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電影 坎城in起來 P9 K3 s+ l9 k( W r: a* c
) q0 `8 C- S0 f+ ^6 I, N! [# r3 [ ■焦雄屏╱坎城傳真 + z' B2 O' d- P
' H. H, K( O* `' _ a* H 幾年前,韓國人在世界影壇毫無地位。那時的坎城,只偶爾出現一、兩張韓國面孔。韓國人崇拜港星,也豔羨中國電影及台灣電影在坎城的實力,加上政府向美國電影教父傑克瓦倫帝投降,取消了電影院保障韓片的「銀幕配額制」,使韓國電影幾乎抬不起頭來。 1 w" Y5 E2 O" I0 [ [6 H
7 D, t; w* H7 f. X, {8 A
本土派大團結 找回電影春天: ?* D! G V; M1 R% s( }
然而,這個民族慓悍,他們悄悄地立了志。先是辦了釜山影展,把全世界可結盟及投資的人花大錢請到國內,聯合國外勢力及本土抗爭,由法國總理親自出面,讓韓國總理理解保護文化的重要性。加上本土電影界團結,大家剃了光頭靜坐或吶喊,終於喊回了配額制。 8 s+ a! I' I, A$ P, \8 z
0 o- U6 ?6 }0 u5 d
你別以為配額制是唯一的法寶,他們的政府主管單位真是人才,從根本上改進產業結構︰增加放映銀幕、提出各種投資方案(貸款、融資),以及大量減稅。於是,韓國電影復甦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從最低潮二十%左右,一直爬升到過了五十%,今年更飆到新高七十三%。不僅在國內振興,他們也忙著向鄰近的國家傾銷。七年前,他們影視產品外銷總值只有五十萬美金;到去年為止,每年已達三千萬美元出口。尤其電視劇,竟然可以做到七十七%出口(其中又以台灣為消化大宗占四分之一,中國十八%)。 $ |3 o; O3 @. M' b( ?3 y2 d" i- \
- _7 N1 Q2 e/ h2 t# ^* I: z, c% b
十年前,韓國人做夢也不敢想進坎城。他們有好多年輕導演拚命模仿楊德昌、王家衛,一點兒自信也無。三年前,他們首次入圍競賽,韓國代表團頓時來了一百人,陣仗嚇人一跳。那一年,韓國鎩羽西歸,啥獎也沒領到。去年,捲土重來,「醉畫仙」終於揚眉吐氣,導演林權澤拿了最佳導演大獎。 3 G/ l# n0 J$ @5 {% p+ z
* c6 C4 H( X+ ~1 X4 ^& \1 p5 q 成績拚過華人 神氣前進坎城
+ c' [' Z8 J- M% n4 A 今年,他們更神氣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Old Boy」和「女人是男人的未來」同時入圍;反觀中國人只有王家衛的「二○四六」入選競賽片,杜琪峰的「大事件」和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都只是「非競賽」。 : T6 Z) O, ]% m9 y
/ }( K/ R. i& y3 R; T% c* d
其中,「Old Boy」導演朴贊旭宣稱自己受希區考克影響最大,但他的殘忍暴力剝削風格無寧更像塔倫提諾、或徐克、或美國B級片。所以有人說,他的入圍是為了讓幾個評委有認同感、高興。朴贊旭坦言自己好像做夢,謙稱韓國電影「表面進步」,實際卻拍不出如黑澤明和小津的渾厚電影,更無法與中國第五代的「黃土地」、「紅高粱」氣勢相比!電影雖形式暴力,卻強調自己的哲學背景,動輒引述莎士比亞,卡夫卡,杜斯妥也夫斯基、巴爾札克、左拉、史丹達爾和馮內果的名言。彷彿提了這些大名,他的作品便有了意境? $ ]9 `8 Y; o- Q w
; }: ]( y- ^0 n7 [) t 「女人是男人的未來」也是吊書袋的產品,導演洪常秀說片名來自法國詩人小說家路易阿拉崗的句子。如果說朴贊旭節奏快,影像具爆炸力,心態近藍領的顛覆美學;那麼洪常秀便是精緻、緩慢、具內省風格,採日常生活的寫實和運鏡,心態則不外是男人的軟弱、虛無和都市幻滅,完全是中產階級懷舊、哀怨、生活失去理想及未來的消沈。
( Y+ ^. Q* ~! ]; N; E0 Q& d) P0 l# K3 ?' y) Z5 r* Q
官員深謀遠慮 業界攻城掠地1 i4 I. }2 O! u" Z
兩部片子入圍坎城,韓國政府自然又大肆宣傳。重要的兩份產業雜誌都分別做了詳盡的宣傳。當然,街上的韓國人已多得數不清啦!他們的政府更適時宣布鼓勵產業政策︰如三○九○利潤免繳稅法案(用作下部電影的籌拍金和五年內的虧損平衡),研擬銀行貸款的立法保障投資權益,戲院銀幕由五百家擴張到一千家,還有九百家在營建中…。 / k) s& h) R6 X0 l. U2 L
6 \! A* w* \9 m2 S6 T0 V 甫得威尼斯最佳導演的李滄東更當上了文化╱觀光部長,大力支持韓國的大片強勢作風。 0 V4 ~/ n- e/ t9 V8 S& g
+ X9 G! K. w; h: m
在坎城看到這些升遷實令人感慨!過去,我常善意地在影展中幫釜山影展的主席金東虎介紹各種不同的主席和媒體,如今他走在街上更像個大亨。過去,韓國那些小製片常常擠到我旁邊,熱忱地要與我合作,如今他們都是動輒談數百萬美金大片的投資者。過去我一去韓國,總有一堆媒體和KOFIC電影署派人成群結隊問我怎麼推動國際市場和電影節,如今他們個個身手不凡,用國家的力量在做大規模的國際行銷。 " c" W& x: J8 G+ f, V& o) Y
; C- ?. @) c# k3 X* F% O! u r, [ 華語電影的確在坎城引領風騷十年,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如今韓國的氣勢唯有「意氣風發」可以形容。他們真是深謀遠慮,不但長期在坎城租用大型韓國亭,訓練賣片及行銷人才;而且直接攻城掠地,在北京和東京都設了發行公司,準備搶食中國和日本的市場大餅了! / W( K& M2 |) j2 o, |
% Y5 Q7 r* H- o
而我,今天在路上偶遇希臘大導安哲羅普洛斯,他以一貫憂傷的臉孔詢問台灣市場的衰落原因,以搖頭和不解看台灣影界的敗亡。 + g+ p- ]' j* }1 [
/ ~0 T5 U7 f; Y- Y: C; H) A 在坎城擁擠及益形商業和觀光化的街道上談這些,似乎格外不合時宜。其實他看看周圍,就知道為什麼韓國「in」了!繁榮、年輕、成功、企業化…我還可以想一堆名詞。 % I8 G0 j7 W* K1 T* p4 v0 a* M
: P. u% q7 ?" h% s$ F$ c" h
自由時報2004/05/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