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权泽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固定机位长镜头进行拍摄,他认为长镜头比较符合东方人的生活节奏
风格与特点
林权泽在接受采访时用“就是讨饭吃”来形容出道时的艰辛,他说:“我是一个从骨子里就热爱电影的人,后来走上了如痴如醉的电影道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在令他如痴如醉的电影路上,林权泽逐渐确立了独特的视听语言风格:
1.固定机位长镜头,独特的垂直分割构图。
2.少而精的台词及含蓄的配乐。
3.片中人物大都具有传统美德和古典情怀。
4.对女性充满同情和关爱,女性和母爱成为其影片中的重要元素。
5.对古代朝鲜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关注热爱。
林权泽坦言更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快节奏对他影响很深,也正因为如此,林权泽才要“摆脱这些束缚”,构建真正属于东方人的影像,就像他所说的“选择了长镜头这种表现方式是因为舒缓的长镜头更吻合东方人的生活节奏。”但是林权泽的电影中很少涉及到爱情题材,“刚入行时,我曾拍过一个爱情片,有朋友看了觉得很幼稚。他们跟我说,你只有真正去谈一场恋爱,才能拍出一部像样的爱情片。但当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事业中,哪有时间去谈情说爱,之后,也就很少接触这类题材。”
1990年上映的《将军的儿子》属于林权泽第三阶段作品
创作阶段
1962年,年仅26岁的他首次执导了影片《再见,图们江》,从此走上导演之路。如果按照拍摄时间来划分,林权泽导演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2年的《再见,图们江》到1973年的《杂草》之前。这期间他拍摄了50部作品,量多质劣,且都是迎合体制的“习作”,但是林权泽通过这些影片,磨练了电影技巧,积累了丰富的片场经验。第二阶段:1973年的《杂草》到1981年的《曼荼罗》之前。作品良莠不齐,既有迎合体制的劣作,也有具有独立思考的杰作,换言之,在表现熟练的技巧下不时看到导演对商业电影的妥协。第三阶段:从1981年的《曼荼罗》开始到现在,拍片数量减少,作品大多表现手法成熟,极具艺术价值。
《汲取月光》是林权泽执导的第101部影片
经典作品
对于韩国的年轻影人们来说,已经有一百余部作品问世的林权泽是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介绍几部林权泽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一起感受这位韩国影坛“宗师”的魅力。
《汲取月光》是林权泽执导的第101部影片,由姜受延和朴重勋担任主角。这也是姜受延自《上升》后,时隔20年再次与林权泽导演合作。《汲取月光》讲述的是是政府公务员与其病妻以及一位纪录片导演三人,利用传统纸张技术对遭遇兵乱烧毁的《朝鲜王朝实录》中唯一幸存的《全州史库》进行复原的工作过程。为了更加完美地呈现出传统纸张的制作过程,林权则导演耗时两年潜心在全州地区进行考察,并与传统纸张的制作匠人进行沟通,细致地对纸张制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和考证。影片中处处透出林权泽式的影像美感及戏剧性。
《春香传》是韩国电影第一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春香传》是韩国电影第一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影片改编自韩国著名文学作品、李清俊的短篇小说《仙鹤洞旅人》,讲述了浪迹民间的“盘索里”艺人的坎坷一生。影片公映后,引起了空前轰动,创造了当时的票房新纪录。整部作品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除了把“盘索里”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加以挖掘和表现之外,还把蕴含在“潘索里”中的民族情感——恨,用美轮美奂的影像加以呈现,被认为是“韩国60 年来最好的电影”。林权泽也通过此片,奠定了其“国民导演”的地位。
《醉画仙》是林权泽名气最响的一部作品,在视觉风格上严谨和唯美,集中体现了林权泽导演独创的以垂直分割构图为代表的韩国电影美学特征,带给观众的是“画和影像的完美结合”。导演借助张承业落魄坎坷但却顽强奋进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追寻,影片获得了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文/serk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