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州岛日记 EP 5-6
《人生》的剧情脉络经过6集的铺成清晰起来——以爷爷回家的主线为面,以家族成员的人物刻画为点,共同搭建起本剧的叙事架构。
从前六集看,面的铺设有条不紊,点的着力由表及里,最终实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以面来论,从第一集交代爷爷与奶奶的恩怨,初露爷爷回家的端倪,到第六集爆发爷爷入住后与奶奶的首次交锋,剧情发展得高效又不失细腻。以点来论,编剧的人物刻画有主次、详略、侧重之分,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泰燮与景修,编剧对他们的刻画,精炼入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妍珠与浩燮。虽就着墨而言,妍珠与浩燮不比泰燮与景修少,但在整体效果上却显乏味。
为何如此?只因同性恋夺人眼球?
我不否认当初选择《人生》的理由之一是其涉及的同性恋话题,在看过剧情后,却自鄙起最初的肤浅。
欢喜冤家式的男女爱情已被韩国编剧们演绎多次,再神通的金编也翻不出这套烂熟的爱情模式。何况,若论冤家式的男女搭配,智慧秀日夫妇也比妍珠与浩燮更甚一筹,因为人物个性激荡出的炫目火花,以及相处中蕴含的夫妻之道。与之相比,妍珠与浩燮的爱情刻画显得单薄弱势。他们的戏剧冲突,仅限于双方,仅涉及彼此的个性。他们的爱情,无关家庭,社会,世俗问题,只是一对男女产生爱情荷尔蒙。泰燮与景修又比智慧秀日夫妇更深入。因相同性别的人产生爱情,触及家庭,人生,社会,世俗等深层次的问题。即使仅是故事的一个点,却集中人世最尖锐的某个面,这便是我挚爱人生一剧的理由。
[大哥的烦恼]
韩国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这种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其法律关于通奸罪的规定。儒家虽有糟粕的一面,却也不应忽视其作为社会矛盾调节器、安全阀的作用。这是儒家至今在东方国家有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
炳泰坚定执行儒家侍亲至孝的理念。明知收留父亲会伤害母亲,明明责怪不负责任的父亲,即使面对母亲离家出走的威胁,也要收留父亲。仅因孝道吗?非也!离家的父亲不仅伤害到炳泰,更让其承担起原属于父亲的责任,如教养弟弟,帮母亲分担家计。炳泰用十分成熟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埋怨——以父为鉴,以身作则。他对父亲的反击深刻入骨——“我不是父亲,也不能让子女像父亲”。唯有炳俊否定父亲吗?非也!炳俊的否定直白简单,炳泰的否定隐晦深沉。以怨报德?或许吧,毕竟曾被父亲无情地伤害。然而,人生是公平的,今天的果源于昨天的因!在面对父亲凄凉的晚景时,还有什么可埋怨的?
有可为,有可不为,这样的炳俊因儒家伦理坚守住道德标准。这条承担之路,疲惫不堪,辛苦异常。即使如此,却从不后悔,因为收获更多。
二叔炳俊严于律己,推己及人,爱憎分明,处事果断明快。三叔炳杰散漫不羁,狡黠滑头,乐天知命,处事灵活变通。想是未受过感情伤害,炳杰对父亲多了一份宽容。他也有精明的一面,在为父亲安排保姆时,马上防患于未然——想到有第七个小妈的可能,即使聪明如炳俊也未曾想到。炳俊与炳杰不同,曾受过感情伤害的他(剧情简介中说的)能理解母亲的感受,无需承担大哥的责任,再加上个性的原因,因此在父亲回家问题上偏向母亲。从安置父亲的三套方案可以看出,炳俊做事条理清晰,理性干练,圆融通达。
就三兄弟的发言权来说,老大炳俊是绝对的权威,之所以有老二炳俊的“越俎代庖”,因为炳俊的为难处境,以及炳俊出众的处事能力。“墙头草”的炳杰虽在发言权上排在末位,却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因为他那灵活不受拘束的脑子!
[女人与男人]
女人了解,也理解女人,同理适用男人。
奶奶、敏财、智慧都认为,不能饶恕背叛的爱人,因为丈夫的爱与忠诚支撑起女人的人生之重——家庭。失去这些无异于失去人生,奶奶的青春与人生就这样被爷爷无情地埋葬。这份痛楚,唯有已婚的敏财与智慧能了解!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奶奶因失去丈夫的爱而怨恨,敏财因得到丈夫的爱而幸福。以女人的身份,敏财支持婆婆;以妻子、儿媳的身份,她必须尊重丈夫的选择。于是,婆媳二人因各自的丈夫站到对立面。 盛怒的奶奶面对炳泰敏财夫妇的彼此维护,以女人的心理来说,感到刺目不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奶奶对敏财说出过火的言辞。
男人与女人不同。比起爱情,男人更在意事业。因儒家影响而形成的男尊女卑观念,在韩国人,尤其是韩国男人心中根深蒂固。女人的背叛罪无可恕,自己的背叛可以原谅;女人外遇称为“放荡”,男人外遇称为“风流”。韩国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在爷爷回家问题上也得到体现,如炳杰,秀日。秀日会认为向妻子妥协的自己窝囊,便有这种潜意识的影响。
在金秀贤编剧的作品中,男女问题是永恒的主题。
[我的爱,与你无关?]
人因世俗而被打上深刻的社会烙印,想随心所欲的生活,甚至可望而不可及!
“我的爱情,我做主”,在21世纪的年轻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又有几人能完全做到?会被某位异性吸引,不只因这个人本身,更因他(她)所打上的社会烙印。学识,教养,秉性(来源于成长,社会环境的熏陶),甚至身份,学历,职业……爱情不只是你个人做出的选择,更是社会让你做出的选择。婚姻则是社会化更深的人生选择,涉及家族,人际,事业……
在泰燮与景修身上,我们会发现坚持真我的艰难。有些事可以妥协,有些事却无法勉强,如爱情。即使如景修般结婚生子,终不是长久之计。正如泰燮所言,最无法忍受的,不是别的,而是不只欺骗别人,更要欺骗自己。没有比自我否定更悲哀的事实。
泰燮与景修就不能忠于自我,抛下一切私奔出国吗?代价太大了!事业,家人,朋友,身份,肯定与认同……因爱情失去全部,一切都要重头再来。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吗?值得付出全部也要坚守到底吗?或许,在梦幻的言情剧里答案是肯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最不容易守住,最容易被抛弃的就是爱情的真心!
人生在世,可以失去爱情,却不能只有爱情!
景修向家人抗争只为与泰燮在一起吗?在我看来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是重新获得家人的认同与肯定,接受他的与众不同。在韩国这样保守的国家,要做到不在意他人的眼光,社会的眼光,世俗的眼光几乎不可能。人有了突破伦常之举,将会面临几近窒息的社会压力。当压力成为干扰,便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景修可以不在意,但景修的家人甘愿为了他的“错误”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吗?这不只是对景修的考验,更是对景修家人的考验。
这周的《人生》虽对泰燮与景修的爱情着墨不多,却丝毫无损于彼此爱意的浓烈。当全世界与自己为敌时,爱人的一声安慰,一个拥抱,一份分担更显珍贵。“我想你”,“即使最后被抛弃也没关系”……爱情有时会胜却人间无数!
爱情需要礼节,感情无法勉强。明知泰燮不爱自己,彩英仍按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是爱情吗?我要打上问号!真正爱一个人,就应体谅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选择,甘愿为了对方的幸福无私付出。即便对待别人,也应懂得尊重的礼节,何况是对心爱之人。不尊重泰燮的彩英是自私的,她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与幸福。还不懂得爱情真义的她,认为爱情便是占有。不懂尊重,不会付出的彩英,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
PS,
编导在预告中巧妙运用剪辑留下故事悬念,爆点。第6集片尾预告里,楚蓉对景修的笑容与眼神引发观众无数猜想。我就不凑热闹了~~~~~
[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0-4-15 23: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