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ello 于 2016-11-14 19:46 编辑
我一直觉得惋惜的是:在剧集的后半部,解树和王昭之间的矛盾……全都不是对错之争。
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立场,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也会有不同的心态。
解树和王昭彼此之间所拥有的绝不是庸常的爱情,他们是真正灵魂契合的精神伴侣。
解树在教坊做洗衣宫女时,内心最渴望的是自由。王昭在父王的旨意下四处奔走,虽然辛苦,却感觉到自由的快乐。当他回到解树身边,他的求爱并不是我爱你所以嫁给我那么简单。他说的是,自由很美好,我感受过了,所以,我带你一起自由……
但,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当王昭经历过父王升遐后的兄弟兵戎相见、王武被暗算死在他面前、王尧滥杀无辜的亲兄弟……他明白,对于他而言,没有自由了。哪怕他跑到天涯海角,只要朝堂之上有人对他持有恶意,他连生存都无法确保。
《丽》剧里潜移默化的一条隐线是,穿越来到高丽的‘解树’心中并无真正的归属感,她的潜在心理一直是“避”。解树亲见太祖王建健康堪忧,意识到巨大的纷争即将到来,她央求太祖让她避到远方;提前知道王昭要起兵攻打王尧,她叮嘱茶美院的众宫女只要躲在茶美院中关紧门户就可确保安全;直至最后,她受不了宫廷中的明争暗斗,出宫是她的最后一条退路。
但是,与此相对的每一个时点,父王升遐还未入殓,亲兄弟磨刀霍霍,为了确保正胤的正统地位,王昭不得不率领有限的兵力挡在最前面;虽然王尧身患重疾,但谋逆依然是成败一线间的危险事,王昭怀着置于死地的心情率众起事;至于最后,解树尚有出宫最后一条退路,但王昭已然是光宗,面对宫廷内外的明枪暗箭、含沙射影,你要让他退到哪里去呢?
对于王昭而言,母亲、兄弟都是伤害他最深的人。母亲毁了他的容貌,在他年纪尚幼就离弃了他,之后无数次的污蔑他、诋毁他、利用他,在他登基后依然使足全力打击他;王尧一向站在母亲身边,蔑视他、中伤他,在十弟的生日宴上设计逼他摘掉面具、在父王的刚刚升遐后就和他兵戈相见、逼死王武后,挟持解树来奴役他,甚至逼他砍杀了十弟;王贞对他一直没有任何尊重,初回松岳时,他好意解救王贞于危难之中,看不过弟弟的争强好勇教训了几句,就引来弟弟的反唇相讥和母亲的掌掴……
这些,都只是王昭经历过的很少一部分。
对于一个受害者来说,如果母亲兄弟始终肆无忌惮地伤害他,那他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报复?尤其当王昭成为光宗,他有了所有报复的权力和能力。
不让王贞和母亲见最后一面,这样的做法对吗?
当然不对,王昭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
但他的偏执中更多的是委屈:这些人欺他、负他、剥夺他、摧残他,个个都不需负任何责任;他同样负了这些人,他就要马上认错改正?
更何况他已然是王,即使天下人不懂他、不解他,他觉得心爱的解树应该毫无保留、不讲原则地站在他身边。
在这件事上,解树讲的是情理,王昭恼的是,他被伤了这么多年,有谁和他讲过半句情理?
王昭最终没有和母亲和解。母亲临终前挓挲着手指,似乎要再次撕裂他面庞上的伤疤。
这对母子,仇深似海。
然而,当母亲真正离去,王昭依然剧恸,原来,那么恨,也还是爱,或者说,正因为母亲离世,所有的恨,那些最浓烈的感情,统统都变成了爱。他何尝不懂母亲最后的恨意,但他必须要美化这种母子情,对于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母爱的他来说,如果连粉饰过的脉脉温情都不让他拥有,他就太可悲太可怜了。这一点,对于解树,他都不能说透。
终于可以说说彩玲了。
彩玲是夏珍来到高丽最先接触的人。从王府到宫廷,解树的朋友并不多,彩玲算她最先结交的朋友。当她替彩玲受莲花的鞭笞,她和彩玲就是姐妹了。
在重阳投毒一事中,解树走投无路,被问了死罪。王旭变心,冷着脸收回援手,是彩玲哭着求王旭搭救解树。彩玲涉世未深,被九王子王垣玩弄于鼓掌之中,成为安插在宫中的内线。误把无情当有情,彩玲确实是个可怜人。
但,这就回到另一个问题。
可怜人作的恶就不是恶了吗?
因为她可怜,她亲自下毒毒害的王武就应该活活枉死?
王武是被毒杀的。王尧甚至未动一刀一剑,只是把王武推入浴池,身中剧毒而无力挣扎的王武居然无法在浅浅的浴池中站起身,就此溺死在水中。
眼睁睁目睹这惨状的王昭受到巨大的刺激。王武登基后,王昭是负责宫中卫戍的,也就是说,王武是在他的眼皮底下被人下毒的。而且,要记得,他曾经是为了保护王武而亲身挡过毒的人。
在茶美院服侍王武的只有解树和彩玲,解树绝无异心,那下手的人只能是彩玲。
不管是主谋还是从犯,在两年中持续亲手给君王下毒,只这一条,足以定彩玲的死罪。
但是,王昭还是网开一面。让彩玲出宫,其实是既往不咎,这个顺水人情,王昭其实已经给了。
可惜,因为王垣贪得无厌,强令已无太多利用价值的彩玲利用解树的姐妹情继续安插在茶美院。
王昭最后怒下杀手,是为了解树。
有些事,解树讲的是情理,王昭讲的是事理。
如果真是姐妹,利用解树的信任,在解树的眼皮下给王武下重毒,这难道不是辜负姐妹情?
如果真要在意,解树被王尧、王垣用刀剑逼住咽喉,还被扣上毒杀君王的重罪而百口莫辩,这个时候,妹妹彩玲为什么躲在暗处一言不发?
最为要命的是,在王昭登基后,彩玲依然把解树和他的各种消息通传宫外。在外戚势力轮番逼婚的过程中,王昭开始不屑一顾,直至皇甫太后拿出解树用谚文手写的札记,以此要挟给解树扣上奸细的罪名,这才让王昭进退两难、心急如焚。
而王昭问询王垣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他恨得咬牙切齿的问题——是谁把解树的札记交给皇甫氏的?
依然是彩玲。
就是彩玲对解树毫无原则、持续不断的背叛,实质上折损了解树,败坏了解树和王昭的婚姻。
这些事,解树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以她的心性,她能够容忍原谅。
但是,对于一个君王来说,一个在宫中兴风作浪、毒杀自己王兄、陷害自己王弟、出卖自己爱人的宫女,怎么可能不杀了她?
杖杀彩玲的过程很残忍。
乱世用重典。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
那些瑟瑟发抖的旁观宫女,难道不会有王尧的余孽?不会有王旭和王垣的其他眼线?
退一万步说,彩玲对解树、对王昭的所作所为就不残忍吗?
也许解树会忘记她被刀剑逼着跪在浴池边旁观王武惨死的痛苦过往。
王昭会忘记他为了保全解树而被迫向王尧下跪示忠的屈辱和悲惨吗?
解树也许会对彩玲的背叛一笔带过。
王昭要如何消解他作为君王依旧被皇甫氏拿污蔑解树作手段而要挟得寸步难行?
当王昭刚刚登基上位,解树被刘太后召去拷问,解树难以招架,王昭及时赶到,还是像往常一样,他先把解树拉到身后,自己为她挡在前面。
这就是王昭的姿态:始终护住解树,所有的危险,他自己来扛。但是,被护在象牙塔里的解树,因此有太多事情不知道。她始终没见过王贞率领外戚威逼王昭的嚣张;她始终不清楚王旭是毒害王武的主谋;她始终不明白是王旭、王垣、彩玲、皇甫氏勾结在一起,败坏了她和王昭的婚姻;她始终不懂得王郁为什么会痛失虞姬。
她可以单纯地要求王昭不要杀害兄弟,她可以同样要求一众兄弟不要针锋相对地算计王昭吗?
她不知道王昭的很多苦心和无奈,正如,在那小小的祈愿石塔前,她被拥在王昭的怀里,却没有看见他眼中流下的那一行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