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要用什麽樣的方式來愛孩子,恐怕這是永無定解的難題。+ F0 b, u! ], v R' ?+ U
我一直相信,身教遠重于言傳,我也相信,潤物細無聲的愛才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能讓他有所領悟有所反思的良方。
9 ^/ A2 h! m/ i1 T1 r& m6 r+ G 《The Way Home》爲這樣的觀點加了最完美的注腳。
/ c- ~8 j4 i! Y 又啞又窮又沒有學識的外婆,能給外孫的財富是什麽?她似乎什麽也沒有。連傳達她內心世界的肢體語言,也是如此貧瘠。( w8 C0 H! a$ c6 W. U1 K7 L5 @6 k* P
她的疼愛,只有最質樸的表白。手按胸口,輕柔地撫一圈,蘊藏著讓人溫暖的含義,那就是:“回家吧!”
+ |4 ?1 G$ b4 n$ T8 L 她就這樣給了他一個家。四壁空空,要他自己取他所需。+ d5 P/ u6 V' ]
這個家,用桑宇的眼睛能看到的,是一個被嫌棄的落伍的世界。這樣的世界,無法索取,不屑溶入。5 c ~& s' n, o+ ]
他不知道,所有珍貴的東西,都隱藏在生活的細節裏,就算存心地想要忽略,也必定有些感動會慢慢滲進來。愛的彌漫,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悄然,不著痕迹。
3 T3 J9 G1 [. Y& d A7 r: b 桑宇沒有發現,有種感覺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心裏紮根了。那或者是一種依賴,或者只是一種習慣,當傷心難過不安的時候,他總有一個去處,就是外婆和她的家。5 Y0 t' u# S! }" h+ N1 z
因爲外婆的存在,這一切傷心難過不安統統有了出路;因爲外婆的存在,萬水千山走來,也總有憩息的小窩。我堅持,那就是疼愛的意義所在。( E% ?, p- @' e
孩子是單純的,單純是任性作爲的起源,但是,單純不是沒心沒肺,單純不影響對關愛的理解。因爲單純,要求用同樣純淨的方式去對待,所以,責駡可能只是他們耳畔飄過的一陣風,風來時夾帶著沙一樣迷眼的道理,風走時,所有沙一併帶走。而體罰,對他們的世界是一種殘酷的粗暴的破壞,這樣的方式下,內心的屈從或叛逆,都要表現爲幡然悔悟,從而,又多了一重隱瞞的罪惡感。
6 H" n1 U9 {. I4 V0 I; o 愛是不束縛,愛是不要求。對孩子的愛,就是要放任他們舒展。當舒展的觸角受傷,你的責任,就是仍然疼愛他,這樣,他會把你當作朋友,把你的懷抱當作可以療傷的港灣,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判斷是非。* a0 t4 A# m2 D$ Z5 I; f
媽媽也許懂這樣的道理,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外婆一定不懂這樣的道理,但是,她卻一直在這樣做。當桑宇回頭,不管什麽時候,都可以看見外婆的愛,就是這樣的愛,讓桑宇成長。
6 l" P {0 o1 Z2 G9 I 成長的過程,是反哺的過程。' I5 t" w8 t x8 A5 T3 H! |2 D9 d
桑宇開始學著用他得到的關心去關心,用他得到的體諒去體諒,他還在學習,用一種不張揚的方式,承擔起對外婆疼愛的責任。
0 o: h1 i4 M3 v+ s$ ?0 e. q9 B0 p 是的,外婆也需要疼愛。
0 F: N, U5 }8 b) A 不是精裝的高麗參,不是衣裳錢幣,她需要的只是一種感受,感受到還跟最愛最牽挂的人同在一片藍天下,而且他們還愛她。2 K/ C5 R& J9 o' {
這樣的心情,桑宇完全瞭解。像他所得到的那樣,他關懷她,悄然,不著痕迹。: \# C9 e$ J9 w( ^- i- y+ P# V
人生的美麗與幸福,就在於相互的疼愛,在於相互間責任的承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