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齐收集制作
. q2 \4 c/ \( k6 ~4 j* m; d+ r5 Z l
& b# p1 n v' q2 g& q
0 `9 S' U* K! o6 s2 R- S8 U: T6 ^
百济(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原马韩地区建立起来的国家。 F) d( {+ x2 l7 H: u- o% E! ^7 G
根据传说,公元前18年,由高句丽王屏蔽词语2第三子南下建立百济。公元660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的联军灭亡。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北境先与汉乐浪郡,后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 r5 @: Z- B# \
都城先在慰礼城,后相继迁都广州、熊津、泗沘城。0 f( V! ~" `; M1 |4 P7 y% ~! T
! a3 w9 v- x4 G& h
V! I2 x" B- k0 N
史料(出自《三国史记》)2 P0 G" P+ [) l. P! A/ t- }" U7 |
9 z' K V( S2 v$ O- T
/ _: q1 {8 Y, z5 ]* w, T' b按古典記: "<東明王>第三子<溫祚>, 以<前漢><鴻嘉>三年癸卯, 自<卒本扶餘>至<慰禮城>, 立都稱王, 歷三百八十九年, 至十三世<近肖古王>, 取<高句麗>南<平壤>, 都<漢城>, 歷一百五年. 至二十二世<文周王>移都<熊川>, 歷六十三年. 至二十六世<聖王>移都<所夫里>, 國號<南扶餘>, 至三十一世<義慈王>, 歷年一百二十二. 至<唐><顯慶>五年, 是<義慈王>在位二十年, <新羅><庾信>與<唐><蘇定方>討平之.
6 X+ Q; l; G% s0 G7 A
l/ O1 J A0 ~; R( o; j: z' [6 {7 J% L! M/ f0 e7 j
与剧有关的史料记载: x: B [. V) T& @ Y; L
( t u' t) M+ a. q2 T+ T8 ]
24卷-百濟本紀2-近肖古王-24年: P1 ]" c- U" X; A! m
○二十四年, 秋九月, <高句麗>王<斯由>帥步騎二萬, 來屯<雉壤>, 分兵侵奪民戶. 王遣太子, 以兵徑至<雉壤>, 急擊破之, 獲五千餘級, 其虜獲分賜將士. 冬十一月, 大閱於<漢水>南, 旗幟皆用黃.
0 s' v1 f3 X3 _+ c1 N. A3 ]1 b#24卷-百濟本紀2-近肖古王-26年
6 y- i- y5 ]* v; H8 ?% P1 c5 s9 V○二十六年, <高句麗>擧兵來. 王聞之, 伏兵於<浿河>上, 俟其至, 急擊之, <高句麗>兵敗北. 冬, 王與太子帥精兵三萬, 侵<高句麗>, 攻<平壤城>. <麗>王<&斯由{釗}>, 力戰拒之, 中流矢死, 王引軍退.
( n* E" f7 u4 e( @ 移都<漢山>.: X. B$ c+ B0 d; i/ O8 y% \" `
#24卷-百濟本紀2-近肖古王-27年4 T$ ^6 ?* a7 h$ I4 N% w# V
○二十七年, 春正月, 遣使入<晉>朝貢.+ r# u& x8 [. m {/ Q: ?1 V& S1 S
由此可见,百济攻破高句丽都城平壤,国力达到顶峰,但其与公元372年遣使入东晋,可见其称臣于东晋。9 m6 M. [! j# t n9 L2 I7 f
附:关于某些人认为百济曾地达辽西的设想, c6 X% {& p% ]/ r9 z, k# w, u
: L, U2 U% u2 e- ~' N2 H4 v东晋地图
! E- y! C9 b& s a9 O
, y7 ?$ A- g+ E& ~5 G0 r8 n2 X
z9 k- }- M1 y# O4 Z3 }1 y8 o- B) w( q9 \
% z3 d- S5 q, m9 D6 w. z1 w W百济全胜时期地图
! E8 j7 u S, _! l2 w0 a! r4 s
5 W# ?& z$ ]) y. u0 D- ]
" ~5 C* N6 e. l1 G, x2 ~: l0 z0 O2 j
4 h( l' I' V+ M$ n
高句丽全盛时期地图(长寿王时期)
7 N. {5 F, V. B. F2 t
6 P) ?0 i! K. L( Q
6 M5 [0 b/ `- y) E3 _) S; c1 {0 Z/ a( o1 E# S ^
新罗一统九州图% ~8 ^; w# L- k4 ]/ c a
1 R D. c, k. f3 |3 Z g5 k3 D
" C0 T2 t& P2 F# {7 g% G, M4 T& U2 k+ ^: i4 j# G/ R
; M& [$ S1 L0 x: J, F2 X8 |
史料(出自《三国史记》)0 M3 F% I; k- O+ a+ N; L" u5 h$ e! l
( k: }" J% d! e& \( t% f5 ]舊有五部, 分統三十七郡, 二百城, 七十六萬戶. <唐>以其地, 分置<熊津>•<馬韓>•<東明>等五都督府, 仍以其酋長爲都督府刺史. 未幾, <新羅>盡幷其地, 置<熊>•<全>•<武>三州及諸郡縣, 與<高句麗>南境及<新羅>舊地, 爲九州.
2 x3 n7 R2 k; \1 d- X+ `9 j
9 _/ @8 X2 ^& F# e
~3 z3 [- B; E0 l# H, n结论
$ H1 M% z$ _! a4 A, D8 |
+ o4 W1 l1 E3 A" o) A4 R从高句丽全盛时期地图可知,百济是地处朝鲜半岛西南侧! k- f1 ^; G3 J. h
而根据新罗的一统九州图及三国史记记载,百济的版图为熊州,全州,武州/ z. u, E! l" l* f$ U! ]8 z
从东晋地图可知,辽西乃为北燕所治
/ C; l' @. _0 @' h5 ~$ x! W从百济全盛时期地图也可清楚发现,其地未及辽西
& D( D9 b! v( M5 Q所以,不论是哪副地图,或者史料,都可以清楚看出,百济的版图从未达辽西!
1 U! W! O3 x5 B9 _$ ]0 C. c
4 b( j, w$ j3 D[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0-11-7 20: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