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一:有关“书经”与“金縢”
% p, ^& V7 k2 v" Z! I9 k
]0 L8 M1 C4 i5 {- i, H+ m: n1.书经/尚书4 v) l6 A0 N# w! b
〖简介〗
2 F5 H& V$ Z* ~* n9 C* w5 b 《尚书》古称《书经》,汉以后才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它是记述4000—2600年前,唐虞夏商周之事,其内可分为典、训、诰、誓、命等部。书经是孔子收集商周以至三代的政治文献,共得三千多篇,经分门别类,删削选择之后得一百二十篇,订为《书经》。; _' @$ ?- i( B% m, w6 `% T0 w, V$ J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0 B7 v. Y' C2 Y( d# s 尚书一词最早见于《墨子》:“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尚书》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
; \8 v6 g+ Z9 d
) K h4 E6 C! u; z# f# h7 d$ ]〖版本〗
9 s# n/ ^- C0 y( i: S5 T$ N·《今文尚书》
) _: ]" j! ]/ L& }7 L) ~+ ?4 @$ ] 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孔子整理编纂,形成了有百篇的《尚书》。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生(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后兵祸大起,伏生流亡,重新安定下来时,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了29篇(另一说法为28篇)。后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生(当时已九十多岁)讲授,以当时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记录下来的本子就称为“今文尚书”。
/ z0 I! W! p9 J C, ] Z b) l; S3 I% Z3 j& q' g# d8 l
·《古文尚书》
; k B3 {7 [" B" q9 S2 ]3 r6 D, p: r 有多种来源,共同的特征是出自两汉私家所藏壁中书。这一版本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 H% e! b* ]/ V9 i, M# v: k, k K N! @( D* K& p
·梅氏伪《古文尚书》
; y* S7 v8 t) C7 ~ 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梅氏”指的是东晋元帝时期的豫章内史——“梅颐”(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又叫“梅氏伪古文尚书”。 由于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和官修《五经正义》都采用“伪孔本”,所以一直沿袭下来,流传至今。
- X7 H2 b/ k, X" ?% X! a% V6 q' l 梅颐所献《古文尚书》,也包括伏生的今文二十九篇,并非全为伪作。 c, a- S# w/ I
, I+ W' s' f- ?·《清华简尚书》
@ r' T t) f0 E2 ]) I 2008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获赠两千余战国竹简,是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经过专家鉴定,这批“清华简”属于战国中晚期,距今大约2300—2400年左右,应出土于楚国境内。内中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焚书坑儒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
) X6 Y+ i% |: f- W( u* d5 M8 Z E# [6 C
2.《尚书·金縢》篇2 N/ {$ H- Q+ Y5 @9 E- W5 z. W
V' Y4 k: O5 S l! x〖原文〗
* w9 A3 p1 ^0 Z2 g# V/ W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3 y; O) h" |5 [) n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 ?6 W; _4 s6 a9 L& q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d8 q! Y) I4 J, f- r/ w
( u: ~/ Z( F+ Q〖简介〗
1 r& I; L( q/ I. P2 [ 《尚书》中有《金縢》篇,今文、古文皆有,其中所记因为牵涉到周初的重要史实,历来倍受人们重视。但是,历来研究《尚书》者,乃至专门研究该篇的学者,几乎都对该篇成篇年代的传统说法表示怀疑,对该篇的完整性、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 [2 ^5 \0 \2 b ^& q% ?7 ?4 m( N# E# h" m* q% s
此篇主要内容:周灭商以后,武王病重,周公向祖先亡灵祈祷,请求由己代武王而死。第二天武王病愈,周公把祷告的策书放入金匮中。武王去世后,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有不利于成王之举,周公东征,还作诗《鸱鸮》向王解释。秋天时,风雨雷电,禾苗倒伏,大树拔起,国人都很惊恐。成王开启金匮,读到周公祷告册书,深为周公感动,决心礼敬周公。成王外出时,天放晴,禾苗又挺起。这年丰收。这篇文字是由两个因果相连事件构成情节的叙事,从而形成《尚书·金縢》表述的主题意义。9 o, h$ A" Z. H. }( }
; f3 O( m `( A4 X& X- \
8 x* z' i9 J+ O0 D3 S
, c) ^3 `7 Z* {- m2 `/ L
; R: X: X, C8 N5 @, e' `
◎课外阅读二:“中道而废。今女画。 ” / v! Y! p$ F3 h. _% u7 V% ~' \
佳郎给允熙的第二张字条里的话,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2 u V' b7 U+ A& r' N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3 r1 s8 G2 {& O. V# Z1 k$ e( j& g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2)而废。今女(3)画(4)。”
, J- q3 l" b+ S4 ^% P# @
3 c l7 X" Y5 C, Q1 V& z# s% R0 X【注释】 6 k/ x* V* H( h9 b; t( E
(1)说:音yuè,通“悦”。
2 \6 d2 R. l$ _& u, l* W) f9 M (2)中道:半路;中途、半途。! u3 G( M- l3 ^ r, D' J
(3)女,通“汝”(ru),含义:你。$ A6 ~7 u, |% P( ~* B2 ?
(4)画,通“划”: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5 I H3 J8 H6 r
9 G4 ^6 |+ d; d/ X【译文】& G& H: M* |0 c3 P7 {# ~4 C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0 i5 Q3 |5 _3 ?2 K8 k' i! i2 d
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9 q \8 w- Z+ e1 w- g3 b4 j9 c6 z7 x
【评析】
7 M5 L+ a3 c4 C, }: I6 b8 O 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 \1 S9 @; |: O================- }0 X. v% C: L
个人笔记:
: U. ?% a Y+ G8 F1. 剧情中仍以《书经》代指《尚书》似有不妥。
8 [# s* f" ~0 a3 W5 [$ s( B 《尚书》的提法从汉代开始流传。成均馆的故事已是清朝时期。* j5 L- k7 h0 y8 ^& Q0 F$ I' r5 Z
+ @ B% H! ~6 s5 k: Z! s- T
2. 《尚书·金縢》篇几乎看不懂。很古很古的人讲话,就是天书。' W) }" t3 u. b5 }5 Q( l
2 {% ^% t( R4 V' b; P
3. 先埈给允熙的第二张字条,选句很是讲究。
4 u, s. B; z q$ L! V1 s' ?4 b 借这句话,不仅暗中恳求允熙收回“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事”的气话,更是在提示她,不要自己乱划“界限”停步不前…腹黑郎依旧腹黑~;) 2 H; w8 o3 s5 d- R1 ?8 `" I( u
* z E! C/ o' r7 I[ 本帖最后由 hohomania 于 2010-10-28 02:1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