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2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feizi at 2004-11-26 08:51 AM:
我不觉得金基德的奖有补偿意味,[空房子]我还没看,但是金的影片情绪越来越内敛,是我所欣赏的。[萨马利亚女孩]也许确实有些散,但不妨碍我个人对它的喜爱,反而不是来自那段父女情,而是那个去世的女孩,很大程度 ...
握手,偶个人也非常喜爱[撒玛利亚女孩],别人的不屑并不会妨碍到自己的欣赏.
有说法云[撒玛利亚女孩]前两个故事还没说完就放弃了,对此看法不敢苟同,影片的三段式结构本身就可独立成章,但又是个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无法割裂的完整的故事。
很多影评把该片看成是探讨援助交际道德沦丧的社会性议题,个人觉得此看法未免肤浅而可笑,抹杀了内含的爆炸力。金基德是个怀疑论者,[撒玛利亚女孩]中,他质疑了宗教,甚至质疑了救赎本身,但最后还是肯定了亲情的力量。
第一段是唯美纯真的青春恋曲和的残酷青春物语,不少细节都在暗示两个少女之间暧昧的同志情谊,这也让她们藉由异性肉体关系筹钱的举动,变得更引人遐思。很多人说不理解少女跳楼的戏,那是因为常人往往无法认可非常人的边缘行为,正如她们为去欧洲而筹钱卖身一样,这背后又隐藏着一股青春期少女狂燥不安的动力。当然,金基德也对自杀少女的身世背景作了最大限度的省略,她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又或者说,偶觉得,她根本不像现实的存在,只是另一个少女灵魂的背影。
金基德虽然肯定了亲情,但至始至终片中的父亲与女儿都没有任何真正的沟通,父亲当然也不可能知道女儿行为背后的理由,一切都在沉默中爆发,又在沉默中结束。
非常同意feizi的看法,金基德就是个顽童,他总有很多古怪的灵感,是个天才的玩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