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枝梅之多重人生
文:云飞扬
“因为英雄的诞生代表广大百姓的苦痛,所以不管怎么义盗本身也应该经历这苦痛,带着这份苦痛。拥有这样的人生才能代表民众解脱民众的痛苦,才能够以义盗诞生。所以经历这样的人生是必要的。”(李准基的话)
正因为有这句:英雄的出现都是伴随着百姓的痛苦,所以英雄的成长过程也应该要充分地体会到身为百姓的痛苦。而这句话说简单点,英雄一枝梅的成长就是磨难史就是受虐史。
古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古来就爱虐英雄的宗旨搬到戏剧中就是苦痛才是催生出成为英雄的动力,或者换一句话说就是无常弄人的命运逼出来的。都道乱世出英雄,孰不知英雄都是逼出来的。
究其原因,长期的苦痛挤压的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大多数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只有极少数的人,心从不屈服,在最危机的时刻挖掘出自己的身上之前没有显现的全部或无限潜能。若是谦儿他的身上未降临此突如其来的灾难,依旧过着舒适平静,高贵无忧的生活,永远看不到那横空出世的百变英雄一枝梅的诞生。英雄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身烈火,千锤百炼,浴火重生,才能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幼年时原本身处贵族阶层,过着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谦儿,骤然遭受巨大的悲,无法承受的痛,大脑瞬间选择忘掉经历的最痛苦的部分,忘掉之前的谦儿的存在,以勇儿之名十三年来成长于市集中,混迹在社会阶级最底层。成长为与幼时谦儿性格截然不同的痞子勇儿,整天无所事事吊尔郎当不知天高地厚耍赖顽皮。
据分析人在复忆后会有二种以上的人格出现,在不同的时期某一个人格会成为主要的人格,而且彼此忽略,当以某一个人格的出现,一个人格出现时另一个人格就隐没不见,两个人格有各自的记忆、情绪、行为模式、态度等,而且差异通常很大,好像两个灵魂住在同一个躯体身上。
所以在记忆归来后,勇儿开朗的一面和复忆后谦儿的一面都有,因为是以勇儿的身份成长了十三年的,勇儿的性格会继续保持下去,失忆前谦儿的一面也再次回归,谦儿的趣向、性格和想法。复忆后勇儿和谦儿就共存了,共存后就出现了第三种人格一枝梅。
在众人面前是要藏住秘密,所以要以开朗活泼无忧无虑嬉皮笑脸的勇儿出现,把勇儿的一面如常展现出来。一个人独处思考的时候是谦儿,深沉冷静,仇恨深埋。以一枝梅的身份行动时是两种性格共存,有痞子勇儿的无所不用其计“犯规就是技术”的手段,也有聪明睿智的谦儿从容不迫沉着应对的气度。
人的心是最柔软脆弱的地方,极容易被伤害,父姐的惨死,母亲的失散,亲情的丧失,哪样不是深重的一击。对于勇儿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生父被杀死而无能为力,比亲睹姐姐被吊死而无力回天更让人痛苦万分的?
有理由相信,如此巨大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勇儿,就在姐姐惨死那个撕心裂肺痛苦哭泣的夜晚,让这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这是一枝梅的人生最重要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在于心。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从此将仇恨刻于心的他将让这世间天翻地覆。
因没有成功救出姐姐,紧闭心门的勇儿深知如何处于被动境地时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在别人面前隐藏自己、掩护自己,那个在白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东游西荡的痞子勇是自己最好最本能也是最安全的掩护伪装,一边用外人看似无知幼稚的夸张言行来继续糊弄旁人,一边在暗底里练习养父偷盗技术,一边活学活用实践出真章,再一边拜师习武寻找仇人。
编剧在英雄一枝梅从成因到产生再到诞生浓墨重彩,详细陈铺,层层道来。第一集一开场眼见上天入地的高深武功、飞檐走壁的潇洒英姿的英雄一枝梅。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过了十三年到了二十二岁,何以才能练就一身上天入地,所向无敌的偷盗功夫?但在编剧的处理下,发现纠结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会轻功不是问题,不会武功不是问题,问题都可以用头脑来解决。
最重要的是智慧,只要有智慧,其他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的随之而来,如勇气、自信、计谋、手段等,一切其实已被智慧所涵盖。
一般的做贼只需要一些基本功,爬墙、落地、行走、开锁。义盗重在技巧和头脑,需要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声东击西避其锋芒,混淆视听变化多端。这些勇儿都具有,再加上他聪明快学勇于尝试,无师自通大胆创新,头脑灵活善于易容变化,天生做偷盗的料。中间得拜和尚为师习武功,只为找出仇人之前不想丢命,只为强大到不可战胜。
痞子勇在私塾里无心读书,四处游荡在市集、赌场、妓院,这样的经历反而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一切,如为救恩彩油嘴滑舌的话语,在卞植面前厚颜耍赖的技巧,在赌场耍弄时晥的手法,结交时烷拍马溜须的手段等,有此丰富的社会经验得以自如地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此时的他已习惯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深谙人心之术,瞒过所有人的耳目,骗取所想骗取的人心,利用手中所有能利用的一切。
PD有道:“一枝梅是百姓的希望和梦想,不想当英雄却成了英雄的人,从个人复仇到最后领悟到了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所以我说他是不愿意做英雄却不得以做了影响的人。”
明白一开始勇儿完全没有高大全的崇高英雄思想境界,并非是自觉自愿甘当为民解忧的英雄。骗得养父教授偷盗技能,私下苦练偷盗的本领只为能自如进入贵族的藏宝密室,只为找到那把杀死父亲的剑,只为寻出仇敌,拜师求得高深功夫只为在未找到之前不被抓住,只为未报仇雪恨之前不丢命。目标并非偷盗财物,才会无意中丢弃名画令大植入狱,绞尽脑汁得进王宫为友伸冤未果,被逼无奈之下再次用计劫车救友,顺应民意分还民众被剥之钱财,大有被逼上梁山成为侠盗的感觉。
他的人生无论有多少鲜血和磨难,有多少冷霜和狂雨,爱总是会开放,心总会为爱而万种风情。这爱有一种破土而出垂直向上的力量,无论命运如何挤压,依然如约而至地崩发。尽管仇恨和渴望强大的意志占满着整个心,但情动已成必然,已成事实,已然不由自主。与她树上偶遇,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本应隐藏的谦儿斯文淡雅、英俊恬静的一面。见她被调戏会替她解围,被打得眼角流血不止,会微笑着承受,见她为自己受伤心急如焚关切满眼,会甘之如饴。见她误会自己的“无耻”行径,会黯然神伤。见她对自己结交时晥而冷漠离去,会怅然若失,听见她对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一枝梅的仰慕,会暗自窃喜。
说到情动不得不提到第十集中一枝梅劫恩彩上树,面对恩彩满脸痴迷仰慕的神情,梅的表现却出奇的沉着冷静,从劫人到自伤他一而再而三的制造机会与恩彩相遇,并非只为与爱慕的女人见一面那么纯粹简单,带着更高更深更远的目的性。
其目的有三,一是利用,利用她对英雄人物一枝梅的无限崇拜心理,利用她对一枝梅的无防备心理而轻易拿到她掌握的名册和贵族阶层的资料。二是不甘,不甘恩彩对自己那次“无耻”行为误会,不甘自己的形象从此在她的心中一落千丈。三是得到,得到天友会名册又想以一枝梅的身份再得到恩彩的心。得到名册,为以后的寻仇之路的目标更正确道路更顺畅,盗人心,盗走他所喜欢的恩彩的心。
劫人上树后,勇儿就不再郁闷沮丧,因为从此以后他已得到她的心,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赢得,对他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人是他就好。再以勇儿的身份面对恩彩时,多了一份自己才知真相的惬意与乐趣,会拽拽地对着恩彩悠哉游哉地吹着口哨,会戏谑逗弄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会用痞痞地说出“不久你就在我的魅力中深陷,挣扎挣扎,深陷其中”“你就正眼看着我吧,不管怎样我们是命中注定的”。怎么看都是美在脸上甜在心头的自满自足,是有一种掌控人心的逸然自得潇洒自如。
恩彩对一枝梅成长为众人称道仰望的义盗有极重要的影响,但并非绝对的影响,真正的影响力在于一枝梅的内心,恩彩还未的影响他时,一枝梅已想到将牛车的钱全部还之于民众,他入室只为寻找那把杀父之剑,偷盗钱财只为报复戏谑那些贵族阶层,且金银珠宝是他从未看在眼里的东西,十三年社会最底层长大的经历,切身体会到民众之苦,故起初就有帮助的人单纯想法,只是没有上升到劫富济贫的高度,在恩彩那颗无私舍我兼仁爱良善之心的感悟之下,了解了恩彩善济的方向目标,分发救济百姓,更博得佳人越见倾心一枝梅,在时厚面前越发全力掩饰维护一枝梅,以一枝梅身份出现时就能轻易得到千友名册及贵族之家丁资料,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成长到目前,一枝梅始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爱他所爱,恨他所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明白该珍视的便去珍视,明白该承受的便无言承受,明白该隐瞒的便会去极力隐瞒,明白该利用的便无尽的利用,明白该决断的便果敢决断,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取舍。
学武离开时再次来到梅树下,告慰生父,他会强大后归来。此时爱虽无法阻挡地萌动,对他来说却非最紧最重最上心之事。人生还有比爱一个女人更重要的事,强大至仇恨由自己亲手解除,拯救世间命运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无人岛武功精进的他耳听和尚师父的活人剑和死人剑的故事,这“为世间而存,为救人而存”的英雄思想终确立,义无返顾走上这个最初仅是自己个人仇恨而逼不得已选择的路。
所谓真正的勇气,经历过死亡恐惧中的挣扎,明知前行的路无尽困难和痛苦,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所谓真正的英雄,战胜自己,无畏无惧,注定背负拯救的使命,舍常人不能之舍,弃常人不能之弃,忍常人不能之忍。
我一贯对英雄的理解,正是如此。或许有人总是不解,为何总会有打不死的英雄,其实很简单,给生活在残酷现实中的人希望,犹如黑暗的一盏孤灯,一种生的希望一种活的温暖。那也是编剧赋予英雄一枝梅的信念,放着生的感悟留着活的希望。
剧情走到现在,无论以什么的身份,是谦儿,还是勇儿,再还是一枝梅,都是那么夺人眼球,吸人目光。此时遍历苦痛的他羽翼已丰,展翅高飞后的人生将是华丽之极,快意之极的海阔天空。
[ 本帖最后由 云飞扬 于 2008-7-1 14: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