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原文在:http://i.mtime.com/joshuacat/blog/7314918// o) G1 I h; k: j4 K9 M. `! c
. G0 T" M- O: u; U如果说日本许多伟大的导演都在空间的建构上见长的话,那么《穿越时空的少女》就是日本少见的在时空穿梭中玩弄着时间游戏的影片。不论是黑泽明的《战国英豪》中的平原与山地、城堡与洞穴;《七武士》中城镇的繁华与一度凋敝的村落;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中低机位水平视角建构的生活中的朴素视角;还是木下惠介直接将所有空间景观一口气搬上舞台的歌舞伎电影《楢山节考》,都代表着日本电影传统的“空间再定义”的思维方法。而在时间上大做文章的日本电影的确是凤毛麟角,即便是人物传记片如《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或是像库特片《算计:七天的死亡游戏》本应给时间更为清晰明朗的重构的影片,却都毫不例外地将视角转移到了地理层面。所以,《穿越时空的少女》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和日本电影的传统高唱着反调。
7 |2 S2 x7 J2 A/ W8 y# [: b" x2 \' G6 t8 K
的的确确,《穿越时空的少女》采取的是同一空间与不同时间的互文写照。主人公芳山亚里和其母亲芳山和子在世田谷中学实验室的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同一遭遇,以及芳山亚里在前后相隔30余年的樱花町独步,还有吾郎叔叔在相隔三十多年之间两次对没有乘坐上去秋田能代的巴士的不同评价。都是导演意图让观众在专注时间变化的范畴内集中精力地领会其主旨意图。
3 G1 a5 A9 C) l/ D8 t& A8 W8 [" s: N5 ~2 p- f& q) j1 o; ?
6 N& e" g$ f8 G2 r1 b
在该片中,“照片”和“电影”这个事务贯穿了全片的终始,“光之惑星”的电影胶片在片中不仅仅是作为普通的道具供女主角芳山亚里对男主角沟吕木凉太产生怀旧,更是电影胶片作为电影艺术的载体本身存在,以摄影影像本体中的“木乃伊情结”(MUMMY COMPLEXE)同死亡进行着抗争。根据安德烈·巴赞的观点,这种抗争心理终究来自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在远古时期将逝去的人制作成木乃伊,便是希望他的身体能够永生,灵魂终将回归;而且埃及人给逝者做“脸模”以记住逝者的模样的传统更是成为了艺术最原初的动机——“木乃伊情结”(1)。% v+ K# ], z5 ~! g2 |3 }
+ \9 D5 k6 A/ y% Z" n% A" q+ h- ~5 U
9 D2 ^& h0 l) W0 @7 D, Y0 k! U; A$ T* a2 b* D
而沟吕木凉太在本片结束前20分钟时注定了其必死的结局,而其留给芳山亚里的那一盒电影胶片则成为了被抹去记忆的亚里对凉太的唯一回忆依据。这样,则恰好旁证了巴赞的观点,对“木乃伊情结”进行一种“侧写式”(Profile)的肯定。在三十余年之间,直接或间接经历秋田能代车祸事件的有芳山亚里之父“五铁”、吾郎叔叔以及死去的沟吕木凉太。那么生者的生存在此处也就恰恰强调了凉太生命时间的定格。因为,片中在芳山亚里被抹去记忆后询问其父五铁,也就是凉太当年的摄影搭档是否记得“光之惑星”这一电影时,五铁对与凉太之间往事的欲言又止;以及亚里独自来到开遍樱花的樱花町赏花这些桥段的加入,就像是平缓的提琴独奏中忽然加入了打击乐器,顿时增强了凉太的死亡带给生者的苦楚的情感。
/ ]* b2 ^: h! w! k% Q: S
K. r/ x( j8 d3 K
. Y& O/ u" E! C. P同时,“照片”也在片中同电影胶片产生互文,遥相呼应。作为道具,胶片是作为芳山亚里对沟吕木凉太的唯一回忆依据,同时那张照片也是芳山和子对情人深町一夫曾经存在的唯一证明。情节展开的动机就是芳山亚里帮助母亲依据照片回到30年前寻找深町一夫,而同龄的母女在30年前的时空中促膝长谈的根本动机也是由于另一张芳山和子的独照,进而继续勾勒出了芳山亚里生命中父权缺失的童年,也把家庭性别的倾斜和母亲缺席的凉太形成了呼应对比。这一个对比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推进,亚里之母芳山和子遭遇车祸而失去行动能力,凉太之父却因忽然脑中风而瘫痪。于是,分别来自不同的性别失衡的两个家庭的凉太和亚里互相倾慕,在社会心理学上给出了证明。, V* [" E$ t8 p% m; {" c
9 Q6 H; n* l5 ~0 z, C( R
% O' c: N3 M; G6 [8 W: W; A( l3 _" Z0 h
“旧硬币”在片中也像照片和电影胶片一样成为了证明时间的脚本。同时也给不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亚里前往30年前生活提供了资金,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芳山和子苦心收集旧硬币的过程,也是她间接向时间抗争的羞涩表达。硬币同时也成为了深町一夫的出现的重要根据。
s7 K; o' q: H ~8 U7 T
; w! Z/ K5 M, u/ g * P9 K% V3 N" I+ O8 X( J" h" G) e
& U2 b1 c0 w+ h& O
必须慎用的穿越次数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如鲠在喉,而使得另一部穿越片《不能说的秘密》游戏般的随意穿越显得过于轻浮。那么,在亚里狠狠地摔碎穿越回现代的药液时,则正是“木乃伊情结”的垂死挣扎与喷薄。片中前一天在实验室里凉太告诉了亚里将在晚上乘坐前往秋田能代的巴士,并将未完成的电影胶片“光之惑星”交给了亚里,而亚里负罪般地隐瞒了明日将服药回到现代的事情。当晚碰见未能赶上巴士的吾郎叔叔,亚里方才意识到车祸事件即将发生,而不顾元宫悟(深町一夫)的阻拦摔碎药液试管奔跑着追向巴士。在不同时代身份的迷失与家庭的别离,在死亡面前忽然显得无足轻重。电影胶片的留存是人类将死亡作为对象并与之抗争的证据,但是其在心理学上最原初的动机是避免死亡和“长生不老”。并且,按照巴赞的观点,这种心理动机成为了艺术的起源。) ]+ s E( k8 y0 v! L7 a/ J
1 {/ t6 o9 j. |: C, y0 W2 a: k
5 d1 }( ?' E* I% R- R: ^2 t* P
2 e; p& M% O; c4 _$ ]" C值得提出的是本片的戏中戏的套层叙事,这种如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叙事手段在电影中被借鉴虽非第一次,但是这种由戏中戏里的生离死别照应着片中的凄惨别离的情形还是让人能够为之一喜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片中套层之间的指涉关系远比莎剧中的指涉要含蓄得多,因为直到最后,凉太才让亚里在樱花町上饰演了那个背影。指涉的含蓄与暧昧也增加了亚里在被抹去记忆后的“现在时空”观看《光之惑星》多了一丝哀愁,仿佛看见凉太在车祸事故中的垂死呼喊,更让“木乃伊情结”的表达触动到了人类的心理本源。
' e/ S3 F3 [* A, F3 _* P+ m1 i9 M3 E- x/ T; S
! {5 a" A4 M3 ~' E* G9 R6 k! ?( V
+ l5 k' M# F5 Z% M. C# j最后,片名的中译有所欠妥。日文原名乃是「時をかける少女」,而其中动词“かける”的汉字表记写法为“翔る”,意为飞翔的意思。如“空を翔る(在空中飞翔)。”,所以“時をかける”难道不应译成“在时间里飞翔”吗?“时空”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两层含义,而我们能够发现影片中的空间是始终一致的。要详而考之,则容易错失影片本应传达给我们的意义(2)。而且片名使用了「少女」(しょうじょ)而不是其他表示女人的词如直接的「女」(おんな)或含蓄的「彼女」(かのじょ),要知道在日文中,“少女”一词和「処女」(しょじょ)只有一个长音的区别,了解了这一点,似乎本片更值得玩味。或许本片译为《穿越时间的少女》则更为妥帖,但是筒井康隆原著漫画面世多年,亦一直译为《穿越时空的少女》,在此处疯狂纠结意义不大,但却在日本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时间概念上下功夫的影片,“時”字凭空译成了“时空”是多多少少令人稍感遗憾的。
0 f! C# s# J, v/ e, k5 _$ y# z1 Y, X" O/ J( j
# `4 D, W) v2 _; R
6 j! a2 }. ?9 ^- V言归正传,《穿越时空的少女》(或是我应该坚持自己的译法?)这部以其脱离日本电影以空间建构见优的影片,在“时间”的重构上下足功夫,用最原初的人类本性“木乃伊情结”,深刻描述了这一段早已注定无果的纯美情感。想起我国的穿越片动不动就去见雍正爷的情形,不免令我在心中平添了几分怅然若失,无法哂笑。
: ?6 l, Q/ m0 v' g% G6 Q5 m# B3 Z+ `7 |5 Y6 `6 a
. ~) J* W& o$ K* ~& {* t" s0 S- Z- F" r* g8 }/ q: y2 U4 Z
注释:
( E: b5 K- M% \+ R
5 \) n6 p0 ?" {2 | y(1)[法]安德烈·巴赞. 崔君衍译. 电影是什么?[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1-6.
6 r7 ?( U( ?7 b! j; U4 o
) v7 G, t: f! K& p! c(2)根据影片中所描述,芳山亚里穿越后见到沟吕木凉太的地点为圣德大学,而圣德大学位于千叶县松户市,并非影片描述的地理中心东京都。从这一点来看,似乎的确可以称之为既穿越了“时”,又穿越了“空”。然而,从松户市乘坐电车,只要经过北千往站,就能够抵达东京的大手町,中途耗时大约29分钟。而从松户市乘坐电车前往芳山亚里要去寻找深町一夫的地点,也就是其母曾经就读的世田谷中学,在世田谷站下,途经四站(北千往、大手町、涉谷、三轩茶屋),耗时1小时13分钟。影片事实上将凉太所在的松户市与东京都作为一个宏观的地理概念在进行描述,如果说如此短的路程也要说在“空间”上有所穿越的话,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更何况本片的叙事重点,完全放在时间的穿越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