(1575年),出现了东西分党。
: G8 F* g9 K" X @, X% j9 i
7 k ^+ j3 x) t3 x4 {1 W5 N6 i/ g当时分裂的两派的首脑,一家住在汉城西边,另一家在汉城东边,就有了西人和东人之分。东人后来又出现了南北分党。1592年爆发了壬辰倭乱,历时7年之久,1627年和1636年又有两次胡乱,朝鲜国力凋敝,党争也更为复杂。北人党分化出大北和小北,此后大北又分为肉北、骨北、中北三派,小北又分裂为清小北、浊小北两派。大北和小北之间的倾轧反目,多番复杂的斗争最终导致大北没落。( R+ g$ b* Q: `) R6 r* ?+ l
M8 E; `" x$ D肃宗(1675-1720)上台后,南人曾短时间掌握政权。但后来肃宗对南人专权逐渐厌倦,肃宗6年(1680年)将南人赶下台,西人重掌政权,史称庚申换局。
- J/ l! F# Z1 p9 p7 Q' J' S t+ Z: w/ B) o. C( O) B! w- L" J* Z
西人分裂为老少两派8 C& ~2 G# ~7 y
7 Y& t" |& Q; } q! m; \( y7 `
西人掌权后,西人老派领袖与同党少壮派不和,结果西人分裂为老少两派。6 \0 \0 p* P3 b( p9 t7 @& S
! |* K9 t0 Z$ m) B P7 {) V庚申换局之后,西人分裂为勋戚派和清议派。勋戚派的代表人物都是享有高位的年长者,在驱逐南人过程中立有功勋。少壮派则通过主导清议而发挥影响。当时勋戚派想彻底清除南人势力,巩固西人的权力基础,而清议派则不愿意与南人结怨太深,要保留自己的清操,对勋戚派的独断专行也很不满。" h% T( Y( Q" u
/ ^& |% \" e& l3 b
肃宗15年(1689)重新起用南人。南人中的过激派要乘势肃清西人,而党内也出现不同意见,南人又分为清南和浊南。肃宗20年(1694)西人的少壮派执掌政权,老论、少论之间的倾轧日甚,一起一伏,政局不安,但是这期间南人并未形成大的势力。: B( p; [& @) ?2 t. F: E7 x% K
$ X+ v1 S9 ?1 T2 A' S到景宗(1721-1724)时期,因景宗生性柔顺,且多病无子,老论派四位大臣提出要速定国本,在景宗元年册封王弟延礽君为世弟(英祖)。少论派反对,认为太早。由于四大臣主张由世弟代理政事,被指为四凶而遭流配,此后其他老论派也被一网打尽,史称辛壬士祸。此后少论得势,南人也与之气脉相同。
' N$ M1 [4 u+ k/ b, ?
0 c; z' |) ?5 i- k; D# O' B& r: _景宗在位仅四年就死了,英祖即位。到英祖(1725-1776)朝,少论势力在经受过几次打击后没落,老论派掌握政权。$ E7 c$ X# n; b; q
4 _; @3 B( N" W3 i1 B5 v! M正祖之前的荡平政治; @7 z7 |3 d3 z' V0 }( r; e7 B
: Q5 p5 Q7 J6 E5 ]2 [, e
18世纪前期,朋党政治发展到顶峰,经过一系列的政争,最后演变为西人老论的一党专制。对于朋党的对立、分裂与没落,以及走向一党专制的演变结果,当时许多人表示担忧,并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朋党被视为国家百年的痼疾。此外,朝鲜后期身分制开始动摇,为荡平政治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背景。* U4 P1 ], p: y* Z& q
! M5 k: |0 k+ T) O5 r+ d. H随着党争日烈,反对党争,要求以国事民生为重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出现了荡平论、荡平策,习惯上将朝鲜王朝的这段历史称为“荡平政治”。 ~! s1 B4 v7 s- ]# v5 {' w; e4 ~5 j
' N4 @( q3 @9 w& L肃宗六年(1680)庚申换局之后,西人重新掌权。当时围绕对南人的处罚问题,出现了稳健派与强硬派之间的对立,于是有人提出荡平论,以调和两派对立的局面。到1689年己巳换局发生,西人失势,而南人重新掌权,而1694年又发生甲戌换局,南人再度失势。
6 ?$ Z4 K9 H5 K3 r0 J) R- t# K1 Y9 Q# a0 ^$ G! Q. u/ B
经历了这几次换局所带来的政治动荡之后,荡平论正式被作为一种政治运营理论被提出。这时期大体上讨论的是西人和南人的荡平问题,可是在甲戌换局之后,南人几乎全被排挤出中央政界,所以在肃宗朝后期讨论的主要是西人老论和少论之间的荡平问题。在1716年丙申处分之前,大体上是在少论的主导下进行的,而丙申处分之后,老论一党专制政局出现。( @' O$ z7 o0 s- @5 C
) o! [6 T" w( }
英祖在少论政权下即位,第二年起用因拥立他为王世弟而遭受惨祸的老论,少论和南人被赶出中央政界,出现即位后的第一次换局。
0 y- A8 G w5 _/ v
# I# @6 ^8 l, x" v经过多轮残酷的较量,最终少论和南人激进派彻底没落。英祖五年(1729)之后,荡平成为政治运营的主要原理。. J' @3 i) N# o9 l a; d
1 {- n' L! {: v
当时在各党派内部都产生了主张打破朋党,实行荡平政治的人,这些人的言论被称为缓论。而那些坚持朋党义理高于荡平义理的言论,被称为峻论。当然,峻论中也有一部分人不反对荡平,但是认为荡平论不能损害峻论的立场。
( O+ |) e7 g9 l
! t) |7 _( s5 a" _/ P, W1 V ^英祖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余年,英祖的孙子正祖(1777-1800)继续推行荡平政治。
$ D9 \4 C; S3 b3 F
2 F y6 w7 }. M8 d/ F B9 y% {正祖时期的荡平政治/ \# E# x. l( Z) x$ C+ Z& h
: u" i) D5 L* T" y. C" C0 ?
与英祖代不同,正祖代更重视峻论荡平论。因为英祖年间实行缓论荡平论的结果,导致士林不再重视义理,权臣和他的追从者隐瞒自己的党色,一起加以推荐,实行互举双对,表面上看来是荡平,实际上是谋求私利。不仅不能消除党争的弊端,反而威胁到王权。
$ e+ m4 Y7 m* [% t5 f* y0 i" f; s* n& `6 b
正祖在英祖五十一年(1755)开始代理听政,从这时开始就宣布要在峻论义理基础上实行荡平,即不是混沌的荡平,而是标榜义理的荡平。) w; V$ P+ f: Q
4 X7 m8 h0 D$ S( ~4 Q" A
正祖四年(1780),少论峻论势力增强,成为掌握政局的中心势力,而与老论清流系政派保合,推行荡平政治。到正祖十二年(1788),老论峻论再次掌权,与南人清论(清南)政治集团相保合。这是正祖时期荡平政治比较成功的时期。这时期再次加强宰相的权限,实行政治改革,再次废除吏曹郎官通清权,强调建立以国王和宰相为中心的位阶秩序整齐严肃的政治制度。正祖还扩大庶孽许通,改革奴婢制度,废除政府帮助追回逃亡奴婢的奴婢追刷法,实行辛亥共通政策,承认都市出现的新的商品流通体制。这时期正祖还设立了奎章阁,提倡文体反正,实行成均馆大司成久任法,以加强对官僚势力的再教育,培养新的官学风。
% ^/ ?" l% A2 @5 {/ Y! F( h: b3 j% h7 u3 `0 _, N ^% c
在正祖死之前一个月,即正祖二十四年(1800)五月三十日发表了《五晦筵教》,阐述了自己调剂峻论的荡平政治理念,但是也表露出不能原谅导致思悼世子死的老论,要重用南人的想法。距发表《五晦筵教》二十多天后正祖突然死去,野史传说正祖是被毒死的。正祖死后,老论僻派势力联合贞纯王大妃(英祖的继妃),一举打破荡平政治,政局为老论僻派一党所掌握。但是老论僻派政权也只维持了六年,以后又陷入混乱之中。在收拾混乱局面的过程中,老论系王室外戚集团形成,进入势道政治时期。
4 ^0 F4 f! K1 P& d1 p1 `3 |! u
$ g) ^: w( K# h& u9 ?七十余年间的荡平政治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肃清党争,只是没有再发生以前那样的惨祸而已。
% A! \4 p7 L! L, Q4 {2 x; J# P--------------
9 W+ S f$ c3 m另外,隔壁楼的U大也已经PO了一些此剧的历史背景~
- f G# ?1 E5 u% R; _. E9 L# d
+ O5 T; Y* K" }9 R3 S原帖由 ulysess2009 于 2010-9-14 17:15 发表 ) y( z; s; w5 M3 h' M
大概理一下成均館的政治鬥爭背景(小齊幫助鄙人增廣見識啊):7 l4 `$ y. q: n, I) ^
金允熙所属的南人派,自肅宗時期(正祖的爺爺是英祖,英祖是肅宗的兒子)的張玉貞倒臺后,勢力一蹶不振...
. i) J% E: ], {; \8 S2 Q! D0 |& g1 c* J
原帖由 ulysess2009 于 2010-9-15 07:10 发表 5 f2 w q- y. D: P! s7 j b$ y
★李朝时期的成均馆) B; b& u2 J' f" n `/ t. o
与明清政府六部对应,李朝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其中礼曹“掌礼乐、祭祀、宴享、朝聘、学校科举之政”。全国最高学府为成均馆,亦即国学或太学,为正三品衙门,级别高于明清国子监 ... : A1 }( Z- K5 H5 b, O
[ 本帖最后由 hohomania 于 2010-9-22 18: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