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彩烈燄 --- 覆nana RF的破題技筆
所以「為什麼」這件事對他來說,完全不重要 。
不需要凡事都有合理的解釋。
要判定一個人,不是看他的缺陷,
而是看他如何克服。
--- The Wall of Ascension by Brandon Sanderson
===============================================================================
Dear nana.
真真高興 ,我們心意相通 ^^
尤其最後 ,你舉憶起他曾向賢真說的那句話來對照 .真好 .
直至今日 ,我仍非常喜歡RF的BJ .
這個團隊 ,技術手法 ,十分純熟 .
整個RF裡 ,BJ掌控志勛與賢真的書寫方式 ,都以最細膩 ,卻畫龍點睛的方式 ,盈重呈現 .而仁淑則徹頭至尾 ,反以戲劇的顯著先奪方式書寫 .
若以文學的角度來讀 ,我覺得仁淑是所有角色裡 ,BJ的手法最粗糙的 ,為的是呈現她罪惡顯像的影響力 ,帶起對觀眾的吸引程度 .而寫起志勛與賢真 ,手法總是非常漂亮 .輕筆一揮 ,神采輝煌 .
遺憾的是 ,RF不是一齣專門投注心力於純粹愛情的產品 ,因此 ,在追蹤愛情的線索時 ,無法前後邏輯舖陳舉證的方式 ,一一落實以驗證這段感情的真實步伐如何踩拾迄今 .於是 ,只能以重點模擬 ,揣測 .按著他的性格對照 ,與少數呈現於我們眼中精彩的證據 ,前前後後擬真推敲 .
許多人認為 ,這是一段不倫之戀 .而我由RF感受到的是 ,韓志勛其人 ,正義感十足 ,但於感情上 ,他是未受虛形社象圈設的人 .他的愛之眼 ,是寬廣而自由的 .這當然不是說 ,在他重生之時 .見到了仁淑 ,獲得她的救贖 ,而因此毫無掙扎的認定了她即是他愛情的落點 ,歸處 .
在這一個世界上 ,每一個人的愛 ,都曾經經歷過掙扎於該與不該 ,是與不是 ,置歸或放手的決定裡 .就像每一個人對於愛 ,不會一開始就明白 ! 是經過許許多多次的自我認證 .我相信韓志勛 ,也必需要有這樣的過程 .僅僅是因RF並不是專向愛情書寫的作品 ,因此 ,這段經過 ,被其它的必要性所捨去 .
這是昨天讀MV時想起的主題 ,因此寫了世界的模樣給妳 .
當她進入他的世界 ,當他決定 ,以她成為他愛情的當下 ,往前移推 ,他一定有許多更甚於常人的掙扎 .因為沒有一個人的愛情在一開始的時候 ,就能自由無索 .只有經歷過痛苦的掙扎 ,自我的質疑與嘗試離開無數次的測試 ,才知道 ,棄與不能棄的差別 ,才能找到原因 ,得到決定 .
而在落下決定的那一刻 ,才能開始重設為了那個決定所需要的條件 ,與學習索求的自由 .
至於韓志勛的自我經歷到底如何 ,則需往他的性格面 ,及投入面, 與生命的重要層次分層方式去試圖看出他的痕跡 .這一點 ,RF的BJ雖然沒有明寫, 段落雖然不多 ,但情感與情緒的下筆卻每每奇重 .因此 ,我們能輕易感受到他的那股濃烈 ,也於他的專注所震攝 .
相同的 .繞著志勛的情感可能發展而書寫的賢真 ,筆法一反濃重 ,卻輕盈細雅 ,涓涓而流 ,寫她不由自主的歡喜 ,超出理智的凝視 ,與神情失落的淒傷 .這些落漠 , 一樣打擊到她 ,卻沒有教她失去愛的心情 .護衛與關懷 ,仍能超越妒意 ,難掩關切 .
這些人物, 角色 ,性格, 都具有充份的文化水平 ,與人格品質 .絲毫未落下風. 也未曾因為作品專向於其它的重點線索 ,而失去光彩 .
關於那個十年百年之約 .我們認為的美麗誓詞 ,讀起來卻顯得非常哀傷 .
若於文學角度 ,那個書寫 ,其實是美麗的對照之筆 .無論是技巧或是氛圍 ,都得到適宜且恰如其份的輝煌 .但於真實的世界影射推照來看 ,它卻是個遺憾 .
人性的愛 ,有一個無法突破的徵結是 .每一份愛 ,都將為另一份不得不為之的另一種愛的形式所牽制 .
所以當一個人愛得越是隆重 ,另一份牽制, 往往會對那份隆重 ,決定更大的影響 .
RF於初時 ,孔會長說的最經典一段 ,當知道韓志勛未有其它家人時 ,她說 ,沒有家人的人最難對付 ,因為到必要時 ,沒有牽制的任何威脅條件 .
而最後 ,她再度承認 .留下志勛 ,是對仁淑的一個牽制與威脅 .
同樣的 ,對十年百年之約而言 ,其實母親 ,就是那份牽制 .
第一次向仁淑提出任何時候都能帶著她走, 只要她可以的他 ,當時沒有母親 .她就是他唯一的家人 .所有的道德與社會規範 ,到了她失去丈夫的那一刻開始 ,對於他 ,即不再有圈限 .機票現身的十年百年之約時 ,他仍然沒有母親 .
但現在 ,他有了母親 .
以現實之眼而看待 ,這份愛情若要圓滿 ,於我們看倌而言 ,容處於世情世風之下 ,那麼該要如韓志勛對待他自己的愛情一樣 .不再自限 .不受到任何故有的模式 ,範例所認為實現的模式 ,才能實現愛的等質 .
我想 .韓志勛的愛情 ,從邁過掙扎的那一刻起, 他所追求的 ,就已經是愛的品質 ,而不是愛的實踐方式 .
關於人性的救贖 ,其實我認為迄今為止 ,RF已經寫得很是成功 .
初起的RF 談的是信任 ,後段的RF ,擺開的題型 ,則是跨越信任 ,對真相的抨擊與探討 .
真相是什麼 ?真相的重要性 ?真相 ,是否就是真相 ?
在仁淑身上 ,志勛身上 ,圍繞著所有角色都精彩的呈現著這個題型的剖讀 ,與反側寫 .
對於人性 ,對於人生 ,對於這個世界 ,這是個漂亮 ,經典 ,而經得起我們無數無數的人 ,一再投入舉證 ,對列 ,探索 ,省思 ,與戡題而破的一種自由心證歷程 .
g. 2011.04.27 09:16 a.m.
[ 本帖最后由 gin773377 于 2011-4-27 09:3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