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蛇灰线,伏线千里
崔编剧在编写《玻璃之城》时,一定深受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这也是此剧剧情精彩,收拾节节高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伏线”一义的正式提出,应归功于鲁迅先生。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创用此词,“伏线”者何?即是小说作者的一种叙事的艺术手法——前文以某种形式的暗示,遥遥隐射于后文的故事情节之发展变化(或呼应,或反跌,运化不一)。
戏剧创作中也同样适用,当然50集的长剧(如果收视率继续高升,此剧很可能加长),为编剧的自由挥洒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崔编剧在本剧中将高明的伏笔,无形无迹,隐于寻常情节之中,令人无知无觉,却将于剧情千里之外,陡然应机而发(我猜:崔编剧剧中设置的伏线多是反跌),将前后情节一串而起,让人惊异之余,方知剧作者胸中早有沟壑,前后呼应,令人叫绝。
例如:第2集中,仁庆曾向大嫂说:“我们奎成,------也从来没有和谁说过谎话,那才是真正高洁的人。”
奎成私生子—承夏的身份被大嫂获悉后,23集中大哥和大嫂的对话,与前面第2集中妈妈对大哥的评价前后呼应,击尾应首。
大嫂:你应该有话要对我说是不是?
大哥:我无话可说,因为我没有事情对你隐瞒。
大嫂:应该是吧,那么高洁的人能隐瞒什么呢?
此种伏线在剧中俯首皆是,串连多件事情;使观剧者形成期待视野;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方向,令观剧者长久保有观看兴趣,谓之高明也。
[ 本帖最后由 December12 于 2009-1-2 09:2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