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whyuk

【2011SBS】【树大根深】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小福丹儿双双化蝶而去!全剧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03

回帖

1308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308
发表于 2011-10-1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的邂逅 于 2011-10-16 16:38 发表

我也觉得对电视剧里目前解释的“树大根深”的意思表示理解无能,应该还有层意思在后面会揭露。
但是“宰相为根,王为花”在李朝的后面几代确实是表现的比较明显的,应该就是世宗大王这里种下的种子,到后世几代开 ...

世宗大王不效法太宗王權集中獨裁  致力於士大夫治國的文人政治
但這也造成後世的黨論之爭

2

主题

1168

回帖

1179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179
发表于 2011-10-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剧里大段关于政治的讨论我却看得一知半解,解析的文字不多,希望能有高人补充,帮助我们一帮迷糊人。私以为李氏朝鲜是很专制的,没想到也会有这样的时期。。。
话说原著总共有几件杀人案啊?不知道电视剧会不会是全部都要描述还是有所保留
PS.还好没有把世宗变成那种烂好人,这样的世宗变得更加有魅力。。。烂好人是当不成王的
想问一下:朱子学为什么又叫性理学呢

[ 本帖最后由 白雪飞絮 于 2011-10-16 17:29 编辑 ]
未生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5# 白雪飞絮 的帖子

朱子理学主要指的应该是理学派别中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理学形成

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 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 《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基本观点

其基本观点包括: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以上出自百度百科

性理学(性理學)

指 宋 儒 程 ( 程颢 、 程颐 ) 朱 ( 朱熹 )派理学。本于 程颐 “性即理也”之说。因别于 陆九渊 、 王守仁 “心即理也”之说,故 清 儒以“性理之学”标举 程 朱 派理学。

出自《ZDIC.NET 汉 典 網》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5# 白雪飞絮 的帖子

谈谈个人对<树大根深>中政治部分的理解,没看过原著就不谈案件部分了.

说穿了,朱子理学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政治工具,强化三纲五常,抚顺万民.而在剧中,它也成了世宗夺取权力的思想理论武器,沿袭了东方政治传统,强化思想武装.研究方阵的好处在于能够变换角度看问题,所以世宗能如此思辨的解构大臣所理解的性理学,将政敌辩得哑口无言.

经筳的三问围绕的都是一个主题,开言路,广纳谏,有朋友说像我们的上访.回到本剧中,这样做,一来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二来加强世宗的统治力,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避免被大臣蒙蔽,三来掣肘臣子的权力,有个制约,变相的扩大王权.

郑家父子的密本其实是一套政治思想理论,中心思想在于尊相权轻君权.这套理论符合他们的利益,也代表了一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存在即合理,有这套理论自然因为有人需要它.为的还能是什么,找回并巩固在李芳远时期被蚕食的权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

大同小异罢了,皆为利往.

[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1-10-16 18:46 编辑 ]

2

主题

1168

回帖

1179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179
发表于 2011-10-16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lysess2009 于 2011-10-16 18:44 发表
谈谈个人对中政治部分的理解,没看过原著就不谈案件部分了.

说穿了,朱子理学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政治工具,强化三纲五常,抚顺万民.而在剧中,它也成了世宗夺取权力的思想理论武器,沿袭了东方政治传统,强化思想武装.研 ...

理学的主旨是要强化专制的话,怎么郑道传这么个想限制王权以文臣治国的人也是信奉性理学的,难道郑道传还是想一个人独揽大权,那个文臣一起参政是个幌子??

[ 本帖最后由 白雪飞絮 于 2011-10-16 18:53 编辑 ]
未生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道传

(?—1398)   

李朝开国功臣、著名学者。字孚之,号三峰。历任高丽高等文职。1392年拥李成桂为王,建立李氏朝鲜,历任许多高等要职,为李朝各项制度建立卓有功勋,后因参与内部权利之争,为李成桂之子李芳远所杀。他精通朱子学,强调三纲五常,亦善诗文。著有《三峰集》、《经济词典》、《心问天答》等。

生平
  
1362年考中进士,翌年任忠州司录、典校主簿。1375年遭权臣保守势力的诬陷,过了7年的流放和地方飘泊的生活。1383年恢复官职后,成为改革派的核心人物。李朝建立后,郑道传先后担任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国家要职,后在王宫内乱中受牵连被杀。他的著作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等各领域,哲学代表作有《佛氏杂辩》、《心艺理篇》等,均收录在《三峰集》(14卷)中。还有《学者指南图》。

郑道传以朱熹的“万理皆实”为武器,有力地批驳了佛教的“万理皆虚”的宗教迷信说。他认为“太极”是先行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阴阳是从太极中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的东西。他的“理气”观是唯心主义的,认为“理”是“天理之先”,派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是“气”“心”的根据和始源;“气”由“理”派生,“心”亦由“理”禀生。他的专著《佛氏杂辩》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佛教进行全面批判的著作,发挥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思想。郑道传反对佛教“轮回之说”,提出天地万物由“气”形成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人和万物都为“天地之气所生”,“气之凝聚者,为形质,为神气”,“形质”与“神气”紧密相连,一旦形质消灭,神气也不复存在,人死了,精神再不能存在。他还提出事物处于不断发生、发展、消亡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思想,认为“人物之生生而无穷,乃天地之化,运行而不已者也”。这种“生生无穷”,“运行不已”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质的变化,前进的发展。   

郑道传在认识论上尽管有“知万物之理具于吾心”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但也提出对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人们可以借“璇玑”、“玉衡”等仪器和数学“乘除”的计算法来认识和计算的合理观点。   

郑道传的伦理道德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极力鼓吹"三纲五常",特别强调“忠孝”思想,又是“性三品”说的提倡者。但是,他作为改革派的政治家,在同佛教大僧侣、权臣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提出整顿土地制度、抑制世臣大地主和大僧侣的特权、巩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等有利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8# 白雪飞絮 的帖子

个人不了解朝鲜的那段历史..怀疑密本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还是编剧因为剧情需要加入的.抑或是在郑道传政治生涯后期创立的思想,毕竟卷入权力斗争想要独善其身万分艰难,文人能作为斗争的武器无外乎那支笔杆子.看剧后,私以为这套理论针对的是李芳远这个君王.

4

主题

276

回帖

280

积分

支柱会员

积分
280
发表于 2011-10-1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密本上的思想基本上是儒臣治国,应该是代表一个阶层,而非郑道传自己。
我的理解是,不是君王通过儒生来辅佐自己,而是儒生通过君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李裪的主张只是把父亲的锋芒藏起来,就他所言,藏起权利的毒,其实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所以我坏心眼地想,就算他得到了郑准基,他们的政治理念还是有分歧的。
最后还是会掰掉。

其实无论君王一家还是儒生,都属于贵族,没人民大众什么事情。
小福父子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因为是文盲。

这么看,难道编剧想借着这个驯音计划来代表民众普世的想法?

也许随着彩允的推进,大树和跟会有第三种解释,也是编剧真正的意图。
平凡人扭转乾坤的英雄神话,才符合半历史半架空的故事情节?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1# 呜咽的游民 的帖子

记得韩文最初是平民用的文字..在统治阶层还是使用汉文.

当初「大长今」,官方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但是在平民书信用的就有韩文了.

这样一看,世宗创设韩文的初衷还真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意图?

这样一来,倒是和「善德女王」一脉相承了.

「善德女王」中有关于宗教的讨论,到底该用哪种信仰驯化百姓,上一任统治者选择了神坛,而主人公选择佛家,虽然目标一致,但于时代是一种进步.

目前对于编剧的意图只能停留于揣测,但是以此类推,编剧的想法该是统治者不应畏惧百姓,而应该正视百姓的存在,巧用百姓之力.正视便是进步的开始.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训民正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训民正音》(훈민정음)是朝鲜世宗命郑麟趾等学者创制的朝鲜语书写文字,又称谚文,今多称韩文、韩字。原有28字,其中元音字母17个,子音字母11个。该书完成于1443年末或1444年初,于1446年正式出版。

韩国古代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古代唯士大夫可习汉文,于此平民多文盲。相传三国末年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朝鲜文字,创吏读文字,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以汉字表记朝鲜语的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召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表音文字。

世宗原诏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古代的争议

1443年世宗大王命令使用谚文的时候,就受到众多朝鲜文学家的攻击,这些学者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

崔万理曾说:

“ 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起源

韩语目前使用的韩字源自15世纪朝鲜王朝4代国王世宗创制的训民正音。这种文字在声韵学上几乎全盘接收了中国的声韵学成果,实属先进,因此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创造出来。并且在组字的时候字母排列规则受了中国古来哲学思想之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从中国吸收来的汉语词汇的读音故而与汉语读音类似。

有关谚文的起源,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根据1911年朝鲜半岛的野史《檀君世纪》记载, 谚文在三世檀君嘉勒在位时(约莫是中原虞舜在位时)发明。《檀君世纪》的记载如下:

“ 庚子二年时俗尚不一方言相殊虽有象形表意之真书十家之邑语多不通百里之国字难相解于是命三郞乙普勒正音三十八字是为加临土其文曰 ”

然后就是现代朝鲜文雏型的文字。然而,此说并不可信,很大可能是后人伪托的。

而其他国家一部学者认为,韩字字母是受八思巴字影响创制出来的。但是他们的学说不是以第一手资料为论据的,那第一手资料就是1940年发现的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发行年代:朝鲜世宗28年),所以有关韩字的其他所有学说在训民正音解例本的发现之后失灵,数年间的争论告终。训民正音解例本阐明韩字的子音与元音是根据人的口腔构造、中国古来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而创制出来的。

书中记载如下:

“ 天地之道 一阴阳五行而已 坤复之间为太极 而动静之后为阴 凡有生类在天地之间者 舍阴阳而何 故人之声音 皆有阴阳之理 顾人不察耳 今正音之作 初非智营而力索 但因其声音而极其理而已 理既不二 则何得不与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 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声凡十七字. 牙音ㄱ 象舌根闭喉之形 舌音ㄴ 象舌附上腭之形 唇音ㅁ 象口形 齿音ㅅ 象齿形 喉音o 象喉形 ㅋ比ㄱ 声出稍  故加划 ㄴ而ㄷ ㄷ而ㅌ ㅁ而ㅂ ㅂ而ㅍ ㅅ而ㅈ ㅈ而ㅊ o而ㆆ ㆆ而ㅎ 其因声加划之义皆同 而唯ㆁ为异 半舌音ㄹ 半齿音ㅿ 亦象舌齿之形而异其体 无加划之义焉”

维基百科

[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1-10-16 20:28 编辑 ]

11

主题

2225

回帖

3374

积分

★版主★

积分
3374
QQ
发表于 2011-10-1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氏朝鲜年表

1392年-李成桂在开京即位
1393年-国号变更为朝鲜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明太祖死去*1399年明建文元年-明惠帝即位
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
1401年-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
1404年-与日本室町幕府建立往来
1419年-己亥东征
1434年-平定女真(兀狄哈部落),建立东北边境四郡六镇
1443年-开始制订《训民正音》(1446年公布)
1453年-癸酉靖难(世祖篡位)
1469年-完成《经国大典》
1498年-戊午士祸
1504年-甲子士祸
1506年-中宗反正
1510年-对马岛倭人入侵(三浦倭乱)
1519年-巳卯士祸
1545年-乙巳士祸
1547年-丁未士祸
1551年-乙卯倭变
1555年-设置备边司
1559年-1562年-林巨正之乱(黄海道农民战争)
1575年-士林派分裂为东人、西人
1592年-1593年-壬辰倭乱
1597年-1598年-丁酉再乱
1607年-与江户幕府恢复往来
1608年-大北派拥立光海君,北人政权开始
1609年-朝日通商条约,日本派遣朝鲜通信使
1619年-萨尔浒大战,明朝和朝鲜联军败于后金军
1623年-仁祖反正
1627年-后金军进攻朝鲜(丁卯胡乱)。
1636年-清帝皇太极亲征朝鲜(丙子虏乱)。
1637年-仁祖向清朝投降,朝鲜终止与明朝的册封关系
1660年-礼论事件,西人与南人对立
1683年-西人分裂为老论派与少论派
1721年-1722年-辛壬士祸。
1728年-李麟佐之乱。
1784年-天主教传入朝鲜。
1791年-开始镇压天主教
1796年-水原城(华城)建设完成
1801年-大规模镇压天主教 辛酋教难
1804年-士林派统治终结,开始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
1811年-洪景来之乱(平安道农民战争)
1861年-金正浩完成《朝鲜全图》、《大东舆地图》
1862年-壬戌民乱(庆尚道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1863年-大院君掌权
1866年-丙寅邪狱。谢尔曼将军号事件。
1873年-大院君失势、闵妃干政
1875年-江华岛事件
1876年-与日本签订《日朝修好条约》
1882年-壬午军乱。签订《朝美修好条约》
1884年-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发动甲申政变,开化派政变失败
1894年-东学党之乱(甲午农民战争),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领日本浪人及乱军弑杀闵妃(后追谥为明成皇后)
1896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从此清朝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清朝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1897年-高宗改年号光武,称帝登极,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名朝鲜国为大韩帝国
1910年-与日本签订《日韩并合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李氏朝鲜灭亡。


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国号为朝鲜国(朝鲜语:조선국/朝鮮國?)[1],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国家,由原高丽武将李成桂建立。君主的本贯是全州李氏。朝鲜国历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其国土大体上接近于现今朝鲜与韩国的总和,早期国都最初在开京(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后定都在汉阳(今韩国首尔汉江以北地区)。

1388年,高丽国王辛禑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欲出兵明朝东北地区。李成桂反对出兵,师至威化岛(云山郡)后回军发动政变,废黜辛禑而立其子辛昌为王,控制了高丽国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在松京(今开城)寿昌宫正式登基,建立朝鲜王朝。1395年迁都于汉阳(今首尔汉江以北地区)。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阳。朝鲜王朝是一个儒教国家,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国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 甲午战争后,朝鲜于1897年结束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并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朝鲜语:대한제국/大韓帝國?。1910年,日韩并合,大韩帝国灭亡。

在东亚,因朝鲜王朝君主姓李氏,所以中国,日本,朝鲜的历史学界一般习惯称呼朝鲜国为李氏朝鲜(朝鲜语:이씨조선/李氏朝鮮?,简称李朝(在中国也有“赵宋”、“李唐”、“朱明”等这样在君主姓氏加上国号的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也使用李氏朝鲜(李朝),在主体史学被认为是第五个国家主体和第二个统一的国家。[2] 但在大韩民国,当地人认为“李氏朝鲜”有侮辱性,所以在多数场合称呼这一历史时期为“朝鲜王朝”,并把历代大王实录定名为《朝鲜王朝实录》,而不是东亚史学界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李朝实录》。


从十五世纪后半叶的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王朝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俗称“两班”的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首先发生党争。


维基百科

士祸与党争是李氏朝鲜发生过多次的政治事件,反正更是直接关系到王权的更迭,世祖开了篡位的先例.

[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1-10-16 20:41 编辑 ]

5

主题

1250

回帖

1253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253
发表于 2011-10-1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赫bntnews专访

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张赫的话,应该是“完美主义者”。随便的问题都可以看出他惊人的集中力和投入程度。张赫在电影“委托人”和电视剧“树大根深”里,展现了两个相反的角色。对于自己选的角色,可以用数十分来说明来展现他致密的准备的张赫,我们问他关于这两部作品的观赏点。
会想说为什么这个人物会有这样的结果。电影“委托人”来说,因为爱妻子,这样是有可能的吧。我是用这样的想法来演这个角色。我想他爱的方向不太普通。如 gameplay般的感觉。不要有先入観来看这部电影会比较好。和检查对立,感到是thriller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point。
另一方面,树大根深的话,是非常单纯的。就如文字上所说的患有神经症的人的故事。这个角色是因为小时候所经历的心理创伤,所以有着无数的神经症。
我需要表现盲目的复仇。可是,对于这个角色,我所给的理由是,他感到疲劳感. 还有就是他不是个被动的跟随时代的脚步,而是持续的烦恼的主动的角色。

张赫是会发光在硬质的角色和动作领域里。
他也说在现场和导演及前辈们,还有工作人员学了很多。以前是以投手的感觉来演,现在是以捕手感觉的演技而努力这。看着周围,可以冷静的接受而演而努力着--待续---

转自显赫家族 :中译 jen

[ 本帖最后由 迷上闵医生 于 2011-10-17 09:02 编辑 ]

5

主题

1250

回帖

1253

积分

白金长老

积分
1253
发表于 2011-10-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1# ulysess2009 的帖子

开始我也疑惑为何姜彩允求的是喝李裪的酒...后来他自己也解释了,他需要独自近李裪身的机会,执行刺杀计划.既然等不到机会,干脆制造机会.看到此处又想到荆轲了.

这小子很欣赏塔利班呀
==========================================
这一情节的确让人想到荆轲啊

但是一开始出来的预告和前期的新闻文字让我感觉彩允和世宗的关系象杨过和郭靖的关系,都误会对方是杀父仇人,但杨过更痛苦,因为真相。第四集彩允的出场很让我意外,完全颠覆第一集的帅气开场,让我瞬间想到了韦小宝。感觉彩允这个人物是杨过和韦小宝的混合体,在感情方面如杨过,小时候的丹儿应该是一直没忘记的,但行事却如韦小宝般圆滑。


关于对“树大根深”的理解,看了第三集我感觉编剧不是要整什么王权和相权之争,否则保护郑家父子的王(世宗)会让人感觉不真实。

[ 本帖最后由 迷上闵医生 于 2011-10-17 09:33 编辑 ]

0

主题

333

回帖

342

积分

青铜长老

积分
342
发表于 2011-10-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呜咽的游民 于 2011-10-15 22:05 发表
2集过后看来昭宪王后是没有戏份了。
其实我很小众地喜欢这对CP的。尤其是李芳远送来空的食盒前一刻,王后流泪,王给她拂去泪水,算是少有的温情细节了。

翻了下书后的正统年表,发现她10岁时就嫁给了12岁的李裪, ...

蠻喜歡劇中昭憲王后,感覺和朴河宣(演過廢妃慎氏和仁顯王后)很像,都是屬於溫婉莊重型的。
世宗夫妻倆是女大男小,14歲嫁12歲。
昭憲王后沒被廢的原因,除了世宗的支持外,她當時已經生了三男二女,所以連太宗也沒有要趕走這個兒媳婦的念頭。

31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1080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orry 于 2011-10-17 10:33 发表


图很赞,非常喜欢,尤其最后一张。抱走!谢谢O(∩_∩)O~

瞅到熟人了,握个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wwhyuk 于 2011-10-17 11:4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0 13:46 , Processed in 0.0742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