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17集戒指的 “科普”,顺便为佳郎赞一个。
6 p4 d0 v1 _* w: p
3 x4 F- ] o4 Z1 v7 | 观《成均馆绯闻》第17集,有部分网友看到最后面佳郎给允熙戴戒指,自己已戴着相同的一个,在那个时代就玩“情侣戒”,是不是穿越了?
1 Y5 L' u) W2 t) o" n; ^( N5 D 其实不然,戒指产生的历史很是悠远,功用不一,就中国的史料来看,在民间,戒指作为婚姻的物证,还是很流行的。成均馆的历史背景,中国是清国,而且朝鲜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以戒指作为爱情的信物,这一点没有问题。& B o4 e+ Z+ c7 o8 D" N4 T8 h: b" ^# b
就当时来看,估计佳郎的情侣戒,是银质的,有的网友说是铂金的,有点不大可能,一是产地,二是工艺要求高,三是价格太贵。/ D A |* q" s
没想到原则派佳郎谈个恋爱,都知道搞这么多花样,笑死我了!/ s! N: j0 I+ o/ K
下面是查到的一些简单资料,供大家参考:
0 H" S/ S0 |, y1 G( M! L9 v. A3 h7 I/ }" p( Q* O4 ^
资料一:3 ?; ?; q7 ^9 F1 L. h
戒指在新石器时代已产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里,无论其名称、材质、形状还是文化意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现存文献记载,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而“戒指”之名的出现,则是元代的事情。它起源于实用,而后逐渐转向审美和财富的统一,并逐渐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义。或表示禁忌,或表示嘉赏,或体现神秘色彩,或作为婚姻的信物。' R- u9 H2 a8 p. [' U' t: }
1、作为避忌的符号 - l8 m0 a9 t! |1 p
“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这是汉毛亨对《诗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作的注解。学术上多引用此来解释“戒指”一称的由来。如《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说:“为什么要把指环这种饰物称之为戒指呢?那就要从‘戒’字的含义说起了。明都 《三馀赘笔》记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也引用类似上面的一段,并说“嫔妃月经来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与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 。还有《中文大辞典》中的“戒指”、“指环”项,也引用了上述说法。
' m* [1 ~% c1 L- }9 C) s: Q' w只是当时更多谈及的是“戒指用作避忌”的这种文化现象,而没有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 o! s/ C" R& {+ D
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可以借用民俗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
" p6 R7 o% W5 O. D; h0 {( v# M( R2 j 上述几节,侧重对戒指作为“月事期间妇女的避忌符号”的解释。对于娠子期间的妇女来说,这种避忌可能是为了使她们更好的诞育龙种,安胎保息。
, p: ], g" }* T9 x" Z7 a1 X 戒指的这层“避忌”意义更多的是在宫廷中出现。而民间的戒指所承载的文化,更多的是“作为婚姻的信物”,这在后面第四小点中会详细讲到。
) I( K# S8 r9 w8 c 2、作为嘉赏
- g' \& I9 I8 g6 m6 } 戒指在中国的汉代时期是当作“宝物”奖赏给功勋人士的,一些古籍和文献资料证实了这一说法。 , {) i- S: j' l" K/ O( r( p: ]% ]9 D" f
3、戒指的神秘色彩 ( _$ C# [+ ~# o1 K) w0 t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移动大融合的时代。这时文献中有关戒指的记载激增,并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神鬼与死人有关,有些则与少数族有关。由此或可推知,戒指所具有的神秘意义和胡族色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们举文献上的一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8“鲜卑女”条记:“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鲜卑人戴戒指,前述辽宁朝阳晋墓出土的戒指可与文献互证。此段史料及其他记载告诉我们,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戒指隐含有一种胡族色彩和神秘的意义。
+ i4 f1 M5 b% D! t2 O& R3 ] 4、作为婚姻的信物
9 C* N$ z' [. V& b. y2 B4 d# Q8 d 众所周知,戒指可以作为婚姻的信物,但对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戒指被赋予这层文化意义,并逐渐确定下来”这个问题,就少有人能作出确切的回答了。 4 u1 {2 a% S1 l9 S& R
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据文献记载,最早是到了南北朝,戒指的这层文化意义形成并发展起来。
) @' G+ G3 Y8 g" z L2 }+ ?9 N8 u 隋唐时期,男女之间以相互馈赠指环来定情已成通例。《玉台新咏>但此时,“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的意义还没真正定型。 0 e1 o& i% @$ V
晚唐以后,“戒指是结婚的信物”的意义真正定型。
2 ?; _9 T$ c% t9 G 元明清时期,不但有了“戒指”一词的文字记载,而且“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的记载也越来越多。
$ T9 `7 g0 @! L( o! [5 O6 F P
2 Y( ~. ~5 \8 t5 F# c9 D 资料二:
% m% l5 Z% @( H$ X; {+ w4 b; ?9 | 戒指——套在手指上做纪念或装饰用的小环,用金属、玉石等制成。戒指一物究竟属于哪一国家的发明创造,还无定论。在中国,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大量文献来看。秦汉时期,我国妇女已普遍佩用戒指。戒指传至民间,其作用就不仅是简单的装饰品了。男女互爱,互相赠送,山盟海誓,以此为证。
[* X6 A; B6 D' R; C* f3 {戒指文化—戒指的起源:( v1 P8 J& i" P% V
1、野蛮说:
4 o8 G, F0 ]5 B/ `! D' U* H$ v6 j 据说是古代抢婚演绎的结果,当时,男子抢来其他部落的妇女就给她戴上枷锁。经过多少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结婚戒指,男子给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归我所有。7 u4 o4 j9 o2 ?6 S8 |& q% e; R5 Q1 M
2、崇拜说:- i2 F* A5 N4 W" K& a6 n Z" Z
戒指源自古代太阳崇拜。古代戒指以玉石制成环状,象征太阳神日轮,认为它象太阳神一样,给人以温暖,庇护着人类的幸福和平安,同时也象征着美德与永恒,真理与信念。婚礼时,新郎戴金戒指,象征着火红的太阳;新娘戴银戒指,象征着皎洁的月亮。0 G) r1 ?1 v1 v3 t+ y7 I
3、实用说:
, j5 k; f F( _: e* S 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戒指。由于埃及的统治者有将代表权贵的印章随时带在身上的习惯,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赘,于是有人想到镶一个圆环,把它戴在手指头上。天长日久,人们发现男人手指头上的小印章挺漂亮,于是不断改良,并演变成了女士的饰品。
4 p4 Q0 s1 d9 C J" [ 4、禁忌说:
& ^2 L+ W) x; L) ?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从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妇女在当时政指环,并非为了炫美,也非为了装饰,而是以示警慎,起着禁戒的作用。
" h' O' k" A; i
Z8 F* i# {9 L6 q; Y& i1 K0 C) C 戒指文化——戒指种类; E. E- p2 B1 w$ l- ]" h- ]- W1 q
文字戒:我国清代有文字戒,诸如“福”、“禄”、“寿”、“喜”、“发”、“吉祥”等。类似的文字戒在古代欧洲被称为“签名戒”(SIGNEI RING),戒指面又宽又大,刻上主人的姓名字母简写或家族徽号。还有是在宽面的戒指上刻有如阿拉伯祈祷的祷文或赞美文字等,这类文字戒与宗教和民族信仰相关联。+ _: T/ ]* Y; a
镶嵌戒:即以金银等金属为戒托,镶上各类珠宝的戒指。早在十七世纪,欧洲人便从皇冠上镶宝石得到启示,也在结婚戒指上镶宝石。这类戒指现在已极为普通,但在过去,是特权阶层的专利。在英国亨利二世时代,不少权贵将对方的肖像镌刻于戒面上互赠戒指,以增友情。十八世纪,欧洲人喜爱用光玉髓雕刻肖像,作为戒面。到了二十世纪,欧洲大陆流行“装饰艺术”,则更加注重戒面和戒指整体款式的设计。及至今日,以祖母绿、翡翠、水晶等各类宝石镶嵌而成的戒指,将其纪念意义和装饰性融于戒指的款式中,而非单纯依赖具像的雕刻。其实,当今的镶嵌戒已包容了诸如文字戒、婚戒、花戒等其它类型戒指的表达形式,综合使用了各种装饰手段。这种概念的延展得益于文化的发展和镶嵌工艺的进步。4 n5 v% G6 Y' k+ L1 N
夫妻戒(婚戒):古罗马男子最初送戒指给未来太太作求婚只用。这类戒指是用铁制的,在戒指上的图案是一男一女的右手相互紧握。后来,他们用黄金和中低档宝石,铸成或雕成浮雕,通常上有希腊文“OMONIA”,意思是:和谐。后来有些戒指上的图案是相互扭在一起的钢缆,编织成辫状,或者打同心结,这都象征婚姻的牢固。
: {% g" ?* T$ ?7 ~欧洲人从七世纪开始,便相信戒指使两个相爱的个体一脉相通。典型的拜占庭古董戒指,用浮雕手法雕刻出一对夫妻站在一起,面对基督,代表接受祝福。那个时期的结婚戒指宗教气息浓厚,戒指在婚姻仪式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4 U4 z+ E+ X& d% C 光戒:即天元戒,无任何花纹、图案和镶嵌,多用手工或机械锤打而成。
3 K9 F+ h' l9 b' ` 花戒:又称为花丝戒和缠丝戒,其上图案有同心结或十二生肖等等,各具特色。其中尤以蛇蝶为设计主题的最有特点。盘卷的蛇造型,缠绕着手指,代表神圣和永恒。这种象征观念主要来自古埃及人,他们崇拜蛇。埃及皇后的头饰便多数以蛇为题。十九世纪时的蛇型戒指造型并不恐怖,反而趣怪可爱,以黄金、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钻石和烧去良等组成别致的图案,线条优美夺目,色彩鲜艳。3 K2 L6 B$ a1 {+ r
花朵和蝴蝶代表美丽的生命旋律,展示璀璨、轻盈和谐意。十九世纪时期戒指上常见的植物除了“勿忘我“之外,就是常春藤,象征爱情不断生长和缠绕心间,代表坚贞和信守不渝。其中有一类是用宝石镶砌成一朵花,上面伏着一只蝴蝶。而成双的蝴蝶比喻二人灵魂和精神的融合。欧洲男女认为蝴蝶是“灵神”的标志,所以,在欧洲此类首饰中常有蛇与蝴蝶结合在一起的造型。; \% a/ v3 L) i/ {" Y0 @2 n4 s0 Y
/ ^$ a# G/ b+ F
戒指文化——婚戒历史
+ g }" T4 y, S; \& F9 _: \4 k 戒指的历史悠久。根据一些民俗学家的研究,古代的婚戒,是从脚裸和手臂上的圆环演变而成。戴了指环,就表示佩戴者已属于某个部落的一个男人所有,以防其他异性介入或横刀夺爱。4 q" q1 ]9 e3 L
古罗马男子最初送戒指给未来太太作求婚只用。这类戒指是用铁制的,在戒指上的图案是一男一女的右手相互紧握。后来,他们用黄金和中低档宝石,铸成或雕成浮雕,通常上有希腊文“OMONIA”,意思是:和谐。在接下来的七百多年,此习沿袭不衰。在法国,戒指上以“bonne foi”表示;在意大利,戒指上则用“fede”一字代替。后来有些戒指上的图案是相互扭在一起的钢缆,编织成辫状,或者打同心结,这都象征婚姻的牢固。欧洲人从七世纪开始,便相信戒指使两个相爱的个体一脉相通。典型的拜占庭古董戒指,用浮雕手法雕刻出一对夫妻站在一起,面对基督,代表接受祝福。那个时期的结婚戒指宗教气息浓厚,戒指在婚姻仪式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
' \6 R. ]: M' o4 G) s9 v 1477年,奥地利皇帝马克西姆一世赠送了一枚钻石戒指给他的未婚妻法国的玛丽公主,他将钻戒套在公主的无名指上。无名指依据古埃及人的传说,内有直接通往心脏的爱情之脉。从此馈赠钻石戒指这一浪漫传统便流传下来。, Q" h& Z7 c7 x
* O( P U# m: U
戴戒指看个性:' Q8 _3 n x G$ l
如今,戒指是大多数女性的必备品,而且在男士中也非常流行。依据戒指佩戴位置的不同、色彩选择的不同,能反映出佩戴者的个性与喜好。例如,佩戴钻石戒指就有说法:
# c8 f( ]+ R9 `9 D 戴在小指上,表示单身;/ K ?$ z9 a/ M# S, G. f2 j$ q9 A( e
戴在无名指上,是已结婚或订婚;
& E4 H) w. F( m8 m3 A 戴在食指上,表示想结婚;
" F! p+ l1 A, B9 z3 G 戴在中指上,就是在恋爱中。9 j, `3 w' C9 ?. V! N. `% ^
8 T% T, Q' l! @2 Q' G2 l ]
指上心愿:0 |7 E& B# m9 p1 r
小指:小指传达的是一种媚惑性感的讯息,戒指戴在其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U5 v- x+ a+ `; o7 d3 _" v
无名指: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5 F& L# L! O9 m+ A$ U
中指:戒指戴在中指上最能营造自由爽朗的气氛,能让人灵感涌现,变得更有魅力、有异性缘;, W- ?8 A9 _! ^; X2 B' u
食指:而把戒指戴在食指上个性会变得开朗而独立;; _% q( G7 b& o' y! L+ d& U
拇指:戒指戴在拇指可助你达成心愿。9 H3 M, n! \" G; o
% X4 Q8 J8 e, ^; j' D# k, s8 d* y; c" Q3 ?, Y4 U) M: Y1 s! M3 `
$ h9 \% W/ R* p2 [2 G4 f8 I3 a( f! \$ ?2 W
[ 本帖最后由 飞扬29 于 2010-10-26 16:1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