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2-1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篇:宫中人
【影音剧评组】【宫】【宫里的日子】
1 t" N/ B% i1 d% J9 [/ z2 f2 w6 o# v: Z# l$ ~8 _0 N. M+ K9 N# {3 e& K
影音剧评组:vichic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谢谢合作
5 R" b3 G1 l+ s( s' }! l2 |. t$ Z8 i4 K2 e d$ V
特别篇:宫中人 孔内侍 崔尚宫
( p# u' J3 y' k2 G
1 O/ M1 u5 w$ S* D在君权神授的国家中,皇室是天,是神灵。& ]; {# z! N( k* P/ D+ I
% i/ C# u/ q0 P& x! F/ r# w9 L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9 b5 t* w0 o% P: ]9 g7 V6 }9 }% ?6 i0 N' b6 O5 w7 [
但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真正的圣徒,毅然放弃所有的牵绊,经过层层考核筛选,独守青灯孤影,为的只是想要更加靠近心中的圣明——# E" @. Z6 D8 `$ l) S
, P' o3 y% A x2 P
他们是僧侣尼姑,神甫修女,以自己的幸福和热血作为祭奠,虔诚侍奉着人间的佛祖上帝…… % O, `7 A$ x0 l- U, Y9 i
; v3 r+ C/ u# l% n& D4 }
宫中的内官尚宫是终身的职业,一切的生老病死都不再与从前有关,而只是独一人的寂寞和自豪。他们是历史真正的见证者,静看世间沧桑变幻,却只对位置上的人彰显忠心。孔内侍就是这样的一位长者,他是旧奴也是新仆,却难能可贵的守住了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耿直和坚定。无论对谁,他都服侍的尽心竭力——律儿时爬过他的脊背,信君如今视他为支撑的天空。如果没有对旧主的不偏不倚,又怎会赢得新君的青睐和信任?和太后娘娘身边的老尚宫不同,孔内侍虽然难以忘怀孝烈太子的旧恩,却更忠于守护皇室的责任。他对律的态度恭敬却淡然随和,对信君则是谦卑而崇拜。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之归咎于他对信君的偏爱,因为他忠于的,只是现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倘若如今占据宫廷的是律与惠正宫,他同样会对他们保持子民应有的卑微。孔内侍是旧有礼法体制下的产品,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皇室和宫廷——
) U' M" e2 C4 j3 z
6 l8 F& Y5 \$ h1 q他只想要尽自己的微薄的力量,维护深宫中的安宁与秩序。
6 X9 i0 R. j _8 y( `3 o4 D
8 y3 \$ }- _/ |9 N% [2 \* ]) }对于皇室的形象,孔内侍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严谨却安详,对那些私下议论皇室生活的内人宫女,只是斥责,却没有严酷的处罚,因为他也深知久居宫中的凄楚和无奈。对于律,他满怀同情,却懂得如何平息争端,避免纷争,时刻提防着敏感的权力争夺。宫中的明争暗斗,对于迟暮之年的孔内侍来说,已是见惯不怪的旧闻轶事,但他并不愿看到兄弟阋墙,骨肉相残。他促和,而老尚宫却迫离,同是经历了两朝三代的君王成长,但人生的目的却有着太多的不同……
+ |% a- u# F2 t/ l9 B) ]6 V- n4 G! _# i1 d i8 d5 I ^
孔内侍既然诞生于旧宫廷的条框规矩中,就难免会有一丝迂腐之气。他是真正将皇帝看作了天,所以才会怀着尊崇的心情侍奉着未来的王者——信君。但是,在许多年来的追随辅助之路上,他逐渐发现了这个孩子身上不为人知的闪亮锋芒。如果说皇后娘娘对信君的纵容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溺爱,皇帝陛下对信君的冷淡是出于一个父亲的偏见,那么孔内侍便是第一个发现信君身上的优点,并真正了解他的人。或许正是因为他在心中肯定了信君作为一个帝王所应拥有的资质,所以才会对信君更加谦卑恭顺,甚至有些惶恐的忧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将信君的努力和重责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 A- y1 _: r* b/ c2 t* ^9 c& V' `- ~! g6 |) z, B
在信君和彩京的婚恋之路上,孔内侍虽然对彩京深感同情,却更清楚什么才是对皇室的效忠。看着长大成人的彩京,即使身边的郎君早已物是人非,但他依然竭心尽力。正是他的穿针引线,才不至于让本就生疏的两人愈发陌生,形同陌路,也正是因为他的苦口婆心,谆谆善导,才让信君在好几次人生的紧要关口,没有走错方向,避免了日后悔恨自己当时的荒唐。信君并非是冥顽不灵的狂傲之徒,一意孤行,他了解孔内侍的一片苦心,也体恤他的这份情义。由此,才会引出他的那番“互为天地,互相扶持”的支撑之说,而这份主仆之情,也更加让孔内侍感激涕零——
* X' h# F6 H. }8 K$ g# M. p9 K6 \
士为知己者死,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吧。* t, ?- ^! E- w: s
9 a0 ?7 l$ b; t& l# M如果说孔内侍是信君的指南针,提醒他在深远的皇宫中不至于迷路转向,那么崔尚宫就是彩京在汪洋大海中坚实的灯塔,指引她的生活之舟平稳安宁的进行。! {/ o# ?( u! i# J) C0 V" f
2 W: d3 A( n2 n; T5 J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0 l! `* o/ R6 k
$ N7 t( m! h1 Y8 C+ T4 j1 r崔尚宫或许正是深宫中最瑰丽夺目的一株奇葩,不自知的美丽妖娆,却端庄而低调,徘徊在众人的视线之外,然而又让任何人都忘不了她。她甘于寂寞,守得住孤独,无论何时何地,都挺直着自己的脊梁,拥有独一无二的骄傲和自豪。彩京曾经懵懂的问她,这样费劲心力的来到宫廷究竟有什么意义?抛弃家人,放弃爱情,为的,难道就是想要探询皇室的好奇心?崔尚宫的脸上瞬间浮现一丝落寞的茫然,但很快便恢复镇定,她的神色,似乎永远是没有大喜大悲的淡然与平和,眼眸中拥有的,是像菩萨圣母一样的光辉。这样一个不亢不卑的女子,有着新时代宫人的尊严和操守。她不似孔内侍那般卑微得让人心疼,也不像老尚宫那样艰深晦涩,她年轻有朝气,并且活出了自己的勇敢与坚强。
1 E0 R( @" E7 e$ `# m' N, A2 ?
+ T7 ^+ b: q2 z/ w* U4 J. {崔尚宫严谨却不苛刻,公正却又不乏温情。对待宫廷的主人,她首先是将其放在人的位置上,褪去了虚伪的光环,在人格上与自己站在同一地位。人,就必然会犯错,而她的任务就是竭尽所能的将错误的发生降到最低。皇后娘娘能够将教导未来太子妃这一重任放心的交托给她,正是看中了她的忠诚和刚正——% d) E2 Y( A2 A( z; _
& d+ G3 o' ?# y& G2 P. z
她不是聒噪的女子,却往往一语中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装聋作哑,用心看,用心听,才能感受到真相背后的玄机。4 n0 o- b* y+ L- ^
3 w3 G3 @6 C6 i0 B) B9 e1 @1 G1 [
当别人都对彩京的身份暗自质疑时,崔尚宫最有发言权,却一直缄默不语。即使面对皇后娘娘的诘问,她也没有说彩京的不是,相反,她对她的未来怀抱着充足的信心。惠正宫有忠心耿耿的老尚宫挂念,皇后娘娘也有可供自己差遣的宫女内人,信君身旁更是有着孔内侍这样的左膀右臂来辅佐和提携,而彩京周围,所能依靠,所能信赖的,除了两个内人,便只有崔尚宫这个有力的支撑了。崔尚宫明白,自己所能效忠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彩京——现在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娘娘,母仪天下的女子。她不接近朝堂,却甘愿在帏幕后作她的军师和后援,帮助彩京在凶险的宫廷中,找到一块可以避世的福址圣地——$ e( q, C$ f' A* J% z# d5 O
q" E4 X6 z Z4 v+ }0 F( i
在崔尚宫的心中,宫廷的悲欢离合本与她没有牵连,她只是安详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寂静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分。然而,当那个离宫几天却能对每个人心心挂念的女孩回来后,她才发现,原来,那孩子早已用自己的善良与热情赢得了她的心,抚慰了她一直忍受着的,属于深宫的寂寞与寥落……' m* p% ]& R7 t3 V: j
0 s1 L9 Z) Y4 F' B3 J- M崔尚宫应当算是女中豪杰,她的侠义,不是外向的两肋插刀,却也绝对肝胆相照。是她,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关怀守护着彩京的郁郁寡欢,凄凉无聊,也是她,用自己的经验和才识让彩京有惊无险的平安度过一次次的艰难险阻。看到擅自出宫后归来的彩京,崔尚宫没有像她想像中的那样暴跳如雷,声色俱厉,而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的安慰和宽容。崔尚宫知道,等待彩京的,还有来自皇后娘娘的狂风暴雨,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这个可怜的女孩平添一笔委屈和悲伤?她像一个真正的姐姐一样,小心翼翼的指引着少不更事的妹妹,让她少走弯路,避开人生的圈套和陷阱——5 s9 c8 \# z, \' Y
$ k6 Z1 ^; E6 k" U2 W' \( T
她像她一样,企盼着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幸福来到……% |. ]* x! Y4 R+ i( w5 p
- w& M1 ~" H8 ]
凄清冷漠的宫廷,逃离世俗的窥视,神秘却悒郁,是冷暖自知的辛酸和热望……或许正是有这样的男人与女子存在,才隐隐有了一丝人间的温暖和笑意——8 t' X/ j: n: p
+ l/ O; l4 _, I2 Q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