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尹汝贞笔下的金秀贤(上)<此文请勿转贴>
这是去年冬天,我在韩国google上同时查金秀贤和尹汝贞的名字时,搜索结果中出现的一篇文章。只是当时对韩语一窍不通外加三脚猫的电脑知识,所以直到最近才得以进入那个叫drama-i的网站读到这篇文章。从文中的时间推算,这篇文章应写于1999年,这份资料很宝贵的说,看很多金秀贤的记写中都引用了尹汝贞文章中的话,另外,时间不短了,所以仅在drama-i这唯一的一个网站上才读到。
我读完全文的感受是——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于是就有想译出来给大家看的冲动,呵呵,不过这篇可不短啊(再加上上回译卢熙京的那篇对话有些译伤了),所以先译一半给大家读。
忘了是谁说的了,做文章要先学做人。那么在她的剧本中带给我们诸多人生的领悟及平凡的感动的金秀贤又是怎样的一位呢?我想这篇文章可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她。
好了,不多说了。看吧。
和她二十八年的相识相知——尹汝贞
我第一次见到金秀贤씨是在1972年3月下旬青龙电影奖颁奖典礼上。因去年作故的金基泳导演的《火女》得了最佳女主角奖的缘故作为下一届得奖者的颁奖人列席。
我颁完奖后就那么呆呆地坐着,有些尴尬,于是悄悄地站起来,坐在我身旁的金基泳导演见了说:“别走。老实坐着。”
虽然如此,也还是站了起来向座席一边走去,这时,那边一个戴眼镜穿黑色连衣裙的身材小巧的女人马上说:“要走吗?别走了。我也坚持着不走呢。”听了她的话,不再想走了,又回到座位上坐下。金导演又说:“看看,和我说说话。”
“那边的那个女人是谁啊?”
“哦,她是去年郑少英导演执导的《필녀》的最佳编剧奖得主。
颁奖典礼结束后我直接去了国立剧场排练话剧《仿若花开》,在那儿我在一天中第二次遇见了这个穿黑色连衣裙戴眼镜的女子。心中多少有些吃惊,互相用眼神打了招呼。后来才知道,她和与我一道排练的金仁太前辈的夫人是庆州女高的前后辈,很要好。同年夏天,我接到MBC的制作人郑斗顺先生的通知去电视台办事。
一走进电视台的一层大厅,迎面遇到了制作人刘兴烈先生。
他突然问我:“和二楼的姐姐一同来的吗?”
真奇怪。我没有姐姐啊。
“什么姐姐啊?”
“和尹汝贞씨长得一模一样在那边和郑文秀嘀嘀咕咕的女人啊?”
我也不知道刘兴烈先生所说的我的姐姐到底是谁,上楼一瞧,正看见金秀贤씨和郑文秀씨在一起。刘兴烈先生把金秀贤씨当成了我姐姐,可能是因为我们俩说话时嘀嘀咕咕的样子很像的缘故吧。
后来,因由她的电台选播作品《雪地上的梅花鹿》易名为《虹》的电视剧,我们首次合作。让我在剧中饰演叫思喜的大女儿,正好可以让我尽情发挥我直来直去的性格。
从这第一部作品开始,她留给我的便是“有些不同”的感觉。怎么说呢,反正她是与自从韩国有电视剧以来的所有编剧都“有些不同”,准确地说,是“有很多不同”,而她的这些不同点让我们演员和制作领导都很困惑。
从第一回录像开始,就总能看到导演郑文秀先生在摇头。我演的角色在早上太忙了,就让弟弟(宋在浩)帮我在背后把裙子的拉链拉上。对于那个转背的镜头,导演在摇头,我们演员演得也很生硬。
要是在现在当然不算什么,导演如果对那样的镜头也“摇头”,就会被拿来当笑话讲,可那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啊。那时候,我们都是土里土气的。就算是弟弟,也有男女之别啊…
导演考虑将那个镜头删掉。我演得也多少有些生硬,但是还是很喜欢那个镜头,因为实在是与众不同啊,让人有一种活生生的真实生活的感觉。演得不自然也是因为这是在当时的电视剧中从来没见过的场面。我非常想演这样的电视剧。
“弟弟怎么了?弟弟算是男性吗?在我们家里也这样啊。”
“虽说如此,可这是你们家吗?我们是在拍电视剧。”
导演虽然没有释然,但万幸的是那个镜头还是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从电视画面上看那个场面真是不错。
电视剧拍到一半,又出现了比“拉链镜头”“更有问题”的镜头。
堪称模范家长的我的父亲(张珉浩先生)与在酒吧结识的女人(金惠子姐姐)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那女人怀孕了,所以我母亲干脆让那女人住进我们家来。
作为长女,性格直来直去的我使劲揪着“那女人”的镜头又出问题了。
“做得过分了”,“不管怎么说,对父亲的女人也不能那么做啊”不说演员,就连制作部长也来到录音棚进行这样的非难。异议实在是多,到最后,连作家也出来争辩了。对作家的要求是,删掉这个场景用别的顶替。
当时,她用朗朗的声音说:“不行。这个场景不能改。必须这么拍。”为什么不能改,为什么必须有那个场面,自己写那个场面的信心以及理由都讲得井然有序,严谨周密。
结果是,以她同意只做几处修改为条件,让那个场面留了下来。作为那场捍卫自己作品的过程的旁观者,我被她的清晰的条理和对自己作品充满信心的魅力迷住了。
其实,金秀贤씨在当时是以电台剧本初次登台,才写了首部电视剧的资历极浅的新人作家。仅是新人作家,就能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按原来的意图拍摄而与制作领导及导演厉声争辩,那股“傲气”和“固执”让我也感到她是相当地“不同”。
[ Last edited by xcapril on 2005-8-22 at 23: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