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carole2970 于 2011-1-26 19:56 发表
其实我一直想问sorrow是谁。。。
我还想知道玛丽在无缺家看的那本书是啥。。。
sorrow(剧中音译)——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美国作家、思想家、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生长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父亲是小业主。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并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之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50年代,梭罗卷入废奴运动,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62年死于肺病,年仅45岁
徐准、玛丽多次借此想到无缺的他看的那本书——梭罗的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西方环境科学名著之一
★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 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
★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构成美国性格的10本书之首
★当代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一本任何时候都能让你的心灵平静的书。
该书出版于1854年,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在梭罗生前,它的名气并非很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
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这是一本寻找生命意义,可以净化心灵的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这是一本寂寞、恬静、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让许多人至死仍然极为痴迷。
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
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转载一个读者的观感:“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这段文字能令人想像无缺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看书时静思的神情
PS:剧中通过多次出现的这本书来影射无缺真正的内心世界,可惜山鸡的境界啊。。。任编在写这剧本前是不是也该跟卢编好好讨教下这部带点文艺性的剧,主线辅线要怎样铺陈才能恰如其分地突出重点。。。
[ 本帖最后由 joee 于 2011-1-26 22: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