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ndy0608

【原创】【同伊】殊途同归 二十七页 跳墙 43页643楼 感谢大家支持

  [复制链接]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am 于 2010-5-24 19:22 发表   b& c* Y# m6 @( |- ]: K* M6 n7 b0 }: e: g
我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 m$ |) ?2 |. k1 \, O
这戏也不能算给张玉贞平反,
% `" H+ f# L" ?7 b剧中张一直有野心的,只是之前她一直在忍,也一直在等待机会和制造机会
1 k$ Z$ z* P9 s; `而且投药事发后,她说 现在可以走一条捷径了) G3 O( M; {. ~2 B9 }! k
当时看到这里,就想到张肯定会将投药事件反 ...
$ v3 C( u0 Q; H) ~/ d' H- ?
:P 很开心在帖子里又见到亲。
& n7 Q. b. T1 F  i8 `, u+ y1 ^$ a. H2 N0 Y6 T8 B/ O: x
张氏其实本来面目就是如此,有优雅大方的一面,也有阴郁残忍的一面,这都是张氏,这就是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她处心积虑就是希望能够登上后宫之首,那么仁显王后就是大刺,阻碍她的明圣大妃也是大麻烦。而这一次,张氏兄长的鲁莽行为恰好为张氏的夺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她正愁无法找到仁显王后的问题,这一次,自己送上门来了。
3 f6 M& n: c! {" Z4 v
% [+ j) R- R2 x' _4 \; k张氏明白的是:投毒是大罪,尤其是对于肃宗大王来说,他绝不能容忍毒害他母亲的人存在,这样看来投毒罪就是一门威力强大的火炮,只要火炮的炮口对准谁,都有可能灰飞烟灭。肃宗大王原本就是个感情激烈的人,冲动起来无人可以阻止,谁遇到肃宗大王的怒火,谁倒霉。
9 f! x# D. c" Q4 n& d! U& U
& T9 N/ H! {: r9 }, z张氏所说的捷径,是说登上后宫之首宝座的契机,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可是她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她可以指使人翻供,闵妃也可以翻案,只要找到足够的证据,翻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证明张氏一门指使人栽赃,若能做出证明,张氏一门都活不成。张氏的问题不在于不够聪明,而在于过于聪明,反而疏忽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情。所以,她为仁显王后殉葬了,她勉力的和仁显王后斗了一辈子,到头来依然没办法比过她。原以为可以活的更久,谁想到肃宗大王也让她自尽了。/ q0 J7 |, i" r: @, [* b0 p) @* d
1 ]6 Z* B$ O6 F% `4 g) O* j
[ 本帖最后由 wendy0608 于 2010-5-25 20:18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WEDNY给我和各位亲的回帖,辛苦了。
/ H; \9 C6 `( S3 U& _; p! T5 z& l张玉贞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这一点,她的哥哥比对她十分了解,
. V  D0 u( t' c9 `; P' ~WENDY,说张玉贞聪明反被聪明误,我十分赞同。' z6 q( F1 E3 ~, Y
张氏兄妹与同伊已经起了正面冲突,  O! ^; p5 X3 z2 i; g  {6 F* D
同伊如何自救和解救被人陷害的闵妃,
9 r5 `2 C5 b, f( ~3 Q# Y& p大家都充满好奇。
" D7 m6 |+ M9 V因为有WENDY关于同伊这一段历史的讲读,我们看起来才不这么费劲,谢谢啦。; T) m- C+ E% u4 P; D/ S: D. u
希望WENDY不要为剧评所累,轻松愉快地完成就可。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is423631 于 2010-5-25 14:20 发表
- F3 I# Q& v/ m2 y; h" a2 P6 |( n: R# u; F只要一碰觸到政治 古今皆然 複雜的令人頭疼
% I3 G# E( z/ u% _' V7 b/ o& m3 @會變成如此複雜不就是因為人心的貪婪嗎
+ z3 K6 Y6 o+ C# L& A' Z: |% K把原本不属於自己的巧取豪奪篡位謀殺
0 d8 c9 v6 r9 f/ ~" l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
$ g  p  u: M  U6 B  ^每每看歷史就不禁嘆息
( C9 Z9 v  C7 @3 z1 Z5 x) m! G人哪! 墮落所然~
, ]' j# L- t/ J4 E+ a張希載 在手段上 ...

% d# o" w) X% J; H# h3 _: M, B张氏的内心有太多的欲望无法平复,她还有太多的想法要实现,无奈出身微贱,因此为了改变命运,只有成为大王的女人。可是她始终并未真正爱过大王,就如她自己说的,不相信大王也不相信孩子,她爱的是自己而已。/ s+ \, I" R8 v2 c4 [
5 z3 N% Y9 G6 U
同伊会否被扔水里,得看剧情发展,不过,就是这个天气给扔水里也挺难受的。韩孝珠这孩子真不容易,这部戏拍下来要吃多少苦头啊。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开的杜娟花 于 2010-5-25 18:08 发表
) n2 K  M2 F& L( ^( i) ^1 Z看到了WEDNY给我和各位亲的回帖,辛苦了。
2 p8 h. {! x+ P) ?( b( C5 T* `张玉贞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这一点,她的哥哥比对她十分了解,
( W, m. j2 u3 q% q5 BWENDY,说张玉贞聪明反被聪明误,我十分赞同。( W) t2 h* e$ g. v
张氏兄妹与同伊已经起了正面冲突,
: g8 r0 l4 C& ^( A! D8 F5 e同伊如何自救和解救被 ...
3 L, L6 I2 y! D+ k- U  s+ S# [2 i
:P 最近比较忙,压力大,再加上要查阅的资料特别多,就觉得有点累,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补觉,倒不是觉得有负担,而是太累了。2 r! m* n* I1 p% O& f* C: F

/ p+ _" i& x& }考据到后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越查资料越多,如同挖宝行动,越挖越多,越挖越深。原本以为只有张希载为官的资料,却不曾想还有记录无耻行径的资料,张嬉嫔其实还有多种称谓,发现以后很惊喜,所以也是越查越多,关于同伊的资料也有不少,都和张氏下毒案有关,张氏真的对同伊母子做了不少坏事。8 X" A* i: V8 v3 z, e1 s- m9 G
$ s' q3 L  l. X9 y1 r3 P! ?
关于投毒案的结束,其实并不难,因为仁显王后肯定是含冤被赶出宫的。本案肯定是错案了结,之后还有同伊的努力翻案。

2

主题

884

回帖

888

积分

黄金长老

积分
888
发表于 2010-5-2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Wendy,谢谢你考证得如此之详细。其实从《同伊》一开始,张玉贞似乎就是个野心很大的女人,她所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登上王后的大宝之座?不知我的理解对否?那么,她对王到底有否真正的感情?恐怕这就是史上记载着她是妖妇的原因?她属于一开始就坏的那种?似乎又不是;她属于为了自保而不得不登上后位的?似乎又是;她属于真心爱上王又独自想占有君王之爱的?似乎也有点象。反正,她的性格挺复杂的。, K' f" E6 {4 ~7 P& q
: X1 {( A/ C) P9 ]3 a
后位的后面,两大利益集团,为了抢夺后位而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王不是不知道是王后冤枉,只是王后为了自身家庭的利益,为了不连累更多的人,自已选择了牺牲而已吧。所以王才会说“现在我已经保护不了王后了。”做朝鲜的王还真的是惨,中宗也没能保护自已的妻(这在大长今里已经知道了的)。
2 G4 {) C( G: N; u/ r( {+ R1 s
! k$ b: |7 R$ b2 g! X) V/ T想长久的呆在王的身边,需得默默无言,不争不抢,善解人意,从善如流才行。同伊和王从友情过渡到爱情,是两人都已经陷入却不知何时陷入,当爱情降临的时候,他们不知,其实同伊已经开始悲伤着王的悲伤,欢喜着王的欢喜,王又何尝不是呢?当他象个初尝爱意的小伙子般手不知如何放,脚步不知如何走的时候,同伊已经是生命中特别之人了。
: z" ^# o0 {: q5 ~* D
( E: e) B# d- f/ N# f6 h2 P  r, b不知最后张希载的结局如何?李导的戏里的恶人的结局似乎总是咎由自取,他最后也是这样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i3 }6 l( j+ p0 w/ ?; K- w$ I$ w5 L3 U* s* g
到目前为止,让裴秀斌发挥的地方实在太少,拭目以待,后面的好戏份。7 G) r+ V  ]% F" c# \

$ n! {3 |* f6 c4 I[ 本帖最后由 水元素 于 2010-5-27 17:45 编辑 ]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元素 于 2010-5-26 15:55 发表 % y3 j/ \8 P/ k
Wendy,谢谢你考证得如此之详细。其实从《同伊》一开始,张玉贞似乎就是个野心很大的女人,她所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登上王后的大宝之座?不知我的理解对否?那么,她对王到底有否真正的感情?恐怕这就是史上记载着她 ...

7 M& o$ q' r- \% f& x' @: l
1 ?) I9 b+ I1 ~* V在史书记载和众多文艺作品中,描写张氏的形象,集中在两方面:欲望与嫉妒。张氏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因为幼年时的失落,让她时时刻刻想要争先,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她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人,她爱她自己,她利用肃宗大王的宠爱,爬上了后宫之首,但严酷的教育儿子,让儿子渐渐疏离,有趣的是,未来的景宗大王善良懦弱,反而很喜欢仁显王后这样的母亲,在仁显王后病危时,还为其大哭,每日侍奉汤药,诚心诚意的照顾,感动了闵氏家族来照顾仁显王后的亲戚。做母亲这么失败,确实无语。
# T: e6 E4 A. f5 G/ X  H* s# ]8 ~" y
之后,在史书中关于同伊的记载,是张希载和张嬉嫔买通同伊的亲戚,以50钱的价格,让亲戚下鸩毒毒死同伊母子。俗话说:饮鸩止渴。鸩毒,是很厉害的王家毒药,后来泛指王宫使用的毒药,用来赐死罪人,结果张氏被人举报了。后来……肃宗大王下令赐死张氏,我估计是成全张氏的心愿,没有人该喝毒药,既然这么感兴趣,就让张氏自己来以身试毒。

19

主题

150

回帖

177

积分

支柱会员

积分
177
发表于 2010-5-2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dy0608 于 2010-5-27 20:45 发表 & V8 y! d' H! m* D6 F7 h& ]

) T, V9 |* ?1 T5 v: o  w1 j3 w! [3 S2 k& [0 M, g, b
在史书记载和众多文艺作品中,描写张氏的形象,集中在两方面:欲望与嫉妒。张氏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因为幼年时的失落,让她时时刻刻想要争先,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她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人,她爱她自己,她利用肃宗 ...
0 H0 s- u4 s, _
: o+ R. ^/ M  C
历史上的张氏的作母亲可能是失败的,但是历史上的同伊也不比她成功,她甚至连教养儿子的资格都没有。我这么说,不是要扣住历史不放,而是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同伊》本身来说就是偏狭的,《同伊》只不过是一部韩国人自己杜撰的古装偶像剧罢了。9 G" [1 F0 u. L3 S" C

- e; r0 y' N& h2 \你在不断认同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像童话一样美好的同伊,却不断地用历史语境来看待来苛责张玉贞和张希载这两个个人物,这样做剧评是有失公平的,而且是盲视的;6 Q# H6 b9 F1 V
( k/ [. i1 K9 P& [
是的,当你不断发掘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张希载和张嬉嫔这两个人干过不少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你看不到的是: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都是会被利益所左右的,政治人物都是两面性的,作为王的肃宗为了王权干过多少卑鄙事情,你是看不到的是,历史中真实的王后仁显当然不可能完全像一个无欲望的圣母,你不会去费心去考据;历史上的同伊的人生,从来不是一个童话、一个正义的圣母,政治人物都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不会存在单纯的圣君或者贤后,每个人都会有私欲,都会因为利益作出错误的决定;

19

主题

150

回帖

177

积分

支柱会员

积分
177
发表于 2010-5-2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dy0608 于 2010-5-27 20:45 发表 ! X9 X% ~1 S$ T
1 n8 t1 C( B# c$ \' c& F  g
张氏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因为幼年时的失落,让她时时刻刻想要争先,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她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人,她爱她自己,她利用肃宗大王的宠爱,爬上了后宫之首
- k: u- N9 [; w( K( |/ k- }+ h

( f( ~( L' X  O( R& Z+ H9 q我认为阁下的对于张嬉嫔的判断过于主观,这样的判断其实你并没有所谓历史依据作为支撑,你凭借什么说张嬉嫔什么人都没有爱过只爱自己呢?任何人都有正常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不认为张嬉嫔和肃宗这段历史上有目共睹的爱情完全出于利用之心,张氏如果不是爱过肃宗,她大可在王后的位置上高枕无忧了,何来为了一个卑贱的“打水女”的嫉妒呢?我倒认为崔氏可能没有真正爱过肃宗,仅仅是因为大王的宠幸罢了;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伊剧情分析之五

同伊剧情分析之五. }' Q* C) J' l! H+ }

: A, j# f/ d7 v! }% d; x% q晚间上翰文轩,原本是为更新另一部连载的文字,正巧看到xiaozhu亲的留言,做回复如下:
( i! [0 u* ^1 N6 l5 h  K+ F
* T  K5 E# ^1 a0 r5 U* i
历史上的张氏的作母亲可能是失败的,但是历史上的同伊也不比她成功,她甚至连教养儿子的资格都没有。
3 `' g, v/ f2 L" N; \4 L& i
% t9 z- E/ I8 [0 |1 v/ j" y
·同伊是否有教养资格
* N7 `; |' ^+ N& D( S; a% |

# B# n# M8 x) r, A% u张氏作为母亲是否成功,自有后人评说。帖内讨论的话题,也仅仅只是我个人翻阅史书,对照剧情后得出的理解而已,做不得准,好在帖内的亲们都能理解我的看法,不论是否赞同欣赏,都能尊重我提出的想法,我很感谢。历史上的同伊作为母亲是否成功,也另当别论。有否教养儿子的资格,并不由亲的这番回复来决定,也不是由我的分析来得到结论,既然亲提到同伊的教养资格,也有史实记录,并有相关记载,引述如下
" _* N8 S8 z" U) ~$ e2 W' C& w" c9 ^" ~2 I( n; Z) R  x
进见肃宗, 必敛膝危坐, 肃宗不命之退, 虽至竟晷无难色, 淑嫔恐王久跪拘挛, 为制广袜, 以舒其筋骸。
1 `* M2 y+ ~4 R8 v9 t( t' G8 V; B/ o
# n% D) q: u/ A$ w- Q) k& j
在英祖大王被册封后,肃宗大王将英祖大王和另一位王子过继给宁嫔金氏,是为补偿金氏进宫多年未受宠,未有所出的缺憾,也为提高两位王子的身份地位,并非剥夺他们的生母对于儿子的教养资格。
7 M6 p& p8 h1 O9 T/ w$ v- m. c6 l4 D8 P2 ~' ^
我这么说,不是要扣住历史不放,而是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同伊》本身来说就是偏颇的,

- I  _+ O2 c4 G( x
+ L( M4 A: L4 ]+ a) U8 ?$ Q·考据的意义
; [4 ]9 \! {7 o  p8 ]1 i
+ I% k9 i- X" j( x
在剧评中进行历史考证,之前在剧评中也曾经提到,写剧评是因为对于古装的兴趣,考据是因为开心,大家看的开心,我虽然找的辛苦些,但因为大家都有兴致看下去,累一点也不要紧。在剧评中考据,一来是自己对于李朝时代的历史有兴趣,促进自己钻入故纸堆;二来是为了预测剧情走向,不少追片的亲对于历史人物发生的真实事件非常好奇,有时候会提出问题,也有时候会举出事实进行分析,用真实历史来对比古装剧情,其实是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更好的理解剧情,古装剧非常难翻译,依靠各个版本的台词,依然有不解之处,韩语并非母语,反复听过之后,每集中仍有几句台词和出场人物是看不明白的,不考据,不借助史书记载进行对照,就看不明白。; N/ ~$ @# `( ]0 ]! I2 h
9 |/ C; c3 v/ S3 l" \+ \+ N- l
列举上述观点,是为说明自己在剧评中考据的原因,以上原因都不是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同伊,而是为了从历史的部分解读古装的不解之处,韩国人不可能解答中国观众的疑惑,只有靠追片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既然韩国提供了这么好的搜索工具,具备古文阅读基础和基本历史知识的观众都可以自己来搜集整理,也是追片的乐趣之一,跟扣住历史与否这样的说法并无联系。既然写剧评的初衷是为了乐趣,考据也是为了乐趣服务,写出来的也只是剧情的其中一部分,但绝不是唯一部分,也无需参照xiaozhu亲个人所认为的剧评标准;偏颇或者是全面之说,也就无从谈起。
+ ]% z- @: Q9 V) [, n3 Z( N# l
5 _; l4 Q+ ?$ X1 h7 w. q3 m
《同伊》只不过是一部韩国人自己杜撰的古装偶像剧罢了。

0 x2 g% H, f) `$ j! D% O% ?·同伊是偶像还是古装6 F6 X  s3 v5 |7 o. u$ K; z' S
6 I; u7 c% E, T3 V
既然是古装剧,既然被认定为偶像剧,那么肯定具备古装剧和偶像剧的双重要素,或者有部分必备要素,才能被称为古装偶像剧。可是纵观古装同伊目前播出的部分,除了将历史人物同伊的形象予以新的诠释,还给肃宗大王的形象来了个大改观,添加了不少轻松的搞笑元素在其中,并没并未出现偶像剧经常惯用的桥段:如男女感情纠葛,身世,车祸,财阀继承权,恶疾(譬如白血病),这样看来,同伊这部古装戏只是对古装戏中较为严肃的部分作了调整,活跃气氛,调动观众情绪而已,不是非要当作古装偶像剧来看。- V. m) h: ^+ J2 S
# Z. m( M5 T3 x
若真想要看古装偶像剧,下半年播出的成均馆绯闻,宣传重点倒真的是古装偶像剧了。
" R3 a9 \0 {7 y
: b/ _0 }* X0 A% u9 Q& h
你在不断认同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像童话一样美好的同伊,却不断地用历史语境来看待张玉贞和张希载这两个个人物,这样做剧评是有失公平的,而且是盲视的。

* {; n& w+ j; P& P( h/ K3 J: s* B: B3 Y4 I# {; b
·成人童话, D1 {  d$ m, X2 ~& g
: l4 ^; s% i! u3 G4 Q0 \/ B
关于童话,大多数韩剧的主旨就是在描绘成人童话,让人们在生活疲惫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一点美好与希望,获得一点安慰。童话色彩浓郁,梦幻场景众多,这其实是韩剧的特色之一,也是韩剧区别于美剧日剧的主要特点之一。多点童话色彩,没什么关系,大家喜欢童话就看,不喜欢童话就不看,爱童话的观众看的开心,爱观众的导演拍的也起劲。
; v/ w7 g! O2 k& k7 V+ c( t1 \7 _7 Z: j$ ?+ j2 t9 f
一向都忠于自己,我就只是个爱看童话的人而已。幼稚与否,任君评说。我照样看我的童话,只当作是爱好,看的津津有味,写的也劲头十足,在此也多谢翰文轩各位读者能够支持我从2005年看童话写童话记录到现在。
2 Z) r# |4 F2 @+ f( n. B
/ B3 f& z* ~* P" {; T+ P- f$ Y在分析同伊这个人物时,一直都是根据剧情延伸出的部分,随看随议,有疑惑的地方就做个标注,发现爱情萌芽的地方也标注出来,疑惑的地方列举出来,有趣的地方就多谈一些感想,仅此而已。分析文字中并不是只有肯定同伊,也有分析和判断。在此前,能够在史书中查出同伊的部分实在有限,可是之后在核实张希载相关记录时,发现不少内容,十分惊喜,原来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也就增加了核实资料的难度,了解情况后再翻查,收获更大一些。这些都是考据的过程,也是剧评撰写的过程,过程十分辛苦,也很有乐趣,找到哪里就分析到哪里,5 C) X+ m8 y$ m

! y3 N* `' y( L  o·公平乎 盲视乎
0 u, }7 }6 L% q# t9 j& k2 i

0 Y% F* L) H7 \6 w0 O看来,分析的重点落在了我分析的是否运用语境,如果是运用语境,如果只有运用语境,是否公平,会否造成盲视。9 S0 K9 C) v4 T# w0 d

9 j/ A+ E  Z" S& Y0 L% u( M  W语境,是近来被广泛运用的词汇,是说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分析同伊这个形象时,不仅仅提到了语境,还有心理因素,历史事件等等,同样的,对于张氏和张希载的分析也是如此,因为剧评篇幅较长,不再列举相关文字,仅作简略说明。在剧评中,我通过剧情分析张氏的行为和心态,解构剧情,根据史书记载,不仅分析了张氏的心理和家庭环境,还分析了她的家族历史以及获罪经过,帮助自己也带动读者了解了张氏家族与朝鲜王室的渊源。仅仅用语境这个词来判断对张氏以及张希载的分析公平与否,显然还不够。
; Y1 B$ l9 _; R5 i4 Z& P
, c6 ?2 l6 R+ y% h; _1 h% P综上所述,剧评中的分析是剧情延伸出的问题,或者是在看剧中不能明白的问题,需要借助史书的相关记载分析并做了解。我国追片粉丝与韩国粉丝不同,我国观众与韩国观众也不同。张嬉嫔的故事在韩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我国追片粉丝并不清楚张嬉嫔的传说,只能通过百度和维基百科去了解张嬉嫔,而韩国粉丝是从小看着张嬉嫔的故事长大的,在理解上自然要胜一筹。还是那句话,翻查史书,并无刻意非要用历史语境去看张希载和张玉贞,是为了理解剧情,也就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分析到这里,也就说明了自己关于这方面的观点,今后回复中,对于不公平,是盲视之类的言辞一概不再回应。
2 L5 a' S+ n7 X8 [! q- D! T7 W4 w, w' e
是的,当你不断发掘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张希载和张嬉嫔这两个人干过不少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你看不到的是: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都是会被利益所左右的,政治人物都是两面性的,作为王的肃宗为了王权干过多少卑鄙事情,你是看不到的是,历史中真实的王后仁显当然不可能完全像一个无欲望的圣母,你不会去费心去考据;历史上同伊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个童话、一个正义的圣母,政治人物都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不会存在单纯的圣君或者贤后,每个人都会有私欲,都会因为利益做出错误的决定;
/ p; u$ k  w9 J  C  `6 I1 g  k
·是否看过之前的回复$ O# N) U( s* M9 f" z7 C' X
3 \: {$ a7 e" {3 S9 R1 ]
看到亲的这段话,很惊讶,原来亲只在帖中留言,并未认真看过相关回复。早在对xiaozhu亲的第一次回复中的第一段,就已经说明类似观点,在此列举并引用相关文字:# o' ?' u% V  D0 K$ ?* d- Q

" T* x0 b( ~: m. L第五页 72楼 2010-4-26 20:07发布 最晚于2010-4-26 20:09修改8 _$ D. l2 i6 S* i: K" |" r1 _, j
) z0 H% t: T) F5 F' {- B2 p
·韩剧并未模式化
9 o, N3 l1 h' [, Q9 H( j' \7 D$ S' x4 s0 B
:P 亲已经把韩剧模式化了,可怕和恶毒不能划上等号,可怕和脸谱化的丑恶也不能划上等号;《玻璃鞋》《秋天的童话》《灿烂的遗产》三部戏都是时装戏而非古装,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三部作品用的都是典型的韩剧处理手法,剧中人物的个性描写较为简单,情节更加简单,为的是集中笔力灌注在美好的主人公形象上,从而发掘出她们的真善美,描写反面人物,是用以衬托主人公的美好,但技术含量太低,没有智慧,这也是编剧的实力欠缺所致,但不能将简单的韩剧套路归咎为所有的韩剧都有可能如此。 如果都是这样,那么韩剧就太可怕了。" X& |" k& w% O
0 I7 J: k  h! S+ E" L& `: x( \5 l
人性是复杂的,正如李导作品中对人性诠释的一贯风格,有一点小幽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该严肃时严肃,该悲伤时悲伤,该高兴就痛痛快快笑一次,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有爱护家人,关心下属,深爱配偶的一面,即使是正面人物也有任性自私胆小狭隘的缺点,这才是真实的人,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人性有善有恶,有人在为人处事时,用善的一面多,给我们的感觉是善良,有人在为人处事时,为恶的一面多,给我们的感觉是丑恶,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善和恶,每个人都有善也有恶。我们既不能因为他们的善,忘记他们的恶,也不能因为他们的恶,漠视了他们的善意。这一次李导诠释张玉贞这个人物,用的就是挖掘人性的描写方法,而且金编剧用笔何其狡狯,对张氏居然用了欲抑先仰的手法,后面有得看了。
, b& g* a: f3 E
9 H  B6 Y4 m& H0 {7 x
剧评 第八页 允达 引用
' `4 z5 B3 m, l7 j. J
: V2 ~; r5 Q+ v8 N+ e
到了这里,本剧已经用了不断的篇幅,描述了肃宗大王,这个李氏王朝诸位王者当中个性独特的一位。因为有张嬉嫔的相关事件,肃宗大王在史书中被描绘为一个被奸妃暂时蛊惑心神的明君,不少文艺作品都说他优柔寡断,到了李导演的作品中,在金编剧仔细研读史书之后,给了肃宗大王一个较为准确的描绘。在朝鲜王朝实录中,前文曾引用过明圣大妃的话,说肃宗大王是“喜怒暴急”,可见肃宗大王的感情激烈,
+ p  W: o( _/ u* W' T

2 L$ z9 X9 _6 H1 j7 D剧评 第九页站队 引用
* q" m5 U  _  t4 h8 [1 Q

( n$ C* j  B- q
说到底,同伊在被张氏威逼盘问时,依然相信张氏是好人,与投毒事件并无牵连,才会如此确信可是她的信任和软弱却给了张嬉嫔一派翻供的时间。

# O% r% t" k+ G: \! u( I/ f- Z; s/ |, J+ n
可是肃宗大王一向都被明圣大妃说成是“喜怒暴急”,他可没有闵妃这么好的心肠。在闵妃去世的那一年,因为愤怒,也因为发现张氏一门的阴谋,当年参与夺宫的人无一幸免。张氏与其兄长张希载,包括东平君李杭、闵黯、闵宗道、李义征等人都死在那一年,也可以说,他们是为闵妃殉葬了。

! a7 G  Y  p- e
1 o2 ~& I+ M) _  `( M- H感谢亲的探讨文字,鉴于相关文字中的内容,今后对于人身攻击文字一概不予回应,对于未经阅读回复就发表意见的相关文字,也不予回复,只复制当时相关回复即可。0 U" ?# p8 _5 W% g& H9 _7 j* ]& @
% H; j# p/ q) S1 J0 y
讨论需言之有物,不能为否定而否定。对讨论者提出的意见,认真回复,是翰文轩一直以来的基本礼仪,同样的,对于回复,阅读后对剧评作者的回答作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是作为讨论者的基本素质。不论亲是否阅读,均在此引用给亲的回复相关段落,以恪尽翰文轩的基本礼仪。
2 j0 V1 A% n* \) v; l; ]9 n5 A0 [! e2 y/ ~
关于肃宗大王的行为举止是否卑鄙,以及闵妃的性格特征,处事习惯,身世情况等等,在之前的剧评分析中,跟随剧情的发展,不论是人物分析还是考据,都只是揭开了一个小角,待本周剧情展开后,会有更多分析。敬请期待。
发表于 2010-5-2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dy0608 于 2010-5-28 23:56 发表
5 ^( I7 u% E: b同伊剧情分析之五. f7 ~! e& w- p0 o: ]5 x: K

6 n8 A1 {) \+ {) {& n- B, k晚间上翰文轩,原本是为更新另一部连载的文字,正巧看到xiaozhu亲的留言,做回复如下:
6 A1 |: I# o* e; o$ W( B! L; V3 r, w7 O" e- z
% ~' T  @: |" j( y
% ]6 [: o" z, I7 k. _, Z9 K  E
·同伊是否有教养资格
$ L3 S7 q4 y$ m
1 Q* {! i+ y8 N7 A, b5 z, j1 O张氏作为母亲是否成功,自有后人评说。帖内讨论的话题,也仅仅只是我个人 ...
7 W7 [# `/ Q7 t5 a. U6 D  P. B# F* T
我是来支持WENDY的,
9 X0 w! X2 J4 `, d6 `- S  Z8 q本身写剧评已经够辛苦,( w' w1 h0 T( V, z7 t* G4 n5 ~
还要回复一些微词。
. Q# B5 H" o* f! }$ H3 d* G希望你的心情不要受到影响,
5 c4 t, x* P5 b% e我会强烈支持你写的剧评,
: ~/ B- W& f2 [5 g+ Y我觉得你写的剧评通俗易懂,非常精彩,, P; V4 B: ]2 ^) A
一直到同伊结束,我都会来这里拜读。

0

主题

4781

回帖

4773

积分

社区元老

积分
4773
发表于 2010-5-2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支持下wendy,畢竟花時間考據的確不容易啊!8 A2 l- {$ p) M: M" T1 N) }2 {
更何況還是考據不屬於自己國家的歷史人物呢!
+ E7 @8 t+ s* K" v  Hwendy也只是把自己對劇集的觀點寫出來,
% c) O) |. _; z) P# D考據也只是讓不熟悉韓國歷史的我們所參考,
8 z# b5 V' B% C所以還是要說一聲辛苦了,wendy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zhu 于 2010-5-28 21:56 发表 / Z7 e7 v+ S4 ]3 h; k" L

4 ~# G- p+ m! z- z
; i1 a* P( d/ e6 p! j% d+ P5 O% k% J我认为阁下的对于张嬉嫔的判断过于主观,这样的判断其实你并没有所谓历史依据作为支撑,你凭借什么说张嬉嫔什么人都没有爱过只爱自己呢?任何人都有正常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不认为张嬉嫔和肃宗这段历史上有目共 ...
0 F; J$ P7 B5 D- e9 P
写手对于影视剧的观点文字本来就是主观的,再力求完美,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因为写手的文字往往会影响到读者和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认知和理解,甚至会关系到影视作品的声誉,所以作为影视评论的作者往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或是挥洒自如,以期充分并且准确的表达观点。不论怎样,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客观,但是影视评论本来就是个人观点,说完全不主观,也不可能。为取悦读者或是追片粉丝,违心谬赞演技剧情或者是角色,是可笑的;为已经作古的历史人物已经定案的功过是非,非要争个面红耳赤,彼此不拿出观点意见看法,也不拿出依据,就说要如何如何的行为,是荒唐的。
- s5 K4 d3 t" D. p7 c6 u4 R, h0 I/ n
每一位的写手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有自己的个性,因为个性使然,往往在文字中充分表现出来。对剧中人物或者是演员演技以及编剧导演设置作品构架看法等等,都不可能做到只赞扬不分析不批评,每到此时,这就要看写手自身的分析评判能力和水准,也要看追片粉丝和读者的水准,也是充分显示写手道德水准和文字功底以及自身素质的最好时机。, f) f# J2 C7 H% }

* z. D% n$ L7 f. T: Z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对张氏身世展开篇幅分析,关于张嬉嫔的相关资料,已经阅读并搜集了不少,没有时间逐一列示,会在之后古装同伊的各期剧评中分别引用。在此,请各位帖内读者,从古装剧[同伊]播出以来就一直阅读拙作的朋友,以及翰文轩的各位写手以及韩社翰文轩版主做个见证,欢迎继续关注本帖。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开的杜娟花 于 2010-5-29 15:11 发表 ; v3 \8 d8 c- e' @
3 f5 f: |0 A0 S; V( f
我是来支持WENDY的,; H$ N  `( H8 K( Y/ B
本身写剧评已经够辛苦,) I" c+ H" Q3 ^/ G+ t+ s$ L( L
还要回复一些微词。
& d3 z# t/ @0 o& ?希望你的心情不要受到影响,& n  |$ z% r5 N+ Z9 g
我会强烈支持你写的剧评,
$ J# P+ t. R. {我觉得你写的剧评通俗易懂,非常精彩,
2 i; N/ B- [8 S7 g4 V一直到同伊结束,我都会来这里拜读。

, O' h# H3 c5 H) L7 R& ~" L0 A4 ~:P 感谢亲一直以来的支持,从年初的SBS大赏文字到现在,都能见到亲的留言,真是难得的缘分。这些日子以来,韩剧出现了难得的盛况,制作社广邀实力编剧编导,优秀演员出演,一批精彩剧作上档,若是放在平常,每一部单列出来,都足以引爆话题,可是放在优秀剧作荟萃的当下,却在拼收视中艰难前行。这就是韩剧的井喷,井喷是数年难遇的盛况,2010年能够遇到韩剧井喷,实属幸事。# ]: B1 a/ q1 L, X+ a

1 }6 Q8 M' x1 x3 o没想到刚回到韩剧世界,就遇见井喷,惊喜之余也犯愁要选哪一部。到目前为止,除了继续同伊的连载之外,还有巨人的连载刚刚开篇。能够写作的时间不多,只能将有限的时间灌注到最费时间的考据和古装剧评的撰写中。在同伊剧评写作过程中,亲每周都来看文也留言,每念及此,心里很感谢。3 G) o- k  a8 \4 \
7 x$ i% A  ]3 y3 R# {
:P 对于中肯意见,虚心接受;对于不尽不实之辞,如蛛丝般抹去。请亲和各位朋友放心,本周的剧评也会按时发上。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顯旺 于 2010-5-29 15:40 发表
$ O: W% y0 a8 c: L; R& k$ Q) t$ u哦.....支持下wendy,畢竟花時間考據的確不容易啊!' a6 W4 g7 P( i
更何況還是考據不屬於自己國家的歷史人物呢!2 A3 Y- s* g% W+ b( y: b; S& W
wendy也只是把自己對劇集的觀點寫出來,& u) o; L  H/ m9 Q! `8 l4 U% T$ m
考據也只是讓不熟悉韓國歷史的我們所參考,
! T5 e/ ?7 o& m* L' A6 z8 }' B8 i. g所以還是要說一聲辛苦了,wendy

5 u. R% M! i' o4 Q# K5 }:P 在此多谢亲的支持和体谅,正是因为有亲还有大家的支持,才能促使我在繁重的工作中尽量抽时间考据,将这个艰难漫长的剧评系列继续写下去。若是亲喜欢看考据,那是再好不过了。考据确实很花时间,但是想到有这么多人在看,每周还是尽量做到准时发文。% R( [$ P. s4 z* x# c1 e4 \8 @
" O! g1 t- e+ ^3 E/ g! g
附上本周考据预告:1 B1 ]. R$ ]/ x. z+ v
( T3 P0 j" q6 w% c) v% H9 i, G
·肃宗大王亲撰仁显王后祭文, Z& y% Z# R& ]2 c& m) g
- b2 D2 ~/ S1 `' O8 @! Z
·肃宗行述中描写明圣大妃葬礼情况
& }2 W0 E5 M/ H: H5 \7 J# h8 Y2 \/ J* {& D& v6 a% Y
·张嬉嫔族人言行记载

32

主题

1904

回帖

1886

积分

账号被盗用户

积分
1886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绝转载引用
; J3 @, p. o4 I: z, b/ }, Q' I3 g+ S7 F7 H! l# L- t2 L/ X
同伊  殊途同归
2 G$ p, V: W  f1 K
0 U. \" \9 f$ {第十页 蒙冤
/ _, Q3 ^, m- F9 w
  Y2 k$ H& r& `8 H0 D  m8 e/ N# l0 h
  晌午时分,宫内检察院内,涉案医女与医官正跪于堂下,肃宗大王正在问话,语气虽然威严,但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探究与气愤,跪于地下的许医官颤抖着说出自己是受到中殿娘娘(闵妃)的指使,举座哗然,在堂下立听大王问话的监察部众人听后也大吃一惊,尤其是同伊。同伊心里为张嬉嫔难过,原本只是闭目听供,却不曾想到许医官说出主使者竟然是闵妃,吃惊的张大了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管怎样,闵妃是大妃汤药案的主使者,这份供词已被众人确认。由此,夺宫序幕正式拉开。
, F! X5 }8 |5 b2 t" Y
  r, @& H. n" X' ^0 P0 _! T  仁厚的闵妃,一向谨言慎行,又待人和善,万万不曾想到,这次查大妃汤药事件,却被诬赖为主谋,自是委屈不已。在房内议事的闵妃,忽听得来人报,被许医官指证为给大妃汤药投毒的主谋,如晴天霹雳,笑容隐去,以闵妃出身官宦世家的政治敏感度,不会不知道自己究竟遭遇到了什么处境,此时的闵妃已经四面楚歌。在之前的剧情中,闵妃虽坐镇中宫殿,但露面不多,除了与明圣大妃相谈,或是在同伊遭遇问题时,出面解决问题之外,戏份不多,能够刻划性格特征的机会少之又少,到了这里,终于有了正面描绘闵妃性格特点以及为人的场面。编剧只选取了几件小事,就说明了闵妃的个性和为人。在监察部郑尚宫和同伊来向她汇报情况,并表示抱歉时,她不加责怪,反而宽慰,说这是就善堂的人早已设下的陷阱,既是早已安排好的圈套,就不能埋怨郑尚宫和同伊。在安尚宫与西人一派首领前来告知实情时,她不慌不忙,安慰大家,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D3 p; h+ Q" S( N2 ]+ b6 n
* P4 F- Q2 M$ w2 z% Q" M
  看到这里,这些小故事充分说明闵妃其实是一位宽厚待人的正妃,有胸襟,有胆识,也有度量。在此,很有必要对闵妃的身世作一番说明,在此引述[朝鲜王朝实录]中肃宗大王亲自为已去世闵妃所写的行录,为防止断章取义,全文引用,但仅翻译前半段,之后的内容在古装同伊剧播出闵妃辞世前后的剧情时再做翻译解释。引用如下:
! t! k$ P9 |- I  o, Q1 P5 S. G% u4 l3 `
肅宗 35卷, 27年(1701 辛巳 / (康熙) 40年) 11月 23日(丙午)   B' U! I  ~$ k  B) c# F& A

- Z% s, h; N% G/ ~- G6 H) c% M5 Z. |○初, 上亲制大行王妃行录以下。 其文曰:) _/ i* M+ i3 {9 a9 {) F
大行妃, 姓闵氏, 系出骊兴。 有曰称道, 仕高丽, 为尙衣奉御, 始见于族姓书, 自是厥后, 世有闻人。 高祖汝健, 官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 曾祖机, 文科官庆州府尹, 赠领议政, 淸白质行, 楷范搢绅。 祖光勋, 文科官江原道观察使, 赠领议政, 谨厚长德, 克世家声。 考维重, 官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文贞, 蚤岁蜚英, 历遍华涂, 以淸名硕望, 受知三朝。 配曰恩城府夫人宋氏, 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之女。 文正公道德学问, 为世儒宗, 孝、显两朝, 待以宾师之礼焉。 以崇祯纪元之四十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 诞后于京师西部盘松坊之私第。 先是, 天只之梦, 日月生于两肩。 自幼嬉戏, 絶异凡儿, 不与人较争, 不言人过失, 或有论人是非者, 辄笑而不答。 性至孝, 六岁丧府夫人, 哀戚若成人。 自是或鞠养于仲姑洪氏家, 或随文贞公奔逬于田野、岭海之间, 零丁艰苦, 备尝穷厄, 而常侍侧怡愉, 未尝有忧色。 每见时物, 文贞公未及尝, 或于家庙未荐, 则不先尝, 见他儿之食者, 亦必戒责之, 文贞公甚奇爱之, 尝曰: “是儿之贤, 诸子女无能及者。 吾未尝一见其过误之举, 亦未尝一见其有疾言遽色也。” 德性日就, 齐遬庄重, 未几承膺德选, 时盖十有五岁也。 周折中度, 应对合礼, 宫中咸曰: “俔天之妹也。” 旣选在别宫, 敬受《小学》于府院君, 辛酉五月二日, 册为王妃, 越十有三日, 冕迎于所馆之宫。 后入宫闱, 上奉大妃, 笃尽诚孝, 承事寡躬, 必敬必愼。 变异灾凶, 同予忧惕, 齐鸡周珥, 多所箴警。 遇诸宫则恩礼无替, 待私亲则恩爱曲至, 而至若赐予, 一遵常例, 私亲亦无敢有越分干泽者。 凡予疾恙, 几废寝食, 御膳洁否, 恒必亲视。 癸亥明圣王后违豫, 后夙夜侍疾, 不离跬步, 大妃命之退, 则暂出户外, 不就私室。 时当(祈)〔祁〕寒, 懔懔难耐, 而终不懈, 逮至不讳, 攀号逾礼。 后每以螽斯啬庆为忧, 尝劝予以广储嗣, 淑仪之选, 实从后意。 戊辰, 又罹巨创, 哀毁尽制。 己巳后, 在私第时, 常自处以罪人, 身不御美服, 寝不避冷室, 夏日不进午饭, 常曰: “我之得保有今日者, 莫非圣恩, 尙何敢自同平人耶?” 甲戌夏, 予作长书, 备示悔悟, 仍以服御赠之, 后谦挹不受, 书辞凄惋, 令人感动。 予又以书恳告, 至于三而乃受。 后复正壸位, 益自抑畏, 自元良以下, 抚爱如己出, 帅嫔御, 和而惠, 人皆感而悦服。 若夫妬忌愠怒, 不惟不萠于心, 不作于色, 虽劝之, 不为, 盖其天性然也。 丙子冬, 后与嫔宫, 见于太庙, 我朝后妃庙见, 自此始焉。 庚辰春, 遘疢, 至翼年不瘳, 予尝命参判闵鎭厚兄弟, 出入侍药, 每引见, 辄忧名位之渐显。 内局请设议药厅, 凡三设三罢, 辛已八月, 疾忽亟, 又设药厅。 砭焫罔效, 自知已不可为, 而犹且作气酬答, 至大渐, 精神不少爽, 竟以是月十四日己巳, 薨于昌庆宫之景春殿, 寿三十有五。 尝曰: “吾岂以死生关心哉? 只以疾痛为苦耳。” 又曰: “癸亥国恤, 因遗敎, 丧制无不从俭, 民以大赖。 卽今民力, 非比曩时, 而吾病殆不兴。 若遵此例, 则长逝者, 心亦可安矣。” 又曰: “凡人死后行录祭文, 多有溢美之语, 于死者何益哉?” 呜呼! 备衣衾于内厢, 减例程于祭奠, 用彰后从俭省弊之至意者, 夫岂偶然也耶? 有司议谥法, 施仁服义曰仁, 行见中外曰显, 遂赠谥曰仁显, 陵号曰明陵, 殿号曰敬宁。 卜兆于翼陵南甲坐之冈, 命敦匠之臣, 虚右之制, 长陵是仿。 将以是年十二月初九日葬焉。 呜呼! 今予所撰, 欲以资词臣之志述, 纳诸幽而传诸后, 则敢有一字之过实, 以违后临殁之言? 呜呼! 修短纵有数, 以后之德而无子无年, 何其理反厥常若是欤? 此予之所以不能无怨于天也。 呜呼哀哉!$ }6 |$ ~% v% j; j8 U
3 K% G/ M( M( _
时吏曹判书李畬, 承撰志之命, 而未及属藁矣。 乃上疏曰:
* l4 Z. d+ l+ ]) G御制行录, 宸章炳蔚, 事实该载, 眞可以感动神人, 辉暎千亿, 莫如直以御制, 镵之贞珉, 纳于玄宫, 则其于告幽传永之道, 两无所憾, 乞询摠相而裁处。! r" Y: }. q# H
上不许。 后因诸臣陈达, 仍用御制行录, 而令词臣撰出后记。 至是畬制进其文曰:, d; v% w4 A  d4 @
上始命臣畬, 撰大行王妃陵志, 旣又下御制行录, 俾资叙述。 臣畬谨拜手稽首, 受而读之, 窃不胜感叹涕泣曰: “于戏至矣! 此可以纳诸玄隧而增重, 垂之百代而弥光, 臣何敢措一辞哉?” 遂上疏请以圣录为志, 大臣诸臣, 亦以为请, 上旣许之, 犹命臣畬, 以御志未尽载者, 附记于后。 臣畬又拜手稽首曰: “御志简而该, 如日星昭揭, 无以复加。” 然臣窃伏念, 自昔后妃之德, 播在歌诗者多矣。 若我圣妃, 蹈坎履危, 重正壸位而玉度无玷, 徽音益着, 以成我圣上正家之化者, 实简册所未闻也。 其盛德至善, 臣下百姓, 固有传诵赞叹而不能自已者, 谨演御志余意, 略述其一二焉。 后, 我主上继妃也。 始, 仁敬王后薨无嗣, 明圣大妃亟议于大臣, 妙择令族而立后焉。 其事大妃也, 洞洞属属, 终日不离侧, 夜必二皷方退, 大妃眷爱特甚, 每敎近戚曰: “内殿至诚事予, 无一事不适意, 予自得贤妇, 殆忘未亡之恨。” 又敎曰: “内殿每得本家书, 必于我前拆见, 书中固无可讳语, 而盖其意欲无所隐乎我也。” 及大妃升遐, 后追慕终身不衰, 每语及, 辄下泪。 丙子庙见, 泣涕汍澜, 归语侍者曰: “瞻望圣妃神座, 怳若复承慈颜。” 逮大渐则曰: “吾今归侍大妃, 复何所憾?” 其诚孝纯笃如此。 当己巳初, 群壬乐祸不已, 朝着空虚, 五月丁酉, 后出处私第, 搢绅章甫, 守阙死争者, 累数百千, 旣不能得, 则举国痛冤, 六年如一日。 甲戌, 上大觉悟, 屛黜奸党, 亟遣中使,谕意于后。 始后就第, 卽命锁外门, 虽至亲, 无敢出入, 至是中使以上命, 请得钥匙开门, 后犹不许, 及受御札, 始出付焉, 是四月丁丑也。 己卯, 命入处景福堂, 遂复位号。 戊子, 告于宗社, 命以莫察忠言, 误疑良佐为辞。 六月丁酉, 备仪物申册礼, 大赦下敎, 深陈旣往之悔, 令词臣明白措辞, 布谕臣庶。 旌己巳谏臣, 讨群奸罪, 以谋害矫诬, 或诛或窜, 于是中外臣庶, 下至穷闾僻乡妇孺奴隶, 莫不欢忻踊忭, 奔走相告曰: “惟主上明圣, 我圣妃复矣。” 呜呼盛哉! 是固后德格上下, 以臻兹休, 而我圣上日月之更, 虽万世可仰也。 后旣复位, 宫人或有不自安者, 后待之如旧, 有言前事者, 辄叱斥之, 终不赏一人罪一人, 其大何当死者, 亦为之救解, 人人莫不感悦。 世子讳昀, 聘主簿沈浩女为嫔, 后顾复恩勤, 有愈亲出, 又必随事诲谕, 谆谆不已, 世子亦至诚承奉, 慈孝两尽, 国人莫不闻焉, 宗社无疆之庆, 其在是矣。 呜呼猗哉! 呜呼痛哉!

4 }% T& z5 a# q, Z" ^翻译以下部分:7 t6 C+ c5 A6 u  R

( @$ n6 y0 P7 j% N. O4 H% I
肅宗 35卷, 27年(1701 辛巳 / (康熙) 40年) 11月 23日(丙午) " i* S; J! x  Y3 C& B; Q( Z7 J

, M& L9 l2 k1 C* N○初, 上亲制大行王妃行录以下。 其文曰:! U& D# @7 J: l* }
大行妃, 姓闵氏, 系出骊兴。 有曰称道, 仕高丽, 为尙衣奉御, 始见于族姓书, 自是厥后, 世有闻人。 高祖汝健, 官长兴库令, 赠吏曹判书, 曾祖机, 文科官庆州府尹, 赠领议政, 淸白质行, 楷范搢绅。 祖光勋, 文科官江原道观察使, 赠领议政, 谨厚长德, 克世家声。 考维重, 官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文贞, 蚤岁蜚英, 历遍华涂, 以淸名硕望, 受知三朝。 配曰恩城府夫人宋氏, 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之女。 文正公道德学问, 为世儒宗, 孝、显两朝, 待以宾师之礼焉。 以崇祯纪元之四十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 诞后于京师西部盘松坊之私第。 先是, 天只之梦, 日月生于两肩。 自幼嬉戏, 絶异凡儿, 不与人较争, 不言人过失, 或有论人是非者, 辄笑而不答。 性至孝, 六岁丧府夫人, 哀戚若成人。 自是或鞠养于仲姑洪氏家, 或随文贞公奔逬于田野、岭海之间, 零丁艰苦, 备尝穷厄, 而常侍侧怡愉, 未尝有忧色。 每见时物, 文贞公未及尝, 或于家庙未荐, 则不先尝, 见他儿之食者, 亦必戒责之, 文贞公甚奇爱之, 尝曰: “是儿之贤, 诸子女无能及者。 吾未尝一见其过误之举, 亦未尝一见其有疾言遽色也。” 德性日就, 齐遬庄重, 未几承膺德选, 时盖十有五岁也。 周折中度, 应对合礼, 宫中咸曰: “俔天之妹也。” 旣选在别宫, 敬受《小学》于府院君, 辛酉五月二日, 册为王妃, 越十有三日, 冕迎于所馆之宫。 后入宫闱, 上奉大妃, 笃尽诚孝, 承事寡躬, 必敬必愼。 变异灾凶, 同予忧惕, 齐鸡周珥, 多所箴警。 遇诸宫则恩礼无替, 待私亲则恩爱曲至, 而至若赐予, 一遵常例, 私亲亦无敢有越分干泽者。 凡予疾恙, 几废寝食, 御膳洁否, 恒必亲视。 癸亥明圣王后违豫, 后夙夜侍疾, 不离跬步, 大妃命之退, 则暂出户外, 不就私室。 时当(祈)〔祁〕寒, 懔懔难耐, 而终不懈, 逮至不讳, 攀号逾礼。 后每以螽斯啬庆为忧, 尝劝予以广储嗣, 淑仪之选, 实从后意。
. R+ y! f# b. I' w8 }; b

" }" u: T# F# `: l* V8 s意思是说:  [! E. [: E/ s8 P+ r* B
9 _+ x2 K2 r2 |" K) h9 K6 B# [3 y
肃宗27年 1701年 康熙40年 11月 23日  p; k' l, n) a( \
: H4 D4 I+ ]+ Y$ A
刚开始,肃宗大王亲自撰写大行王妃行录给众官员。文章写道:0 O- X+ r7 O6 Z1 y' F3 s/ q) a
- [2 Q. z2 J! J/ T6 o; e% r; j" z- B8 I
大行王妃, 姓闵,籍贯骊兴。祖先为闵称道, 在高丽朝为官, 任尙衣侍奉高丽王, 记载于闵氏祖谱中,从他之后,闵氏每代都出人才。闵氏高祖是闵汝健, 官居长兴库令, 后被任用为吏曹判书,曾祖闵机, 考取文科试,官居庆州府尹, 被任用为领议政, 为人清白,行为端正,是众人之楷模。祖父闵光勋, 考取文科试,官居江原道观察使,被任用为领议政, 为人谨慎厚道,品德优良,家族声誉很好。父亲闵维重, 官居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  谥号为文贞, 早年扬名全国,以良好的声誉,在孝宗、显宗及肃宗三朝为官。配偶为恩城府夫人宋氏,宋氏是议政府左参赞赠领议政文正公浚吉的女儿。闵妃之父闵维重,人品和学问都很好,在孝宗大王和显宗大王两朝,都被先大王以王者之师的礼仪相待。闵妃于崇祯纪元之四十年(1667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丁卯午时,出生于汉阳西部盘松坊的闵氏私宅。之前,母亲做胎梦,梦见日月出于两边的肩膀。闵妃从小时候开始,玩乐的姿态就与一般孩子不同,不跟人计较,也不说别人的过失,有时候有人谈到他人是非,都是笑着不说话。她生性孝顺,六岁时丧母,悲痛懂事的样子和成年人一样。后来就被寄养在堂姑母洪氏家里,有时候还会随父亲闵维重去田野间和沿海视察,环境艰苦,也很孤独,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在父亲身边还是开心平静,没有忧伤的神色。每次见到时鲜的食物,若是父亲没吃,或者是家人没有让大家吃,她从不先吃,见到其他孩子吃,就会责怪他,父亲闵维重特别喜欢这孩子,曾经说:在我这么多子女中,没人能比得过这孩子的贤德,我从没见到过她有失误之举,也没有见到过她对别人疾言厉色。闵妃的品德早已养成,举止庄重,没多久就受宫内选秀,当时是十五岁。应对重重考核,应对都合乎礼仪,宫中考官说:这是天生的王后啊。[按:典出《诗经·大雅·大明》,以天仙比拟王后或是公主。]闵妃受选后住在别宫,跟随父亲闵维重,恭敬学习《小学》,在(1681年)辛酉五月二日, 被册封为王妃,十三日之后,在所住的宫内举行迎亲礼。进宫之后,侍奉明圣大妃,诚实孝顺,凡事都亲自做,对明圣大妃尊敬又很谨慎。若是遇到变故灾厄,与肃宗大王一起担忧,总是列举古代贤臣事例,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遇到宫中各位大长辈,则是施与恩典,待之以礼,对待娘家亲属,则给予恩典和爱护,但到了赏赐时,就按照宫内惯例,娘家亲属没有敢于犯法惹事的人。凡是肃宗大王生病,身体不好的时候,往往废寝忘食,吃的食物如何,都要亲自察看。(肃宗九年即1683年)癸亥年明圣大妃身体不好,闵妃日夜照顾,不离开半步,明圣大妃命令她去休息,就暂时去室外,也不回自己的处所。当时天很冷,寒风凛冽让人受不住,但闵妃依然不懈怠,到明圣大妃辞世之时,则悲痛的大哭。闵妃总是担心王室没有继承人,曾经劝肃宗大王多召女入宫,以生下王子,选定张氏为淑仪,实际上是顺从了闵妃的意思。
6 T  v3 U! E" t9 L8 q3 T

. F* B/ }$ x& O, N翻译以下部分:
+ l5 B4 n' L; X7 k( F# ]9 l) E# _4 K: D9 F
始, 仁敬王后薨无嗣, 明圣大妃亟议于大臣, 妙择令族而立后焉。 其事大妃也, 洞洞属属, 终日不离侧, 夜必二皷方退, 大妃眷爱特甚, 每敎近戚曰: “内殿至诚事予, 无一事不适意, 予自得贤妇, 殆忘未亡之恨。” 又敎曰: “内殿每得本家书, 必于我前拆见, 书中固无可讳语, 而盖其意欲无所隐乎我也。” 及大妃升遐, 后追慕终身不衰, 每语及, 辄下泪。 丙子庙见, 泣涕汍澜, 归语侍者曰: “瞻望圣妃神座, 怳若复承慈颜。” 逮大渐则曰: “吾今归侍大妃, 复何所憾?” 其诚孝纯笃如此。
' B# E. j; @* N! e. o* k

- }1 K" e2 p5 B- I' [意思是说:刚开始,仁敬王后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明圣大妃与众臣商议,很巧妙的选择闵氏家族的女儿要册立为王后。闵妃侍奉明圣大妃,亲切温柔,整天都跟在身边,晚上二更天才离开,明圣大妃尤其喜欢她,每次都跟身边的亲戚说:闵妃对我甚为诚恳,没有一件事不让我满意,我有这么贤淑的儿媳,才开始慢慢淡忘失去大王后寡居的难过。又说:闵妃每次收到家中来信,非要当我的面拆封,信里虽然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话,但就是为了让我了解没什么事是要瞒着我的。到了明圣大妃去世以后,此后闵妃追念一生,每次提到大妃,都会流泪。肃宗二十二年(即1696年,康熙35年)见时,她还在悲痛的流泪,回来对身边侍者说:瞻仰大妃牌位,如同看到她慈祥的容颜。到了临终前又说:我现在就要去大妃身边侍奉她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她诚恳孝顺就是这样的情况。
- Y! \" B* T4 E* c

( q5 A& X$ V- r0 b0 L& @  在上页的剧评中,我们知道了闵氏家族因为在高丽王宫内为官,本身就是贵族,到了太宗朝,太宗娶的是闵氏王后,骊兴闵氏得以兴盛,就更加贵不可言,虽然后来借口彻查孝嫔母子被害事件,杀死了闵氏家族的成年男丁,但仁元王后未被废,仍是世宗大王的生母,最后得以善终,闵氏家族依旧兴盛,一直都是古代朝鲜名门之一。在本页中,引证了肃宗为闵妃所写的祭祀文,从与闵妃多年夫妻的肃宗大王亲自写的言行录来看,至少可以看出闵妃的家庭出身和性格特点。闵妃出自高丽朝以来就十分清正廉明的官家,闵氏世代都出才子,她家祖上历代都出言行高洁的文官。肃宗大王与闵妃有将近20多年的夫妻情分,从叙述闵妃小时候的事来看,肃宗对闵氏家族的事情十分了解,言辞之中充满了关爱,爱妻之心跃然纸上。还有不少细节得以证实:
6 l( k2 w, X* i, |2 T% n9 j! G, J
, B0 K5 S, c2 c2 F4 p+ Z8 h·闵妃家学渊源
) o( I) Q& I9 f! R* W) s% y# K; b

: Z9 q8 H, _  l+ N  高祖闵汝健是吏曹判书,相当于现在负责人事任免的部长级别的高干,曾祖闵机是文官出身,任领议政,祖父闵光勋,是著名的才子,又任任领议政,都是正一品的高官,位极人臣;父亲闵维重也是德才兼备的文官,再加上闵氏家族一直都是朝鲜名门,家族中尤其出王后。在仁敬王后去世后,明圣大妃选择闵氏之女立为王后,其实是有所考虑的,既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女子,又要注意到王后的家族声誉。闵妃家族中历代出才子贤臣,母亲宋氏是才名显赫的当世大儒宋浚吉之女,母家也是出自大家,单从家学渊源来看,闵妃的实际文化水平就较一般两班贵族女子要高,再加上从小就有贤德之名,就更加符合王室甄选正妃的要求。从肃宗大王的叙述来看,明圣大妃其实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政治家。闵妃从小就有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说人是非,凡事以长辈为先的言行举止,是作为大家族长媳的优良品质。明圣大妃为肃宗大王挑选的女子,其实是一位心地纯善,品行端正的贤淑女子,正适合担当王室正妃。
( s" \" C& K; n
. a1 D9 E/ G/ x- |/ X; f·肃宗大王与闵妃既有夫妻情分又有亲情) Q6 m0 B' m6 @7 o5 t

3 @$ ]8 y3 a- c% L8 R7 S# k7 L6 y4 f# }  从肃宗大王亲自撰写行状录来看,其中清楚的说明了闵妃的父母所属。按照李朝时代的惯例,正妃被册立后,父亲要被封为府院君,母亲要被封府夫人,若大王是过继而来的子嗣,则大王生父要被册封为大院君,生母被封为府大夫人。从闵妃家人被册封的情况来看,原来,被追封为府夫人的是闵妃生母宋氏,宋氏是肃宗最为尊敬的老师宋浚吉的女儿。这样一来,就可以断定:原来闵妃是肃宗最尊敬的老师宋浚吉的外孙女。我们在之前的剧评中,已经看到过肃宗在被册封世子前后受教的情况,向显宗大王夸奖肃宗大王有王者之风的元子辅养官就是宋浚吉,在此再次引用记载和解释:4 j- {- m/ X, ^: p/ N- l4 Y

, ?6 o2 y- T. G! ]
显庙奇爱之, 特简朝臣, 以宋时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寿恒等为元子辅养官。 显庙引见浚吉, 命内侍召王出, 王向浚吉再拜。 浚吉拜贺于上曰: “元子揖让拜跪, 凿凿中度, 若非天成, 何以如此? 宗社臣民之福也。” 丁未正月, 册封为王世子。

# n5 N( T  ?) s0 Z. Y& m2 W! L: B意思是说:故显宗大王特别喜爱肃宗大王,特地选了当朝大臣宋时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寿恒等,作为当时还是元子的肃宗大王之辅养官。故显宗大王召见宋浚吉,命令内侍官召肃宗大王出来跟辅养官见面,肃宗大王向宋浚吉行拜礼,拜了又拜,以示尊敬。宋浚吉就向故显宗大王祝贺进言说:元子行作揖跪拜之礼,确有王者风范,若非天生如此,怎会有如此风度?(有如此储君)这是国家和子民的福气啊。就在丁未正月, 李焞被册封为王世子。
/ O( ^0 V2 B6 _+ @3 S, N9 x2 b  n2 s( D
  从这段记录来看,肃宗大王的老师宋浚吉自从见到肃宗大王就很欣赏,对他印象很不错,就是因为宋浚吉的夸奖,让显宗大王决定提前册封肃宗大王为世子。再后来还有宋浚吉与肃宗大王师生对谈的记录,足以可见,在众位元子辅养官中,肃宗大王的个性与当世大儒宋浚吉接近,师生最为投契,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由此可见,肃宗大王与闵妃,两人的感情中既包含有夫妻情分,又有肃宗对于老师宋浚吉的追念,难怪肃宗对闵妃如此深情。3 z& d6 r' e$ L; \0 s
5 X6 ^5 D1 D+ d7 V* D  S
·闵妃与明圣大妃感情深厚
0 A1 m/ V6 B* L+ }4 \/ q% S: i( r% i7 z# l9 n; r
  从肃宗大王对闵妃的叙述来看,闵妃在宫内不仅言行举止十分得体,善待宫内众人,尊重大长辈,对自己的婆婆明圣大妃也很孝顺。肃宗接连列举了几件小事,可见这几件事给他印象多么深刻。闵妃能做到事事让婆母明圣大妃满意,凡事都不瞒着明圣大妃,随时侍奉在侧,在天寒地冻时守护病重的明圣大妃,寸步不离,即使是明圣大妃心疼她辛苦,要她去休息,也不肯离开,这样至诚至孝的行为仅仅凭借孝顺的心地,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由此可见,闵妃与明圣大妃的感情,不像是婆媳感情,更像是女儿对母亲的亲情。从肃宗大王的叙述中,我们得知闵妃六岁时就失去母亲,从小就没有母亲,孤独的长大,因此比别的孩子早熟懂事,入宫时仅有虚岁十五,此后,明圣大妃就如同她的母亲一般,得到她细心照顾,事事都亲力亲为,毫无怨言。再加上肃宗专宠张氏一人,闵妃非常孤独,也可以说,明圣大妃与闵妃婆媳二人,是相依为命的。这样相依为命的感情比亲情更加深厚,是无法被离间的。一旦其中一人辞世,另一人必定十分思念,这就是闵妃在多年之后为大妃上香时,想起侍奉婆母明圣大妃过往的种种,依然悲痛流泪的缘故。$ Y" m# v% X, L7 X0 i& B$ Y& h

4 h( S8 g" Q& K; h" v$ M2 B$ v9 U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被闵妃视为母亲的明圣大妃重病在床,她当然是心急如焚。看到揭发信,自然是想要尽快查明,在这样急切的孝心之下,再加上担心害怕,闵妃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她将闵氏的亲属召来商议此事,这一来,不论发生什么,只要此事败露,肯定要牵扯闵妃娘家闵氏家族的人。闵妃判断错误的另一件事是,在肃宗大王询问闵妃相关事实时,因为担心明圣大妃,再加上遭到诬陷,心绪不宁,闵妃并未据实以告。这样一来,就是没有诚实回答大王的问话,给义禁府降罪,提供了由头,也是受人以柄的错误做法。剧情发展到现在,虽然闵妃没有怪罪同伊和郑尚宫,可是两人心里都很不忍。以郑尚宫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在宫内监察部多年练就敏锐的政治触觉,立刻就意识到将有大事发生,她要同伊不要再去查这件事,还担心同伊和自己都会牵涉其中,可是此时的同伊想起前后发生的事情,认为投毒的主使者绝不可能是闵妃,非要以己之力,查出真相,还她清白,要为闵妃讨个公道。就这样,同伊开始了监察宫女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调查。
, B" ?5 W9 n1 {2 d; h( |5 F, v+ K5 E/ P& C9 G
  在调查之前,同伊依然不肯死心,还是相信张嬉嫔的道德水准,非要见见张氏不可。到这里为止,同伊依然相信张氏的良知未泯。她在就善堂前奋力呼喊,非要见见张氏不可。虽然遭到阻拦,但是张氏还是见了同伊。此时的张氏已是志得意满,看到同伊急切的样子,内心冷笑,表面上却说听不明白同伊的话,还警告同伊不要再介入此事,否则会受到牵连,也获罪被惩戒。这样说来,这时候张氏已经准备登上正妃之位,并在准备上位后内命妇的大清洗。写到这里,不禁打个寒噤,同伊就要大祸临头了,还不自知,依然秉持一贯的个性,凡事都要查个水落石出。在此标记:可怜的同伊,就要遭殃了,各位观众,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看同伊的受难历程。/ ]$ L* ~# A7 X& c1 P2 k+ h

2 E  m6 D/ R3 }' c7 ~, A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年轻演员李素妍的演技出色,李素妍当年与韩孝珠同期出道,同时出演尹导演四季系列作品之[春日的华尔兹],以此为契机,接的戏都是磨练演技的作品。这些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后来的复仇剧[天使的诱惑]中成功扮演复仇女朱雅兰,获得观众肯定来看,李素妍的复仇演技在演绎个性复杂的人物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磨练,有了长足进步。这一次在古装同伊中,扮演张嬉嫔时演技大放异彩,从刚开始的聪慧优雅自制到后来的阴沉善权谋到现在剧情中的狠辣决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如同剥笋一般展示主人公的个性与心路历程,层层深入,带来强烈的戏剧效果,愈往后愈加精彩,显示出了李素妍扎实的演技基本功。在古装同伊中,李素妍再遇当年联袂出演的孝珠,多年后再合作,两人都有长足进步,当年个性有所不同,磨练的方式不同,演艺之路也不尽相同,能在李导演的这部古装戏中各自展示演技水准,会成为日后韩国小银幕的佳话。
2 M4 b8 f1 H+ I" p& J/ y
- l9 N7 W3 p, G& F  话题回到同伊的调查中,在同伊调查时,天寿就已经提醒过她,不要介入夺宫之争,作为局外人,天寿看的很清楚,闵妃与张嬉嫔之争,不论谁得胜,都会牵涉到一大批人,作为同伊如同兄长一般的亲人,他不希望同伊因为夺宫之争受到伤害,可是同伊不听,认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非要帮闵妃彻查本案,这样一来,天寿为了保护同伊不受伤害也不得不涉案调查。同伊在自己的直属上级,也是监察部最有经验,最为明断的郑贵礼尚宫那里,也得到了同样的忠告,郑尚宫鉴于丰富的宫内斗争经验,感受到了将要承担的压力,她也不希望同伊再介入此案,可是同伊依然不听,还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要继续查案。在此时,同伊的亲人和上司都给了她同样的告诫,他们都是出于保护同伊,也要自保的想法,不要同伊继续涉案调查,但是同伊有她自己的路,若是轻易被人影响,就不是崔氏同伊了。
. u1 K' ^( C& f4 a
9 }  {2 i* a7 C" p, m: J与此同时,肃宗大王也是坐如针毡,他去见到涉案的两位嫔妃,闵妃含泪辩白,说自己不知情,只是根据举报信,出于保护明圣大妃的想法要监察部秘密调查此事;而嬉嫔张氏更是含泪喊冤,不但说自己无辜,还列举之前被污蔑的音变和汤药一事,说自己又被诬蔑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有不同的说法,这情形类似于罗生门了。两个人一齐喊冤,而母亲已经病危,时日无多,这是关乎亲人性命的大事,不可能草草收场,所以肃宗大王对两个人的说法都不信任,他还是依照老办法,找来了徐龙基查案,没想到正中张氏下怀。跟在肃宗日子久了,张氏对肃宗大王有可能做的事情非常清楚,所以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在张氏意料之中。徐龙基一出手就是要带人搜查,他要去的地方肯定是许医官的家。于是张氏的兄长张希载大爷派人在许医官里布了局,放了换钱票,相当于现在的现金支票,可直接提现。票据是与闵氏家族合作的朴氏商团提供的,这样一来,闵妃就脱不了干系了。剧情发展到这里,闵妃获罪的证据已经确凿,几乎就连徐龙基都要认为投毒是闵妃所为,同伊还是不放弃,继续调查。与此同时,吴润带人抓走了闵妃身边的宫人,并将闵氏家族中闵妃的家人抓人拷问。
/ F- b! Q$ o( b+ s6 F  ^+ w( S! @3 {/ N8 U3 B
在叙述同伊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很有趣的小细节,在同伊上街调查时,路遇张氏生母尹氏和掌乐院负责官员老吴的妻子带着侍女一起逛街,相遇之时,尹氏痛斥同伊忘恩负义,而同伊则回敬说自己是按照规则办事,并无对不住张氏之处,气得尹氏伸手就要打。之前的剧评中,在分析监察部刘尚宫打同伊一场戏中,我们已谈到过上位者发怒要打人的做法:自己绝不动手,而是喝令身边人行事,意在责罚,若是自己动手,就是动粗打人。这一次,针对尹氏的做法,也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尹氏动怒时,也是要自己动手打人,可见绝不是上位者之选,说到底,哪怕她的女儿张氏如何显贵,她也只能是自己原先的水准,哪怕身份提升为两班,依然有粗野之举,无奈,气质是装不出来。资深演员崔兰,有经验有演技有学历,曾经出演过李秉勋导演不少的作品,非常擅长刻划小人物,这一次在古装同伊中扮演张嬉嫔的母亲尹氏,一改之前众多作品中对尹氏的恶毒描写,而是显出一种有趣的喜剧效果。每次看到尹氏与老吴妻子对撼的场面,都觉得非常好玩儿,这一次,难得两位老妇人要齐心协力打一个人,老吴妻子打的是同伊,可怜的同伊被打,捂着脸站在一边,还没回过神来,英达忽然出现,以他的大个头,一下子就把老吴夫人撞到一边。看到这里,感觉到尹氏是在仗势欺人,竟敢当街意欲掌掴监察宫女。在历史记载中,尹氏确实是个骄横蛮横,肆意妄为的妇人。
以下摘自[朝鲜王朝实录],引用如下:" f& G+ \5 f, d0 O, z7 I, C

. S: L+ g' b5 Y8 C- c, @2 o& d
肅宗 19卷, 14年(1688 戊辰 / (康熙) 27年) 11月 13日(壬午)
# R; p# ]$ U% B& G○校理尹德骏上疏曰:
$ h2 [  g8 {/ H1 w1 ]: V臣自哭班, 进诣都监之路, 适见崇德门前路, 停八人所担屋轿, 臣令堂吏问之, 则乃昭仪母入阙时所乘也。 昭仪母, 卽堂下译官之妻, 乘轿旣云僭矣。 轿而有屋, 僭之尤者。 持宪之官知此, 则宜所禁戢, 臣虽无似, 职忝论思, 目见非法之事, 不可默然。 果发简于宪臣, 使之据法推治矣。 不料此事, 转勤圣虑, 威怒暴发, 处分非常, 加刑定配之命, 至及于宪吏, 臣以首发之人, 难免谴责。
/ a$ Q0 d( i: Y$ `9 |. n! J9 Q: q副校理金盛迪, 亦以书勉宪臣, 引咎陈疏。 上答以勿辞。

/ `1 @$ S$ Z& q. Q) Q; v$ B意思是说:校理尹德骏上疏说:
$ I# {9 Q7 |' y% r( J0 z7 z! t( \# P9 t6 `: @& X' G( p& ?
臣从退朝后, 上都监之路,正好看到崇德门前路上, 停着八人抬的屋轿,臣命令堂吏询问,是张昭仪(张氏玉贞)的母亲入宫乘坐的屋轿。张昭仪的母亲,是堂下译官的妻子,乘坐屋轿是僭越之举。并且,轿中有屋,僭越更甚。执法官吏明白这一点,就应该阻止,臣虽然没有资格去管,但是受王恩领俸禄,看到不法的事情,不能沉默应对。这是执法官员,要依法惩治僭越者。没想到这件事,传到大王这里来,让大王暴怒,给予执法官员非常严厉的处分,给予刑罚又流配,对于执法官员,臣作为首先说话的人,难免被谴责。
4 ^  s/ o- r: h
: L. w8 g0 D% }9 M, ]副校理金盛迪,也上疏支持宪臣,要求引咎获罪。肃宗大王回答别这么说。7 {" i: t. g/ }! ^9 \2 ]2 E

8 g& t) w, j" G0 q6 r  这是引用自校理尹德骏上疏的原文,说的是戊辰年王宫内发生的一件大事:张氏生母尹氏在张氏生下王子时,要入宫照顾女儿,可是恣意妄为,竟然乘坐了八人抬的屋轿,是僭越的行为,轿子中还有屋,僭越更甚,在宫里被执法官员发现,要依法作惩处时,竟然指使随行官员要扑杀官员。事情传到肃宗大王那里,肃宗竟然严惩执法官员,要严刑拷问后流配。校理尹德骏觉得大王处理不公,所以上疏请罪,说要与被处罚官员同罪,其实是在变相谴责肃宗处罚不公。在当时,不仅仅是校理尹德骏,还有不少官员都对此事不满,纷纷上疏,要求同罪,还是在谴责肃宗处理不公道。[朝鲜王朝实录]中对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有详细的描述,因为篇幅较长,在之后的剧情分析中,若遇到尹氏的相关剧情,再酌情引用并翻译。1 l$ Z9 ]+ p5 N/ I5 L: V' `
& i" V5 _" C% g! G. {9 `
在这里专门解释一下八人抬屋轿的僭越事由,按照朝鲜王室规矩,堂下官的妻子进宫不能坐轿子,必须步行,进宫坐轿外命妇的级别,仅有正一品堂上官的妻子被封贞静夫人,并且只能乘坐四人抬轿。乘坐八人抬屋轿在宫内的级别,在外命妇中,除非王命,否则没有外命妇有此殊荣,在内命妇中,除王大妃或者是大王的正妃或者大王的亲兄弟被封大君的王子正妻获得封诰可以乘坐,就只有被过继大王的生母被封府大夫人后才有此殊荣,但历代府大夫人也不敢轻易乘坐,通常府大夫人只乘坐四人轿。尹氏在女儿张氏生下王子后就如此放肆无礼,意图与内命妇最高品阶者享受同等级别待遇,在执法官员问罪之时,不但不悔过,还动用肃宗大王之命,严办了的执法官吏,使得当时两位执法者酷刑后枉死,骄横之态,令人发指。
2 _; U+ `& I0 i9 A+ E, p3 B
7 n- q! f3 [6 e1 S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尹氏的放诞无礼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张氏一派的权利此时开始大张,夺宫的斗争已趋于白热化状态,因为张氏一门设计出的所谓证据,胜负已分,但同伊依然不肯放弃,要继续追查,她要查的就是换钱契。在追查过程中,同伊和天寿发现被确认的商团实力早已大不如前,根本没有能力开出这样换钱契,也就是说商团的书记开了空头支票。商团拥有此权限的书记不可能无缘无故做这样的事,于是同伊继续追查,要查出幕后指使者。跟踪监控的张希载大爷也在布置,他要除掉同伊。终于,天寿在跟踪商团书记时,遇到徐龙基带人抓商团书记,说明情况后急忙去找等候的同伊,而此时同伊已被张大爷指使手下抓住,要灭口,天寿心急如焚,为保护同伊,抓住了张大爷身边的主事者,逼问之后知道被关押的地方,去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待天寿赶到渡口时,张大爷的手下已经在同伊脚上绑了石头,堵住她的嘴,将她装入麻袋,要沉入江中,天寿救下同伊之后,同伊还是回到徐龙基那里,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捕盗将中有张希载的人,会放了商团书记,没曾想徐龙基赶到时,自己的得力助手已受重伤,而商团书记早已伤重不治。
! S4 H0 A; n, d# a2 M9 e5 j0 n1 B
2 d& C6 g2 |( c% X8 i为了继续追查案情,同伊去找了张希载大爷,假意告知商团书记还活着,要张氏停止义禁府对闵妃周围人的调查,其实是为了假意迷惑张氏一门,要赢得调查时间,时间是赢得了,可是太晚了,尽管闵妃身边的尚宫宫女坚持维护闵妃,闵妃娘家的奴婢却熬不住,屈打成招。如此一来,废后已成定局,闵妃深夜去见了两个人:一个是肃宗大王,一个是张嬉嫔。闵妃见肃宗大王,是极其悲伤无奈的,她与明圣大妃情同母女,眼见亲如母亲的大妃被毒害至弥留之际,却无力挽回,还要被废去坤位,当然心痛不已,深明大义的闵妃深知自己已无法再维持正妃的体统,只有提出肃宗大王能达到的要求。看一个即将离宫的正妃最后的要求是什么,就能明白她最关心的是什么。闵妃提出的是要为明圣大妃送终,原来在这个宫里,她最关心的是明圣大妃,她最珍视的是与大妃如同母女般的情谊。闵妃见张嬉嫔,其实是想为身边的人争取一线生机,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牵连身边无辜的人,遭到拒绝后,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意:原来张嬉嫔卑下若此,并不值得自己彻夜难眠,为之痛苦。张嬉嫔虽然明白闵妃的用意,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在她看来,现在已经是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对峙场面了,闵妃的败局已定,无论说什么,都没用了,于是她无视闵妃的请求,并且嘲弄了闵妃是最后一次说这样的话。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的最好,张氏绝对没有想到,她的话在若干年后要轮到肃宗大王为保护闵妃,对她这么说。也只能说,历史是奇妙的,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位置,在不断被调换。话题回到剧情这里,在闵妃苦苦哭喊之时,明圣大妃终于去世。
1 r: h; B) O. v8 W) }$ i3 h  y

2 G0 W6 u7 d. }' x$ G/ L) [$ p19-20集是一个分水岭,到了这里,张氏与同伊的感情彻底破裂,从之前张氏对同伊欣赏不已,提拔同伊,给予机会,期望同伊知恩图报,到现在两人因为投毒事件已势成水火,观众从张氏的眼神中看到了深切的怨恨与嫉妒。说是怨恨是因为张氏命令同伊停止调查,同伊不但不理睬,反而更加发奋调查,要帮助闵妃,说是嫉妒,是因为这两集里肃宗大王与同伊的小粉红继续出现,而且发展到了不小的程度:同伊成为唯一能为大王分忧的女子。只要肃宗大王见到同伊,听她说话,就会心情好,继而忘记烦恼,哈哈大笑,可见同伊对于大王情绪的影响有多么大。张氏见到的就是大王站在同伊的身边开怀大笑的情景,顿时泪盈于眶。聪明如张嬉嫔,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王的心早已不在她这里,转到了她一手提拔的奴婢出身的同伊这里。从张氏眼神中,观众能发现的是绝对的独占欲,对于一个人的爱与独占的想法当然可以共存,但是张氏的感情中包含了太多的欲望与野心,因此害人害己,累人累己。. Q/ n9 ?& [8 l$ L" H2 p

9 Y/ {9 o. ^* [; X! Q在19-20集,太多人都在说崔同伊与张嬉嫔,这对被朝鲜第一神算金桓称为光与影的终生对手的崔同伊与张玉贞友情破裂,但其实真正能被称为终生对手的就只有闵妃与张嬉嫔而已。因为野心与欲望,张氏的人生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盛宴,但盛宴的终局是镜花水月。因为仁厚与诚孝,闵妃的人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之后,注定是生荣死哀。这两位宫女子的人生都是悲剧,但是结局因为要求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在20集的最后,同伊终于在艺妓教坊找到了商团书记临死前托付的书信与酬劳,这是涉案最重要的证据,正当她欢欣不已,拿回监察部时,却听到郑尚宫带来的坏消息:明圣大妃已经去世,废后已成定局。镜头定格在同伊错愕的表情上,预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下集分晓。; P) v4 z# v, N. B5 [! X& t& Y. ]. U

  _: H& m! U8 ^7 _0 A3 G在以后的剧情中,张氏要夺宫掌权,届时我们还会有更多机会翻看史书中关于张氏和其家人的记载。在此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下周再见。

8 z8 T6 R0 B4 ?8 ?0 W/ `- U! P; m' x  y9 B
[ 本帖最后由 wendy0608 于 2010-7-18 19:3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韩剧社区 ( 蜀ICP备14001718号 )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24 03:17 , Processed in 0.04824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