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來補充一首,昨天茉莉提到的莫扎特的鋼琴曲。
莫扎特第8号 a 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Mozart Sonata in A Minor, K31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3NDkwODgw.html
我昨天在youtube上面聽了好幾個版本,但是當時對Dinu Lipatti彈奏的版本最有感覺。
後來在找該曲資料的時候,發現剛好有一位作者在介紹的時候也推薦了Dinu Lipatti的版本。
就把該作者的介紹轉貼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莫札特的鋼琴音樂,以前只覺得有清新自在的感覺;如今我的體會是一種渴望被愛的心情。天才也是人,神童再怎麼厲害一樣需要父母的關愛呵護。過早脫離孩提時代的莫札特,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撒嬌,也鮮少擁有跟同伴一起嬉戲玩耍的生活,讓他的心中永遠有個缺口。長大後頻為五斗米折腰,也時常為生活疲於奔命。而母親的病逝,更讓他有著強烈的無能為力之感。種種的心情,常常在他的鋼琴獨奏曲裡,一點一滴宣洩出來。天真燦爛笑靨的背後,其實埋藏很深的哀傷...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1791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1791) 在學走路的時候,很喜歡爬到鋼琴的椅子上,叮叮噹噹地彈著鋼琴。六歲的時候,莫札特寫下了第一首鋼琴音樂《小步舞曲》(Minuet, K1) ,也是他生平的第一首創作。莫札特陸續又以奏鳴曲、變奏曲、幻想曲、迴旋曲、慢板等曲式來創作鋼琴獨奏音樂,一直到他逝世那年完成的《F大調行板》(Andante in F major, K.616) 為最後一首鋼琴獨奏曲為止,這些大約六、七十首的鋼琴獨奏音樂,若再加上莫札特完成的二十七首鋼琴協奏曲以及四十一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個人覺得鋼琴實在為莫札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無言的音樂日記,也伴他走過那些白露為霜的歲月,對莫札特來說,鋼琴彷彿就是他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
巴哈的鋼琴音樂有時候是肅穆凝重的;蕭邦的鋼琴音樂有浪漫、有沉痛、有感傷;舒伯特的鋼琴音樂有自憐、有憂傷;莫札特的鋼琴音樂,如今我的體會是一種渴望被愛的心情,就像父母親若一離開孩子的身邊,孩子可能就會開始感到焦躁不安,失去了安全感。縱使旋律裡偶爾出現悲傷的情緒,感覺就像陰霾一樣,不是痛澈心肺地放聲大哭,也不是以充滿哀怨的眼神望著這個世界,彷彿就像孩子一樣,這刻不開心,下一秒可能因為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出現,馬上又轉移注意力,而這個樣子並不代表莫札特不難過,這只是他一貫表達深處情感的方式。其實不是只有淚流滿面的哭泣才是傷心,那種不被瞭解,卻只能淚往肚裡吞,繼續向前走的難過,其實更痛苦!
李帕第(Dinu Lipatti, 1917~1950)
先前提過個人認為鋼琴是莫札特度過那些生命裡關鍵時刻,用來宣洩情感的方式。舉例來說在1778年春天,莫札特憤然離開薩爾茲堡,毅然隨同他的母親前往巴黎,以期音樂事業能有新契機。結果事業發展不順遂,自己的母親也病逝巴黎。那年夏天,遭逢母喪的莫札特完成兩首作品,《e小調第二十一號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No.21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e minor, K.304) 以及《a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8 in a minor, K.310),這兩首小調的音樂很能呈現莫札特當時內心的傷痛。以《a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來說,樂曲由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開始有如晴天霹靂的悲劇驟然來襲,不安的情緒充塞於旋律之間,再轉入第二樂章《表情豐富而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espressione) 之後,旋律聽似趨於平和,然而卻像是淚流滿面後,內心創傷依舊在復原期的短暫平靜。當音樂來到第三樂章《急板》(Presto),前一個樂章暫時的風平浪靜瞬息變換為急雨狂濤!多年來羅馬尼亞鋼琴家李帕第(Dinu Lipatti, 1917~1950) 的演奏錄音,始終是我的最愛。對我來說,好像李帕第彈什麼都很棒!
再以另外一個例子來看,1787年春天,莫札特的父親病逝,莫札特來不及見到最後一面。一年後莫札特創作一首罕見的《b小調慢板》(Adagio in b minor, K.540) ,雖然莫札特寫下這首作品的原因並不清楚,但是曲中時而沉鬱,時而輕柔,時而安詳靜謐,而莫名不安的陰影也蘊含其中,因此若說是為了追思父親而完成的音樂,彷彿又有那麼一點味道。因為莫札特極少利用慢板創作單一樂章的獨立作品,而且莫札特比較少運用小調創作,這首《b小調慢板》更是他唯一以b小調譜寫的音樂,因此這首《b小調慢板》在莫札特眾多作品裡顯得非常獨特,也似乎透露著這首慢板對於莫札特有著非凡的意義。其實想要感受莫札特內心深處的真情呈現,透過他為數不多的小調音樂裡去聆聽,應該是最適合的方式。天才也是人,神童再怎麼厲害一樣需要父母的關愛呵護。過早脫離孩提時代的莫札特,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撒嬌,也不曾擁有跟同伴一起嬉戲玩耍的生活,讓他的心中永遠有個缺口。長大後頻為五斗米折腰,也時常為了生活疲於奔命。種種的心情,都在他的小調音樂裡,一點一滴宣洩出來,只是他不會哭天喊地,弄得悲壯無比,倒像是陰霾,像是無能為力的黯然神傷。德國鋼琴家季雪金彈奏這首慢板,沒有過多氾濫的情感,很能深掘樂曲蘊藏的內容,是我相當喜愛的演奏。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喜愛古典音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經常在音樂裡感受到音樂家隱藏的情感,內心因此深深感動,體會音樂家真情的一面。真摯的情感無論是透過書信、電影、音樂、繪畫等不同藝術形式呈現,往往最能打動人心!
文/woyte
From:http://life.fhl.net/cgi-bin/rogbook.cgi?user=life&proc=read&bid=7&msgno=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