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网上下了一些,供亲们参考.
正祖(1776——1800在位)初期的宠臣洪国荣是把势道政治堕落变质的第一人。正祖大王在没有登基前,是上一代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的世孙。英祖后期,王位继承斗争激烈,为了保护世孙的安全,洪国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世孙登基为正祖后,洪国荣的妹妹嫁给正祖为嫔,洪国荣因此以国舅的身份执掌朝政。由于他用人唯亲、专横暴虐,受到了广大士林的弹劾,并冠以“势道宰相”的称呼。不久,正祖为了夺回权力,发动了一场政变,洪国荣凄然下台。然而,外戚权阀的势道政治由此展开,并逐渐演变成一股左右朝鲜百年的政治风云。
正祖死后,他12岁的儿子纯祖(1800——1834在位)即位。正祖遗命兵曹判书兼吏曹判书金祖淳辅政。第二年,金祖淳就把女儿嫁给了纯祖,成为了纯元王妃。而金祖淳以“国丈”兼国王“义父”的身份控制了朝政大权。朝鲜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东金氏六十年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了。
纯祖死后,他的孙子宪宗(1834——1849在位)即位。宪宗的母亲神贞大妃和外祖父赵万永建立了以丰壤赵氏为核心的势道政治,与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抗衡。双方在朝廷争权夺利,并试图争夺宪宗及之后的哲宗(1849——1863在位)的王妃之位。在他们的斗争当中,朝鲜王室的权威遭到了蹂躏,同时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不断。
哲宗死后,神贞大妃的养子高宗(1863——1907在位)即位。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逐渐掌握了政权,沉重打击了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的势力,并开始了大院君的势道政治。十年后,明成王妃闵氏发动政变,推翻了大院君的统治,开始了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直到1895年闵妃被日本人刺杀,延续百年的朝鲜势道政治也走到了尽头。
势道的终结
势道政治是朝鲜王朝五百年历史上所产生的特殊政治结构。它脱胎于延续了四百年的朋党政治,是对朋党政治的一种升华。在近代朝鲜一百年里,势道政治对朝鲜的发展变化乃至整个东亚世界的发展变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势道政治是朋党政治发展变化成到一种家族掌控的政治。在朝鲜王朝中,非王室的家族掌握朝政,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的政治结构特点。安东金氏、丰壤赵氏、大院君(非王室的全州李氏)、骊兴闵氏四大家族左右朝鲜朝廷的政治长达百年之久。期间,四大家族用尽各自的手段和政策,来维系其势道的统治,给广大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朝鲜走向近代化的步伐,更给外国势力介入朝鲜内政制造了机会和借口。因此,势道政治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
1880年以后,外国势力更进一步进入朝鲜。不久,势道政治在客观上也延缓了外国势力侵吞朝鲜的脚步。骊兴闵氏虽然依附袁世凯来达到统治的目的,但也由此阻挡了清朝把朝鲜由属国变成殖民地。到了甲午战争以后,日本虽然利用了大院君与骊兴闵氏的矛盾干涉朝鲜内政,但反而促成两家携手合作,共同抵挡日本的侵略。许多骊兴闵氏的腐败人物,在这一时期,都为了国家大义不惜舍弃生命反对日本侵略。
但是,长期受到势道政治压迫的朝鲜其他名门贵族,却试图勾结外国势力推翻势道政治的统治。比如庆州金氏的金弘集、潘南朴氏的朴泳孝等人选择亲日政策,潘南朴氏的朴定阳选择亲美政策,牛峰李氏的李允用、李完用选择亲俄政策。势道政治与反势道政治的斗争的背后又有外国势力的影子。不过终究,这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势道政治还是有灭亡的一天。1895年,日本派出刺客发动“乙未事变”,刺杀了闵妃,终结了骊兴闵氏的势道政治。后来,势道政治的残余势力妄图恢复昔日的辉煌,纷纷投靠俄罗斯。日俄战争后,日本垄断了朝鲜朝廷里的大部分权力。1907年,高宗退位,纯宗登基,成立了亲日的李完用内阁。势道政治的旧官僚全部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势道政治结束了,朝鲜王朝也走到了尽头,从此朝鲜也进入了日本的殖民时期。
[NextPage]
安东金氏六十年的势道政治
安东金氏是朝鲜名门家族,分为前安东金氏和后安东金氏。前安东金氏在高丽时代和朝鲜李朝前期势力极大,但在中宗反正后便走向没落。这里所说的安东金氏,是指在朝鲜近代达到势力颠峰的后安东金氏。
一、前期(1802——1834)
安东金氏势道政治在前期一度是非常辉煌的,这要归功于安东金氏的首长永安府院君金祖淳。
金祖淳,1765(乾隆31年,英祖41年)——1832(道光13年,纯祖32年)。朝鲜后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原名洛淳,字士源,号枫皋,纯祖的义父。金祖淳是为安东金氏势道政治构建基础的中心人物。早年遍游江原道、黄海道、咸镜道等地,以考察时政之名赢得百姓尊重。1788年朝鲜朝廷内部发生“时派”和“僻派”的党争,金祖淳在党争期间严守中立,并主张两派合流,深得当时的国王正祖赏识。一年后,金祖淳出使中国清朝,回国后逐渐受到提拔。正祖死后,金祖淳出任兵曹判书兼吏曹判书,一手掌握了军政大权。1802年,金祖淳把自己的女儿(纯元王妃)嫁给了国王纯祖,自己身兼国王义父和岳父的双重身份独揽朝政,当上了领议政,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
金祖淳早年得到的好名声一息之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权力使朝政越加腐败,百姓民不聊生。金祖淳首先撤换了纯祖的亲卫军,换上了自己的人马,接着改革朝廷人事,安插安东金氏的人物。金汶根、金左根、金祖根、金弘根等金祖淳的子侄把持了各项朝廷要职。他们勾结腐败的儒林士大父,建立了一系列的书院,以宣扬儒教的名义压榨百姓。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达到了颠峰。
1827年,金祖淳颁布了“大同米”的粮食政策,引发了民变。金祖淳虽然派兵成功镇压了农民起义,但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丰壤赵氏的势力迅速抬头,赵万永成功地将自己女儿(神贞王妃)嫁给了纯祖之子孝明世子。安东金氏的势力有所下降。1832年,金祖淳死去。两年后,孝明世子的儿子登基为王,是为宪宗。赵万永的女儿成为王大妃,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二、中期(1834——1849)
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打压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开始。由于金祖淳死后,安东金氏一度群龙无首,难以与丰壤赵氏对抗。金祖淳之子金左根本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但受到了其他堂兄弟的排挤。他的堂兄金祖根从一连串的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祖根,1793(乾隆59年,正祖17年)——1844(道光25年,宪宗10年)。朝鲜后期的武臣。本贯安东。字伯述、号紫坞。金祖淳之弟金芝根之子。金祖根早年被派往朝鲜广州出任地方武官。大同米事件后,金祖根被派往平叛,在镇压民变的斗争中深得金祖淳赏识。金祖淳死后,尤其是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抬头后,金祖根受到金左根等人的排挤。金祖根为了夺得权力,调兵进京,压制了赵万永等人的势力,并取得安东金氏首长的地位。1837年,金祖根把自己的女儿(孝显王妃)嫁给了宪宗。金祖根取得国丈的地位,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朝政。然而,金左根和赵万永等人不甘失败。当时的大王大妃纯元王妃是金左根的妹妹,王大妃神贞王妃是赵万永的女儿,他们仍然是外戚。金祖根难以取得绝对权力,这就给丰壤赵氏喘息的机会。再加上安东金氏的内部矛盾,不久孝显王妃又过逝了,此时两大外戚是处于势力均衡状态。
三、后期(1849——1863)
金祖根和赵万永死后,金左根成为了安东金氏的首长,并开始在朝廷里施加影响。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逐渐迎来第二个颠峰。
1849年,宪宗死去。由于没有后嗣,王位斗争在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之间展开了。金左根趁着丰壤赵氏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时期,到江华岛找来了王室的旁支,继承了王位,是为哲宗。紧接着,金左根的妹妹纯元王妃以大王大妃的身份垂帘听政。金左根因此势力大增,成为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左根,1797(嘉庆4年,正祖21年)——1869(同治9年,高宗6年)。朝鲜末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字景隐,号荷屋。纯元王妃之兄,金祖淳之子。在成功让哲宗登基后,金左根一人兼任了吏、工、兵三曹的判书,把持了朝廷大权。同时,他打击以赵秉夔为首的丰壤赵氏的势力,又在政变中逼死了领议政赵寅永,也就是赵秉夔的义父,夺得了领议政的职位,真正做到了独秉朝政。
金左根独霸的局面不仅引起了丰壤赵氏和广大百姓的反感,也又一次引发了安东金氏的内部矛盾。他的堂弟金汶根为了获得安东金氏首长的地位,成功地把女儿嫁给了哲宗成为哲仁王妃。金汶根以国丈的地位开始瓦解金左根的势力。1851年,纯元王妃死去。金左根少了大王大妃这颗顶梁柱,神贞王妃成为新的大王大妃,丰壤赵氏的势力再次抬头。
1862年发生了三政紊乱,导致各地农民起义。金左根因为采取强硬政策,遭至弹劾,势力大为下降。虽然金汶根和赵秉夔相继死去,但金左根已经很难力挽狂澜。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逐渐走向末路。1863年,哲宗死去,又没有留下后嗣。神贞王妃找来了没落王族李昰应的儿子李熙当新国王,是为高宗。高宗登基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加强,李昰应成为大院君,开始了新的一股势道政治。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在这两大势道的排挤下终于彻底瓦解了。
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虽然瓦解了,但安东金氏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场。安东金氏当中,金炳学投靠了大院君,金炳冀为了复辟安东金氏的势道而斗争,金炳国、金炳始等人也为了朝鲜近代改革立下了功劳,金玉均更是领导开化党为了朝鲜的独立而向清朝宣战。总之,安东金氏的精英还是在朝鲜近现代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另外,前安东金氏更参与了朝鲜近代独立运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