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一:有关“书经”与“金縢”
j5 K- U) @+ f* r: b K9 I! m7 o) `7 @0 P, A) S( T% F% i1 `0 m" [
1.书经/尚书
& O8 j) O! I! V0 D3 o9 @〖简介〗
& o9 B' N# ^1 \. v) } P5 t 《尚书》古称《书经》,汉以后才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它是记述4000—2600年前,唐虞夏商周之事,其内可分为典、训、诰、誓、命等部。书经是孔子收集商周以至三代的政治文献,共得三千多篇,经分门别类,删削选择之后得一百二十篇,订为《书经》。$ L8 J+ i2 ] z4 p+ f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9 J& o% @2 |* s4 ]7 g0 M 尚书一词最早见于《墨子》:“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尚书》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 S2 R3 S5 L& n3 E
$ J' R+ x. ]) ]7 p' t〖版本〗9 p8 R5 N$ z5 J5 e* {* B+ ]3 `1 U
·《今文尚书》9 y* x3 u3 W$ J l
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孔子整理编纂,形成了有百篇的《尚书》。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生(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后兵祸大起,伏生流亡,重新安定下来时,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了29篇(另一说法为28篇)。后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生(当时已九十多岁)讲授,以当时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记录下来的本子就称为“今文尚书”。8 y+ u! @' D( i i3 Z5 \5 H1 X
% ~1 F4 q7 P1 \2 N! i) _9 W·《古文尚书》" B: H0 g* [9 e7 Q2 Q! U9 \# P+ ^
有多种来源,共同的特征是出自两汉私家所藏壁中书。这一版本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 B% n$ M/ p w+ w7 I: H
, @$ F& ?5 Z$ E @/ Y) |·梅氏伪《古文尚书》3 _- Q! O0 I) O" c6 {8 Q( Y3 f
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梅氏”指的是东晋元帝时期的豫章内史——“梅颐”(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又叫“梅氏伪古文尚书”。 由于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和官修《五经正义》都采用“伪孔本”,所以一直沿袭下来,流传至今。" [3 L- `4 J# U
梅颐所献《古文尚书》,也包括伏生的今文二十九篇,并非全为伪作。
; T; s8 s A5 b, G2 ~
0 j# Z! w9 _; ?1 S·《清华简尚书》
* A: o$ F% S. F, I; T( R* R3 H% V1 }3 u 2008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获赠两千余战国竹简,是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经过专家鉴定,这批“清华简”属于战国中晚期,距今大约2300—2400年左右,应出土于楚国境内。内中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焚书坑儒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
8 z0 g X- [! S7 `/ [1 P9 a* x. x+ d T& ^7 Z7 S
2.《尚书·金縢》篇) [* _4 c7 e% l7 }# [
4 g) M7 m7 ^ i9 f! O〖原文〗
! B/ D& F. C( n# ?5 Q" o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7 I) r f) m$ ^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K2 M! }- _( Z) o/ k8 H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9 `+ ]! p& Z% ]; P9 t/ S& }
$ K) F9 J' [6 u4 @4 [$ e& I% z〖简介〗 j$ r% _7 ?& ~' D0 G# w
《尚书》中有《金縢》篇,今文、古文皆有,其中所记因为牵涉到周初的重要史实,历来倍受人们重视。但是,历来研究《尚书》者,乃至专门研究该篇的学者,几乎都对该篇成篇年代的传统说法表示怀疑,对该篇的完整性、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8 K' B4 h( P# M |7 V# u2 e6 }5 d' g. O/ _& Z3 z3 g
此篇主要内容:周灭商以后,武王病重,周公向祖先亡灵祈祷,请求由己代武王而死。第二天武王病愈,周公把祷告的策书放入金匮中。武王去世后,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有不利于成王之举,周公东征,还作诗《鸱鸮》向王解释。秋天时,风雨雷电,禾苗倒伏,大树拔起,国人都很惊恐。成王开启金匮,读到周公祷告册书,深为周公感动,决心礼敬周公。成王外出时,天放晴,禾苗又挺起。这年丰收。这篇文字是由两个因果相连事件构成情节的叙事,从而形成《尚书·金縢》表述的主题意义。 [- U2 H; m- w0 E* R5 [, g
, Q x3 q! `1 I1 h( W0 c \, ~
! v& a* S. O0 {# i t5 g
9 J' C4 [# ~( M9 Q' L. C. @3 g2 h5 v) T9 m' ~0 V
◎课外阅读二:“中道而废。今女画。 ”
5 |' a, ~2 V3 w1 S2 V) r( @佳郎给允熙的第二张字条里的话,出自《论语·雍也第六》$ Z5 o# U3 u- P7 e$ \8 F2 m: T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4 O/ ]8 ^8 Z5 P$ b+ N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2)而废。今女(3)画(4)。” ) Z C1 K* x7 {3 K2 V
; J8 L7 T% G6 z" R
【注释】
. r" \8 X. b7 } (1)说:音yuè,通“悦”。
+ Q# C% p! f- E6 x" C! y+ F (2)中道:半路;中途、半途。& n, I* ~) D( G1 e+ p8 Q& x+ v
(3)女,通“汝”(ru),含义:你。
7 x1 ~8 o8 i/ z0 R% P5 Z (4)画,通“划”: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8 b. d, t4 ~' s9 J
6 h2 I. `( S. Q. K$ n* e【译文】* b& E3 W) Y$ f7 ^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
1 Z$ ]# @; Y7 @7 Q2 D/ t 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 \9 Y: @2 m+ h# E# @0 h& L4 C
' c) Z4 q# O! W9 ^$ m' o4 O
【评析】
' d# z% h- u r3 u 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1 l i3 e2 D* |$ Z* p
================' R* b1 F! b! V! d2 a( m2 N: R
个人笔记:& I4 t. {7 |# l* y8 r* e- @
1. 剧情中仍以《书经》代指《尚书》似有不妥。
. S% I# u# J/ P: _+ A# B 《尚书》的提法从汉代开始流传。成均馆的故事已是清朝时期。, h5 N p% ~8 M2 r; Q9 F" {* H& z
" I2 t: L' [" p6 P/ j2. 《尚书·金縢》篇几乎看不懂。很古很古的人讲话,就是天书。
- P& r; o. Z8 i% e# d2 g$ I6 r7 {$ r1 E2 V' N% B. C) [; n/ e/ p
3. 先埈给允熙的第二张字条,选句很是讲究。. c4 ~: _+ o/ I9 B
借这句话,不仅暗中恳求允熙收回“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事”的气话,更是在提示她,不要自己乱划“界限”停步不前…腹黑郎依旧腹黑~;) ! X7 h9 l* v c* Z/ q8 ^, G
: _. J) B9 ]( ?+ r7 d6 f" g[ 本帖最后由 hohomania 于 2010-10-28 02:1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