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2156# fwang 的帖子
fwang.
謝謝你多篇細心用心的提點留言 .
貝多芬之時 ,我以為洪貞雅BJ VS 李在奎PD 用了太多心力在經營男一的角色 .因此多有偏頗荒廢了其它的角色進程 .因此初時對K2H是沒有那麼看好的 .唯一的信心 ,是河智苑向來選片很有眼光與用意 .沒想到 ,K2H ,卻讓所有的角色大放異彩 .
我的好友 Kit 第一次談起二二與公主時 ,私下對我說 ,此劇是少有的作品 ,在內容裡完全不讓男二女二搞破壞 ,而且 ,發展出另一套非常美麗的線條出來 .
從這個角度 ,拉進這部作品的另一個眼光 ,開始審視另一種k2h的風貌 .
許多人說 ,k2h由於泛政治話題 ,而顯得有些沉重 .
但我不這麼認為 .相反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 ,我們可以看見洪貞雅試圖淡化政治的野心 .因此花費了整七集 .在在河這個角色身上作了誇放的描述 .將觀眾的視線 ,從政治焦點上作轉移 .
觀眾從在河身上看見此劇 ,因此形述劇為 ,一個王子的成長史 .
這是對的 .好的 .是此劇的精華所在 .
但以另一個角度解讀作品 ,跳開單純的看待故事的"進度" ,我們可以說 ,洪貞雅在"創作的技巧"上 ,作了很多隱性的投望與巧思 .
正因此她或者憂慮一部作品被"泛政治化"看待 ,所以她不斷的在角色上作情節舒化的舖排 .因此我們看見的在河 ,看見的恒兒 ,於前整七集裡 ,有著非常"童話般"的發展 .
許多觀眾因此評為不切實際 .但不切實際是一個挑惕的角度 .
以另一個心態而看待作品是 --------
既然這個世上沒有完人完事 ,又怎麼會有一部在在都完美顧及的作品呢 ?
既要顧及現實 ,又得顧及夢想 .
既要顧全創作實現 ,又得顧及商業利益 .
如果我們反問自身都無法完成這樣的作品與筆觸 ,又怎麼要求創作者必需創作一個絕無僅有的完美為我們觀眾 !
另一個態度是 .
戲劇可以從演員的角度看待 ,可以從故事的角度看待 .當然也可以從創作者的角度看待 .
我們習慣從演員的角度看待"演技"的發揮發展 ,從故事的角度看待與'現實"的架構如何磨合 .卻常常忘了從創作者的角度 ,看待她(他)的野心與用心 .
戲劇埋下"種子"讓我們投射出種種對現實的影子反應 ,同樣的 ,創作者亦可能借由影子 ,轉移我們對戲劇過於"專制專一"角度的反應 .
洪貞雅與李在奎 ,無可言喻的 ,為k2h用了很大的心力 .
李勝基突破自身的進步 ,河智苑更為完美 ,更為有"內容"的區隔表現出與前期所有創作的不同與新開發 .其它演員各自擔綱己責 ,為自己手中的角色作最到位的發揮 .即便目前k2h僅發展了一半 ,即便我們並不知道k2h的故事往下走 ,是否更更精彩 .高潮迭起 .都已經不容否認 ,這部作品裡放入了多少每個人身上的精華集中 .
ep10裡 ,在河由錄像存影再度重觀恒兒公開聽證會那場 .恒兒在鏡頭中說 ----由此看來 我是喜歡壞男人的 是吧 ------鏡頭遠遠快速帶所過一方人群 .殷隊長正在那個人群裡 .
那個鏡頭 ,快得幾乎只看得到他三分之二張側影 ,因為他正低頭 ,為恒兒的答話 ,會心一笑 .
他的低頭微笑身姿 ,左右各夾在記者人群中了 .
連這樣的細節都不放過 ,即便匆匆得我們這些觀眾可能都沒看見這個人是否存在, 即便我們懷疑他在與否 ,想過他在與否 ,注意他在與否 .這個角色該當存在 ,該當有的反應 ,即使在鏡頭中倉促的微不足道 ,亦被顧及 ,亦被表現了 .
這便是創作者的用心 ,戲劇的精實 .
身為受享端 ,我們應該把握珍惜這個福份 ,與一群好的 ,用心的創作者相逢 .因為珍視他們的細心 ,也細心的去體會品嘗 ,當他們欲將生命的經驗 ,借由作品分享給我們的好用意 .
這樣 ,我們才不會在挑惕中 ,失去他們與自己 .
也能在他們發放的世界裡 .看見更美好的世界 .
g. 2012.04.24 08:48 a.m.
[ 本帖最后由 gin773377 于 2012-4-24 09: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