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三天看完《茶母》,心中仍是意犹未尽,三位主角生死相缠的情感纠葛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消散不去。
3 C( T; `0 F$ b) x. {$ ^- V- {* k. N, d
虽然比起皇甫允,张城伯更象男主角,因为他最后和彩玉相依而死,可更打动我的却是皇甫允与彩玉15年来相依为命的深情。我始终觉得皇甫允和彩玉是彼此深爱着的,尽管他们的感情是不完全平衡的。由于年龄的差距,当少年的皇甫允遇到7岁的彩玉,在他情窦初开的心里,已经渐渐种下了一个小女孩的身影。他对彩玉的感情是爱情多于亲情的,而年纪较小的彩玉对他却是亲情更多一点,还有感激。然而就象我以前的文章分析的,如果彩玉对皇甫允没有独占欲的话,她毫无疑问会甘心做皇甫允的妾的。另一个明证是她孤身闯宫前,写给皇甫允的遗书。最后那一声“少爷。。。。”,欲言又止,欲语还休,那背后隐藏了多少说不出口的情感,多少无奈的叹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9 t! l* S" l( g$ m. u- V
2 f/ N# E& I1 V% s我看了不少网友的文章,她们认为彩玉因为自卑才不能够接受皇甫允的感情。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彩玉其实并不是一个自卑的人,尽管她常常说一些妄自菲薄的话,可那不是她的真心话。试想,她那样冰雪聪明,身怀绝技的人,又怎么会自卑哪?她本质上是一个自尊自傲的人,打马球的时候她说什么也不向赵从事官认罪,就是因为其实她内心深处并非真正尊敬这些大人,甚至是鄙夷的,轻蔑的。她只是面对严酷无情的社会,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罢了。在彩玉的内心深处,她其实是渴望独自拥有皇甫允的(也许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与皇甫允的世界是不容许别人来分享的。但是彩玉又是那么的了解皇甫允的内心世界。对于皇甫允而言,出生以来,一直因为庶子的身份被世人冷眼轻蔑,他极为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他兢兢业业地做从事官,不是因为他对皇帝多么忠诚,而是他渴望证明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彩玉正是太清楚皇甫允的渴望了,所以她拼命压抑自己对皇甫允的“非分之想”,希望自己能够助皇甫允一臂之力,而不是成为他的绊脚石。表面上她为了皇甫允的前途一力促成他和小姐的婚姻,其实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在心灵深处始终为皇甫允留了一道门,也许她始终在等待有一天皇甫允能够抛弃世俗的一切,毅然决然地闯进她的心门;又或者,皇甫允会选择彻底放弃他们的感情。而皇甫允呢,他其实也已经意识到彩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不是她声称的亲情,否则他也不会在彩玉拼命把他比喻成家人后,还那么有自信地说“如果你不是出身卑贱,你还会把我当作兄长吗?”。他其实对彩玉的心是有把握的,只是那么多年他始终保持沉默,他开始的想法是有点贪心的,他也许是希望事业和彩玉都能够拥有。当然他不会把彩玉纳做妾来羞辱她,我认为他想过和彩玉就这样各自独身,相守到老(否则他也不会这么高龄,却毫无娶妻的打算)。一方面他有事业的追求,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和彩玉的孩子再受到当初他承受的痛苦(如果有孩子,仍然是个庶子)。彩玉和皇甫允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心照不宣的僵局。
, D; Q( L& V8 }2 K: f& y+ |* }9 s% i/ y
可是张城伯的出现无情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很多网友觉得张城伯和彩玉之间悖逆人伦的爱情很难接受,可是在这部戏里他们的相爱是那样的自然。张城伯与彩玉的相遇,是第一眼的惊艳,张城伯一定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彩玉这样的奇女子吧。更重要的是,张城伯在彩玉的眼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灵魂,高傲,孤独,不容于社会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明知道彩玉是茶母,还把她带到山寨,并放纵自己的心,那样坚决狂放地爱上她。因为他相信彩玉和他是心灵相通的,他知道彩玉会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事实也是如此,吸引彩玉的不仅仅是这个象钢一样坚韧,象火一样热烈的男子,还有张城伯那个平等美好自由的新世界。彩玉对社会,对命运一直隐忍着的不满终于找到宣泄的出口。在她自己还没来得及守住自己的心的时候,她已经和张城伯惺惺相惜,脉脉相许了。她也终于为结束自己和皇甫允之间痛苦的僵局找到了最好的理由。就这样,在她心中,已经决定彻底关上为皇甫允保留的那扇门。# f, O" S: I' S
- q& ?; `' ]# m
彩玉的“出轨”让皇甫允心中蛰伏多年的感情无法自抑地爆发出来。于是我们看到冷静内敛的允大人变成了一个几乎为了情失去理智的男人。当他看到彩玉为了挽救张城伯的生命,不惜背叛自己和同事,当他听到彩玉亲口承认爱张城伯的时候,他的愤怒,嫉妒,悔恨和绝望一起喷涌而出。他抛下一个男人的自尊,那样哀求着彩玉,甘愿为了彩玉抛弃一切,抛弃他用鲜血换来的荣誉和地位,只求与她两厢厮守。可是他听到的只是彩玉决绝的回答(那时候彩玉的想法大概是,既然已经伤了他的心,不如错到底吧)。有很多人觉得不理解皇甫允为什么要彩玉拿下他的命,才相信她和张城伯的缘分。其实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皇甫允并不是一个圣人,尽管他知道彩玉已经下了决心,可是他依然要为自己的爱情做最后一搏。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要挟,来激发彩玉对自己的感情,他要彩玉明白如果自己失去她,比死亡更加痛苦(其实这一招张城伯早就用过,彩玉带兵来攻打的时候,他一个人留下来等她,也是叫她拿下自己的命,其实是要彩玉正视自己的感情)。然而当彩玉把剑戳向自己的时候,皇甫允真正地绝望了,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缘分真的到了尽头,当他遍体鳞伤地躺在草丛里,唯一可以想到的,就是“爱一个人就放她自由”这句话吧。这也是他唯一可以为彩玉做的。皇甫允命令自己对彩玉死心,其实他也很清楚,经历过这样的炙爱后,此生他已经没有能力再爱了,也许他需要麻醉自己吧,才会说出要试着接受兰希的那番话。我不知道这时候的皇甫允生活在怎样的煎熬之中,他试图要忘掉彩玉,可是他一定领悟到,彩玉已经溶入了他的血脉,深入了他的骨髓,他忘无可忘,欲断还连,戒也戒不掉,除非生命终止,牵念才会停止。这也是为什么知道彩玉被绑架后,他决心赴死,也是一心求死。对他来说生无可恋,死亡反而是解脱。我想,皇甫允爱彩玉要比张城伯更加深厚(尽管张城伯也把彩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毕竟15年的积累,感情已经厚重的连他自己恐怕都无法承受。所以看到刀架到彩玉脖子上,皇甫允失去了一贯的理智和冷静,他曲下高贵的膝,乞求崔都房放过彩玉,老实说虽然我很感动,但他的做法未免太傻,杀了他之后,崔都房也没有放过彩玉的道理。而张城伯却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有人说他表现得对彩玉太绝情了,其实这是他麻痹崔都房的伎俩而已,他怎么可能真的不顾彩玉的安危。而被感情蒙蔽了眼睛的皇甫允没有真正体会张城伯的用心,坦率说,他的死还真有几分冤枉。不过,他的死也唤醒了彩玉对他的爱,彩玉那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其实是他们俩的悔恨。如果当初他们没有下山,也许今天早已是一对神仙眷侣,可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仍然幸福地相守。可惜皇甫允到了要失去彩玉时才意识到彩玉原来比世上的一切加起来还要重要(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是他意识到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的时候),而也是直到皇甫允临终,彩玉才明白自己对皇甫允的感情原来是无法割舍的,直到她的手因为捆绑而无法拥抱皇甫允的时候,她才知道“今生错放你的手”的痛不欲生。。。一切都来得太迟了。。。: a1 v# X9 l) Y! Y
% Y C6 s" w# y# z6 F, J0 N, z, E
张城伯则是个悲剧性很强的人物,可又是一个非常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性格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骨和叛逆。他其实是个非常有志向,心念苍生,心胸也十分开阔的人。即使不得不杀死赵从事官,他也钦佩赵的气节,惋惜赵的才华。这样一个男人,彩玉会为他动心是自然而然的。很多网友说,最后张城伯知道彩玉原来是亲妹妹,一定会很痛苦吧。这点我的感受和大家不一样,我觉得痛苦也许有一点,但决比不上他的欣慰。还记得吗?他曾经设想过他妹妹的人生,以为妹妹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生的孩子也是贱民。当他发现他的妹妹原来成长成了这样一个女中豪杰,人中翘楚,他怎么能不欣慰哪?即使和妹妹相爱是世俗所不容的,但他是那样一个狂放不羁,逆天而行,视伦理规矩如粪土的人,他不会把世俗的东西放在心上。何况,他当时已经抱持必死的心。最后在竹林里决斗,他是那样从容,嘴角挂着宠溺般的微笑,那样望着剑拔弩张的彩玉,那是一个爱人的眼神,也是一个哥哥的眼神,那眼神几乎是自豪的,为彩玉的出色自豪。我想面对这样深情的眼神,彩玉怎么能够下得了杀手,虽然她已经下决心与他同归于尽。所以我想,大家也超脱世俗来看待这段爱情吧,你就会体会它的美。7 j7 O3 J2 g* {$ U; Q! \8 S- N
7 Z! E$ w8 @; J e' n2 Z9 \一场《茶母》,两段血泪交织的爱情,可叹,可泣,却也可羡,恐怕我此生都难以忘怀吧。# r# U1 `) B6 s' l
7 M$ v6 U7 G; z& b+ o) l[ Last edited by lalanono on 2005-5-23 at 10:32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