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3-7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 g7 M4 a8 F' @* V s- f a
# {0 Z$ _- K2 c& \6 e( T
發現往事,創造現在~電影<情書>
9 `' G2 W, R, w& x- J7 ~. n文/王靜蓉
5 I; W0 r" p* ^# c; v; m2 c' U9 f# ^0 Q( H& a8 M
人際間,真誠摰意的書信來往都是情書
+ s8 y/ X/ h' M- k; O而把眼光由外往內縮回 了解自己
' Y( E) ~1 Y8 p* y4 a1 i# n1 q創造清新明白的現在
; \4 J! ^$ l) {% J+ Q* D就是寄給自己最好的情書# o) G$ u/ ~$ d8 M
6 u0 v" X) F' D- Y }
一部令我難以忘記的電影,它讓我靜默下來,感受著,回味無窮。電影的魅力正如此,記得每次看到喜歡的電影時,整個身心意識的牽引、融入和震盪。, ~7 I+ z4 n; ]4 h6 v) |# E* b
" `7 |, Q4 M1 ~6 P7 M$ t$ g9 |豐川悅司這個名字,四個字組合成好聽的國語。曾看他演失聰畫家,長長的連續劇他不說話,用身形演;屢屢有勝過語言的表演,讓我注意起他。他將一個內在寧靜的藝術家演活了,尤其愛看他奔跑,因能量未透過說話外流,他跑起步是精力的凝聚,像孩子一樣拼命。: ?- F4 h: C& E) i* E. h
0 V7 L6 r, i& @$ x- Z5 N+ r$ ]因為這個名字去看「情書」,看到的卻是中山美穗而非豐川悅司。/ ~9 i1 u& K! s8 s
5 |4 T' `; N, O! b; _同名同姓同因緣8 z4 w$ B4 D7 b
岩井俊二,這我所不知姓名的導演是神奇的。透過他看出的人間因緣如此奇妙交織,充滿待解的未知,吸引著我們的心神。特別的劇情,使我開始時看得頗迷糊,陷在迷霧中,女孩博子去參加未婚夫三週年的忌日,她一直對死於山難的未婚夫未能忘情,其實也不了解對方。- r/ T x+ x. o% p8 h, g- m2 |0 p
' a; S$ B. c0 D" y' h; C5 B* @+ X
一種直覺使她查到未婚夫藤井樹中學時的地址(事實上是同班同名女同學的地址),因為未忘情,所以寫信給藤井樹,沒想到收到回信!人既往矣,怎能回信?對博子來說真是好大的疑團啊!倆人信件來往者,越添彼此的牽繫。5 D& m: y8 u! J# x! b) ?" P
- j! T* C- V0 z中山美穗一人飾兩角,既演女「藤井樹」,又演渡邊博子。正因為兩人長得相像,才使得中學時暗戀女藤井樹的男藤井樹,初見博子就一見鍾情。為了解開真相,博子和追求她的秋葉來到北海道的小樽,這個美麗的小城鎮幾經變遷,在大雪中有特別的美。博子來到愛人的故鄉。他們到愛人的舊宅處,已夷平建成高速公路。愛人也飛到天堂,真正的了無痕跡。於是依地址訪女藤井樹。碰巧重感冒不好的她去看病,她倆只在路上偶一照面,像夢境般,隨著人潮沖散對方。
5 M- f; p+ [( p+ Q" K 7 u8 G( W- W7 }# J3 t! r0 u
回神戶後,博子繼續和藤井樹通信,她想知道愛人中學時的點滴往事,但願對他的模糊印象能清晰起來。
9 x7 A* l( c. k6 a+ r, F& N3 @+ y4 k9 T# z8 U/ j% q
追憶逝水年華
+ u* s4 E: d2 a# g0 ?2 n阿樹只好追憶過往,那常被同學拿來當惡作劇素材的中學三年,因為同名又同班,吞了不少悶氣。兩個阿樹不相往來,女阿樹一直沒看出男阿樹暗戀著她,只是青澀少年拙於表達,比如,男阿樹常去女阿樹工讀的圖書館借書,在所有冷僻無人借閱的書卡上寫下「藤井樹」的名字,是寫自己的名,也寫她的名,是一種呼喚啊,甚至在書卡後畫上她的肖像。% P) m( Q) |( E7 W: H
8 \! v7 f4 ~' v2 w2 m9 q) \3 W9 c
原是博子想探知阿樹過往容貌,卻藉女阿樹的回憶,博子發現,阿樹愛她是因他愛『阿樹』,這段探源回想使她放下對阿樹的牽繫,能夠在生活和情感上重新開始。
$ Y* _( {, W2 I
( N {; [5 g- Y- h對於過往的回憶有一種好處,不是來自沈緬,而是來自發現自己生命史中的模式,從而醒覺,開始新日子。生命史的點滴記錄在潛意識裡,每一回覺知它,就能看到過去的愛惘悲歡,更珍惜現在的際遇。
( S7 P( e8 O3 m( t1 _; b, ]
- F5 \- o9 P2 t給自己的情書( I6 q# m, ^' e% a% P
電影比其他藝術形式能提供「看見」的感動。我驚訝少見的日本電影完全不同於電視偶像劇,有如此動人鮮活的內涵,讓人回味再三。( R6 y3 P( R1 e* U5 \* [' ~
7 D/ G/ F9 [2 }! @9 Y" `1 ]4 s
女阿樹一直感冒著,她鎮日裹著厚暖衣裳,忽睡忽醒的生活,一日突然高燒到四十一度,而戶外正在大雪,救護車要一個小時才來。阿樹爺爺堅持冒風雪背她去醫院,只要四十分鐘就到了;阿樹媽媽不肯,因為丈夫就是死在去醫院的路上。父媳為救人而爭執的戲拍得感人肺腑,我忍不住掉下眼淚。
2 v+ O5 X6 U- [% ^
4 k, I3 O2 i" w+ Y% [1 k這個阿樹活下來了,另一個阿樹躺在山的那一端。這個白雪奇美的冬天,阿樹代替山墳裡的阿樹,和博子通了「情書」。
2 G3 h+ W5 D' T4 M; _: m8 V/ R, ~ u1 r: S8 Q- E
人際間,真誠摰意的書信來往都是情書。男阿樹,女阿樹,博子三人的交織因緣這麼奇妙,其實三人即一體,在某個時空裡,從對方身上看見愛和美。9 \8 @& Y/ y- U5 s6 T2 ^( w0 J2 ]
% N& x/ k1 ^5 {2 E$ E
我們每個人都會散發特殊的氣息,吸引著相關的人和事。事情的發生就如明鏡,照出我們的內心,給我們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見要看到別人的所行所為,提出意見,並非難事。難的是自知,是了解自己。我們能為別人提出意見因為那部份我們也有。6 m6 u' N! K5 y, r. \: r# B! S' E
a. C/ Y' G S1 |, C+ I3 W
我們要了解自己,則需把眼光由外往內縮回,看看這段經驗呈現出怎樣的我;從發現往事,創造清新明白的現在。這份發現便是寄給自己,最好的情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