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绝转载引用
7 d C8 c; V0 N7 S/ c+ g- O' m# r% k6 P; ~, {
同伊 殊途同归
k- P4 k7 y3 @4 V T
; Z5 [' `) f2 K4 k, @! N/ b( S, s第十三页 重逢+ h- D( i- v+ j# \
2 Y1 J C( o7 {6 d: }6 u
日间,平安道义州城的土路之上,捕盗大将张希载正乘坐四人轿,得意洋洋往前去,路边有一女子,望其后忽然大惊失色,掩面背对张,引得张大爷起疑。原来,这就是同伊,时隔数月之后,伤愈后的同伊居然在养伤地再次遇见张希载,这真的是难以言喻的恶缘。正在同伊吃惊之际,又路遇商团卞氏,卞氏眼见同伊提着包袱,认为她还是想要逃跑,于是又开始诘问。同伊此时已在城内见到张希载,明白在这边境城市遇到捕盗大将张希载,绝非寻常事,而是将有大事发生,又打消了离开的念头,想要将张大爷的目的查清楚,回答卞氏的问话就十分为难,正在吞吐之时,沈云泽突然出现,一手夺过同伊的包袱,说是自己要换洗衣物,要同伊给找的。这样一来,才解了围,卞氏虽然不满,也就不再追问同伊,反而瞪一眼沈云泽,没有多说什么。6 f) Q" x/ D/ t# V% w" ]9 L
5 O# A5 Y A/ y+ V. x& C7 d; F
同伊蒙过卞氏,回到室内,这才长出一口气。经过此事,沈云泽与同伊才开始真正认识对方。原来,他们在集市之上斗嘴说的话,都是真的,并未欺瞒对方。此时,沈云泽才敢确信同伊真的是监察宫女,想起自己的处境,想要帮助宫女同伊。那么,张希载为什么会来到边境城市义州,义州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让各方都如此关注?来看[朝鲜王朝实录]中的相关记载,这是在世宗大王时对于朝鲜各道各地的相关地理位置以及军事要义所做的整理: V8 s8 D# C* z
- G; U7 _( G1 k7 m- x. b0 J1 N
地理志 / 平安道/ (义州牧)4 q0 F& u( q5 `: `) A3 i
3 K7 L8 `, Z" {* z1 ~
⊙ 义州: 牧使一人, 兼本道中翼兵马; 判官一人, 亦兼中翼兵马。 译学训导一人。 本高丽龙湾县, 又名和义。 文宗八年甲午,【宋仁宗至和元年。】契丹始设弓口门, 改为抱州。 睿宗十二年丁酉,【宋徽宗政和七年。】女眞攻取辽, 刺史常孝孙, 与都统耶律宁等率其众, 泛海而遁, 移文于我宁德城, 以来远、抱州归我, 我兵入其城, 收拾兵仗钱谷, 王悦, 改抱州为义州防御使, 推刷南界人民以实之, 鸭绿江为界, 置关防。 高宗八年辛巳,【宋宁宗嘉定十四年。】改为咸新, 恭愍王十五年丙申,【顺帝至正十六年。】升义州防御使为牧, 十八年己酉,【大明洪武二年。】置万户府左精右精忠信义勇四军, 上副千户掌之。 本朝太宗二年壬午, 始置判官, 戊子, 以静州及威远鎭来属。 大川曰鸭绿江。【在州西。】四境, 东距朔州九十七里, 西距鸭绿江暗林串二十里, 南距麟山二十三里, 北据鸭绿江。 户五百三十一, 口一千四百九十八。 军丁, 翼军三百三十六, 守城军二十一。 入鎭姓一, 张。【化宁。】威远入鎭姓五, 白、【白州。】任、柳、卢【丰州。】徐。【光阳。】静州入鎭姓五, 金、【延安。】尹、金、【平山。】金、【金海。】赵。【忠州。】垦田七千一百七十八结。【水田止二十结。】厥土多塉,【鸭绿江边土肥。】风气寒, 俗好山猎之利。 土宜, 黍、稷、菽、麦、桑、麻、楮、莞。 土贡, 狐皮、狸皮、水獭皮、漆、芝草。 药材, 白鲜皮、柴胡、白附子、芎穷。 磁器所一, 在州东横山里。【品下。】邑石城。【周回二千八百二十步, 内多井泉。】馆一, 义顺。 关防十四处, 内梁直四、九龙渊、三歧吾江、义顺馆西口子、十库洞中、水口、方山、金洞田洞中、淸水、驴駞滩中、仇宁、俭同岛、暗林串、弥勒堂。 烽火六处, 城内统军亭、【东准水口, 南准威远古城。】水口、【东准金同田洞中】金同田洞中、【东准驴駞滩中。】驴駞滩中、【东准延平。】延平、【东准昌城甲波回。】威远古城。【南准麟山刀山】所领牧一, 定州。 郡七, 麟山、龙川、铁山、郭山、随川、宣川、嘉山。 县一, 定宁。
& k- ^ D% Z; A7 }4 u) e9 K
1 }% [. _* G9 J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义州其实是各方都关注的朝鲜边境军事要地,各朝各代都很重视,改朝换代之时,尤其是兵家必争之地。同伊因为养伤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是难得。在同伊与沈云泽商议对策之后,沈氏立即以自己两班又是儒生的身份要向朝廷上奏,写了上疏与信件,交给了义州县监,要县监替他送去汉阳,意在向朝廷禀报张希载的不法勾当。沈云泽除去其两班身份不谈,是个很有趣的书生,有趣到虽然粗通汉语,但却无法熟练对话,在混入张希载商谈的妓房之前,还在看汉语对话的书,我看后忍不住大乐,这编剧还挺幽默的,塑造了一个这么搞笑的人。可见,沈氏并非十全十美,而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出勇气来面对的两班儒生,他虽然表面放诞不经,但依然流着祖上遗传下来的儒生的热血。沈云泽在请求雪伊去了解张希载与清朝特使对话遭拒之后,只有自己混入。他迷昏了前来做翻译的译官,自己取而代之,可是却翻译的结结巴巴,就连发音也不准,这样一来引起了张希载的疑心。要知道张氏家门虽然因为张禧嫔被封为正妃开始兴盛继而显贵,却依然是一个世代为译官的家族,来人能否翻译,翻译的好不好,一下就能听出来。于是期期艾艾的沈云泽被张大爷给赶了出去,张大爷要自己翻译。因为这样,沈云泽没听到后面的话,就要被灭口,而且张大爷也下令要彻查沈氏的真实身份。而后,张大爷的人查出沈云泽就是因为废后事件上疏而遭到流配的儒生,因为张大爷觉得沈云泽这名字很耳熟。此前,因为废后事件拍的过于平静,不少追片的中国观众都觉得奇怪,看起来很平静,难道废后事件有不少人反对吗。按照史实,废后事件在当时的朝鲜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儒生的激烈反应,相关记载在这里:; d7 n6 y8 _1 c9 f G# A; B* n
+ S( b2 M: d: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1日(丙申) - _% C- {3 T3 g% o3 F' g! Y9 A
3 ]" } P3 i+ @' g, c9 E" \○太学生金昌锡等及生员赵明善等, 上疏谏废妃事, 政院不纳。
7 h, Q) N& j6 u, g. r* V5 r4 o, v【史臣曰: “诸生前后上疏者, 殆累千人, 承宣居出纳之地, 不能驳还严旨, 辄以是斥退儒疏, 此固承宣之失也。 然诸生虽怀进言之诚, 亦有畏罪之心, 徒欲张皇大槪, 以夸传耳目而已。 终不能直责喉司, 使之登彻, 此则诸生之过也。”】 3 Z( V" x! ^# f. C/ ~
意思是说:" Z# R$ _6 N. [: M* v
2 f, x/ n* p9 C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1日(丙申)/ o8 F% B* X8 j
9 t$ Y0 @/ d9 ^; j太学生金昌锡等以及生员赵明善等人, 上疏为废妃之事不平, 承政院不予采纳。2 M% S7 o, g2 N; V
) Z0 P3 X, }; E1 y- ]: m5 I# P
【史官说: “众多儒生前前后后上疏的人,大概有一千多人,承政院作为接纳谏言之地,不能够驳斥大王的严辞之教旨,还要斥退儒生的上疏,这是承政院的过失。但是众多儒生虽然有进言的诚意,但也有害怕被怪罪的想法,只有张皇的样子而已,做这个也只是装个样子。最终也不能说出一针见血的道理,使得肃宗大王顿悟,这也是众多儒生的过失。 ”】
4 w9 O$ a: d6 ^6 Q r
8 d8 [9 Z0 T' L; u除了千人上疏之外,还有绝食示威,虽然后来被弹压,但毕竟已经上了史书,并非小事。具体记载看这里:! w7 y/ M2 v/ `" f% d5 g8 }4 |; M
! ?; m1 p% _4 `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3日(戊戌)
) ~9 M8 c- \$ K7 U6 l/ p" h. T3 Q9 f6 n5 \
○戊戌/成均馆斋生, 不入食堂。 同知成均沈梓、柳命天, 大司成李玄纪, 入守圣庙, 问于诸生。 诸生对曰: “忝居首善之地, 目见国家非常之举, 不胜痛迫, 再度封章, 而格于喉司, 终不得上, 兹不敢晏然居斋, 相率而退。” 上曰: “禁令至严, 疏虽不入, 已伸在我之情礼, 其劝入之。” 儒生遂入斋, 盖以此自说于人也。
2 L: f& I3 n) x% i( u+ P G( d意思是说:4 D/ B* c9 G# B' \! i
7 ^* b( U3 ]) g
肅宗 21卷, 15年(1689 己巳 / (康熙) 28年) 5月 3日(戊戌)
/ g- o, I t' o5 g- Z/ m6 \0 v( x. q9 _5 u! O' z- t; Y0 _ ]7 Y& Y
五月三日这一天,成均馆的学生,不进食堂吃饭。同知成均沈梓、柳命天, 大司成李玄纪, 进入圣庙,去问诸多学生。学生回答说:“惭愧的住在最好的地方,眼见得国家有不正常的举动, 非常痛心,正妃被废,但是又不允许说,终究不能上疏,但也不敢随便吃饭,于是相继退出。” 肃宗大王说: “禁令虽然这么严格,上疏虽然不被允许呈上, 但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去劝说他们吃饭吧。” 于是儒生进入食堂吃饭, 就以这个说法告诉别人。3 E8 ?# r$ l; l- {" ?9 k& M
* Y* X, W; H7 E, _$ ^5 K6 J可见,废后事件的影响比较大,尤其在崇尚正统的儒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张氏家门和张希载一时之间成为朝鲜儒生鄙视的对象。张氏在如此逆势潮流之中要大张权势,显然不容易,所以才会同意兄长张希载加快立嗣步伐。张希载急于促成册封事宜,对清廷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承诺应允,可清廷使臣也不是吃素的,一口就要[誊录类抄],张希载傻了眼。若是以世子册封为代价,显然清朝不会要不入眼的东西。那么,清廷要的究竟是什么,看书名可知,誊录是书名,全名为:[备边司誊录],类抄是说相关部分的摘要,那么[备边司誊录]究竟是什么书,能够作为这样的政治交易代价?来看这里的相关解释:
# h/ X B4 L: x
6 B2 R! |- ]( Y% x- ^4 E0 ?《备边司誊录》其实就是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李朝的一个官衙日志。《备边司誊录》共二百七十三册,记载了当时备边司讨论、决定和处理国家各种事务的内容。备边司自创设以来,誊录了从光海君九年(1617)到高宗二十九年(1892)共276年间的国家事务处理记录。我们现在看到的《备边司誊录》,是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于1952年整理刊行的。# r7 M: O' i( i/ J3 y$ u; F. _
# S/ O0 y: D% F5 w一.阙漏 其中光海君、仁祖等时代有部分缺失,但整体上基本保持完整。
3 Q1 p) g) N8 o; \. m# Y6 U5 ^' @7 o' c0 W0 @7 C( l0 O
二.纪年 《备边司誊录》采用的是日记形式,全用干支纪年。. W; j: x. ^5 d# u [0 G
; z! k1 K* y+ Y: s1 C三.座目 一般是在每月朔日时记录领议政等官、堂上官、郎厅臣的职位和名讳,这叫做“座目”,就相当于会议列席记录。7 B) p3 N. B6 m. Y' \; X
5 j. f. D3 K- h; p! W! t四.体式 以日记载相关启、议、疏奏。* j. _6 b$ y; \8 U7 |( y7 |
0 f9 \) {7 g& ]# b, W/ b五.别单 对于重大事件,备边司以“别单”形式予以记录,并将重要的处理意见和安排抄录下来,形成“事目”,这实际上是政府公文备忘的一种方式。
" Y1 Y1 u; H+ ]$ ?" B' M0 m
! {) L8 L/ p! J备边司是李氏朝鲜在内忧外患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政策性反应,这个机构的设立适逢其时,并一时成为国家的核心决策机构。《备边司誊录》的价值很大,我们可以从中整理出当时半岛的军事、经济、外交等种种史料,甚至是民间微小的事情,它也有记录,( C) t$ U1 ?2 K
! r, J! v# B- |# ~3 b% k. ^# Y8 q
第二百册纯祖十年庚午正月一条:' E' [' s; c }
/ B1 m: w- ?( M7 ?
庚午正月二十三日 以全罗监司李冕膺状 启 咸平县人物淹死事 传曰 闻甚矜恻 元恤典外 各别顾助 如有生前身还 布并荡减事 庙堂区划分付
% ^( [! K e2 B$ `$ D& t ^6 v! d& t' c
由此条可知《备边司誊录》记录之详细入微。现存的《备边司誊录》通过对其阙漏、纪年等问题的讨论,可以知其并非是原貌的保存,而其整理的痕迹也透露着历史的真相。
' K( I8 O' ]9 L0 J0 k3 e 从以上对《备边司誊录》的解释来看,这部书实际上是一部古代朝鲜行政军事机关的行政文件以及大事件相关资料和日志汇编,相当于我国的政要记录,但是更为详尽完善。虽有年代缺失,但仍不失为一部政要全书。而清廷索要的[誊录类抄]则是相关边境军事方面的摘抄,清廷处心积虑想要知道的就是朝鲜行政军事方面的政策和实际情况,若是张希载真的出卖了国家机密,那么这样的誊录到了清廷相关人员手中,朝鲜就如同是清廷的囊中之物,张希载也就是个卖国贼。先不说出卖国家机密的可能性,单看张希载的所作所为就不高明。肃宗朝时,在我国相应的时代是康熙朝,那时尚无军机处,举凡大小事都由皇帝本人决断;康熙爷是个善权谋,懂怀柔之法又能施以武力压制的皇帝,各从属国的君主,储君或者是边境之地王爷以及宗教领袖的册封,都要经过他的权衡与谋划,旁人不得妄议,任意提议者还会遭到斥退。因此可见,张希载找清朝使臣,还许以任意条件的话,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力。- B a3 s* O- ^7 d2 v0 g" a
! f* z9 E2 F# @2 N 看过张大爷的不智,再看沈云泽的大智。不论怎样,张希载还是查出了沈云泽的身份,继而截住了他要送去汉阳的信,由信中了解沈云泽与同伊的计划,于是沈云泽被抓了起来,要被灭口。而此时的同伊在边境小城义州依然不改监察本色,又混入妓房,意图探究实情,却被张大爷的手下发现,她只有推说是妓房的使唤丫头,可是这说辞也被雪伊和手下识破,要将她捉拿见官,就在同伊说出自己的姓氏名讳之时,想要解释,却一下子被敏感的雪伊发现是同周的妹妹同伊,惊喜的她一把抱住了同伊。多年后再见,还是在义州妓房重逢,两人都惊喜不已。张大爷的属下听到雪伊如此惊喜的呼喊,也就不再追究,同伊这才脱险。由此,埋下一个伏笔: 同伊是同周妹妹的事实,是被张希载手下听到的,若是追究掌乐院同周为谁,日后同伊成为后宫之时,必定要引起大祸。
! k" M6 \9 a6 K# x# J/ c+ R1 _$ f; [" b1 A, ]
话题回到同伊查案这里,同伊要回汉阳,是为救国家,救天下人。先别说救别人,同伊自己也遇到了麻烦,在她收拾包袱,打算离开卞氏宅邸之时,刚好被卞氏发现,两人争执之间,被前来议事的张希载撞见,同伊看到张大爷捂着心口,吓一大跳。此时,重逢已经彻底兑现,同伊与张希载和雪伊两人的重逢,可能现在观众与剧中人物都还不了解,却关系到同伊日后的命运。张希载对于同伊,当然是咬牙切齿,看到怎么杀也不死的丫头,一口一口咬死她的心都有了。就如同张希载自己所说:哪怕是男子也不能引起如此他怒火,同伊可真是个命硬又狠毒的丫头。其实,在历史上,张希载恼恨同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直到同伊入宫之后,还有张希载意图毒杀同伊被政治集团内部的人狗咬狗,检举揭发的事实记载,来看这里:
/ Q @' I3 {5 F; W! s
3 x) t8 o* X+ R! I1 S7 `肅宗 26卷, 20年(1694 甲戌 / (康熙) 33年) 3月 29日(丁卯) " y* z- U, Y+ x* }$ J
○丁卯/平明忽有三人, 直入差备门, 上变书。 上, 下其书于鞫厅, 縳其人, 使金吾郞押付本府。 其人姓名, 金寅【幼学。】朴贵根【留曹书吏。】朴义吉【保人。】也。 其书大略先言: “失时之辈, 颇怀怨望, 方且聚银货, 有所计议。” 又言: “张希载, 以钱贿诱金海成, 使其妻母,【卽崔淑媛之叔母。】欲鸩害崔淑媛。” 又言: “信川郡守尹憘, 训局别将成虎彬等, 谋不轨而大将与焉。 又举闵黯、吴始复、睦昌明相连状。 又以憘之与诸朝绅私相问遗书, 同封于变书中, 以为证。 而憘书, 皆只书谨伏问安四字, 而惟所与金元燮、闵章道书, 末有前所谋议事云云之说。”
+ F6 Y# G% l, d意思是说:肅宗 26卷, 20年(1694 甲戌 / (康熙) 33年) 3月 29日(丁卯) ' @" ^$ @7 g0 W4 n1 S. C
6 ~9 J& ?$ d: [1 _- d: P! \
天大亮时忽然有三个人,直接进入差备门, 呈上变书。肃宗大王下旨到鞫厅, 绑住这几个人,差金吾郞押到本府。这几人的姓名如下:金寅【幼学。】朴贵根【留曹书吏。】朴义吉【保人。】。变书的大概意思是:失去权力的人,怨愤颇深,所以筹集资金,在一起商量计划。又说:张希载,用金钱利诱金海成, 要他妻子的母亲,【即崔淑媛的叔母。】想要下鸩毒害死崔淑媛。又说:信川郡守尹憘, 训局别将成虎彬等,图谋不轨,而捕盗大将也参与其中。又列举闵黯、吴始复、睦昌明这几人的事。又以尹憘与各位官员私下商议的信件,附在变书中,以信为证。但尹憘的信中,都只写谨伏问安四个字, 也只有与金元燮、闵章道写的书信, 并没有之前所说的谋划商议事情的情况。/ K7 h( g6 h( ]
5 {. T" T6 \5 ~3 g, f* y: J' O这记载十分有趣,在检举过程中提到的证据,居然不是所说的内容,而只有谨伏问安四个字,难道检举的人疯了吗,说出这么严重的事实,检举张禧嫔的兄长捕盗大将张希载意图谋害后宫,想要犯上作乱,还弄这种信,是想要捉弄肃宗大王和官衙么,这玩笑开的太大,不仅检举者自己要被流配,就连家族中人也要受累,被抄家灭族,家人全部要被充作官婢的。按照正常推断,检举者提供作为证据的信肯定是如变书所说,只是后来被调换而已,也就是说:张希载大爷在肃宗大王的眼皮底下玩了一出魔术把戏,调换了证据,让检举无效。能在史书中找到这么有趣的记载,也是难得。
$ R" b9 a9 |3 _) R" s& ?( e. ^& t( `
话题回到剧情这里,既然抓到了同伊,那么现在灭口也不晚,就在张希载和众杀手在场,意图拔剑杀人之际,沈云泽突然出现,宣称自己握有[誊录类抄],这一来,把张大爷惊得目瞪口呆。沈云泽提出的交换条件是放了同伊,才肯交出书册,而张希载自然不信,于是沈氏留下当人质,等张大爷差人去找。[誊录类抄]是交易的关键所在,沈云泽虽然被流配,但依然是两班之后,我们在上页剧评中已经了解过了沈氏家门的渊源,鉴于与李氏王朝的姻亲关系,沈氏家门也是两班贵族中较为重要的一支,沈氏家门的显赫也是张希载所了解的,沈云泽同期的好友在平壤任职也有可能,张希载只有将信将疑,他派人分头行动,一边去打听平壤任职的官员是否沈氏的同学好友,另一边则派人去找书册。
* ~) V; r# R4 R7 u; [% Q' F; r- P; t9 {, [4 `8 O
在紧急关头,同伊被张大爷放了,张大爷直到后来才能了解他这一决定的错误给张氏家门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同伊一被放出,就去找了雪伊。雪伊拒绝沈云泽查探张希载与清朝使臣对话内容的要求,是基于艺妓的职业操守,就如她所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每个行业谋生的人都必须遵守规矩,否则就无法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沈云泽对雪伊的要求触犯了艺妓的底线,因此雪伊不能答应,否则就不能在这一行做下去。而同伊对雪伊来说却不同,她是雪伊挚爱之人的妹妹,幼年的她聪明懂事,宽慰了悲伤的雪伊,还主动要求进入大内,重逢之后,雪伊为给同伊帮忙,自然是尽力而为,即使有可能触犯底线,也在所不惜。同伊提出的要求是要救人,沈云泽此时已深陷险境,不能不管,因此雪伊也要派人救他。; a H" v& U, Q9 a# d- \: ^
4 u3 l( d1 W {( C 同伊的营救计划是让雪伊拖住张希载,将他留在妓房之内,便于行动。而精明的雪伊谎称自己想要更好的前途,希望认识政要,打动了张希载,受到称赞。这样一来,张希载对雪伊也抱有好感,到了此时,又有另一伏笔:雪伊原本就是吴太锡大人的侄儿吴润心有所属的女子,只是当年托辞离开,让吴润也失落不已。雪伊因为张希载回到汉阳,势必还是要和南人各主要人物见面,届时会和吴润重逢,若是张希载对雪伊好感,吴润也将雪伊看作自己的女人,这二人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南人政治集团内部势必要起波澜,这好戏可有得瞧了。不说伏笔,来看雪伊,雪伊将张大爷带到妓房,是为了拖住张大爷,而张大爷却是为了拖住使臣,二人各有盘算。而此时的徐龙基早已向肃宗大王禀告同伊的消息,他请命与天寿一起,克服困苦,日夜兼程,来到义州,寻找同伊。到了卞氏宅邸,卞氏不肯说,情急之下,拔刀相向,硬是问出了同伊的去向,得知同伊身陷险境,担心不已,动用了发兵符,调用了义州官衙的兵马。
, Y( `4 S, c N& l8 L+ i# d1 j: y: C; j5 V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就在同伊在边境小城义州苦苦奋战之时,都城汉阳也有事发生。张氏去大殿等肃宗大王,发现了送给同伊的唐鞋,明白了大王的心意,还去打探出肃宗大王罢黜徐龙基的真实用意是为了要徐大人暗地查访,找寻同伊的下落。失望又受伤的她,含泪质问肃宗大王是否说谎,还说自己并未对大王说谎。看后觉得可乐,张氏并非如她自己所说没有对肃宗大王说谎,她对肃宗大王扯了弥天大谎,因为她的姑息和纵容,甚至帮凶,害死了肃宗大王的生母明圣大妃,为的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元子,继而受封世子,继承大统。肃宗大王问她是否有错,她却说自己没有毒害明圣大妃。单凭这一点,张氏的话就只是她自己一心想要独占肃宗大王的欲望所为,而非真心话,不能采信。
, d5 Y8 Y/ l: O' v% X$ r
, h! B- Q$ N; r! C0 G# t8 u 张氏的质问,只是一个善妒的女子,想要全部霸占丈夫的心意才会有的举动,并不能当真。从张氏的嫉妒心来说,在李氏王朝的诸位后宫的言行录来看,她的妒心异常强烈,在历代排名,也是数一数二。对于王室后宫而言,若仅是侧室,有妒意并不要紧,只要不过态即可,可是作为统领后宫的正妃,却不能有强烈的嫉妒之心,否则要出大事。因为正妃掌管内命妇的生杀大权,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公正的心,不嫉妒不自夸,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村妇之举,及时反省,还需聪慧善断,通晓礼法,容貌仪态都需要经过宫内的严格甄选,方可成为正妃。闵氏的品德一向为人所称道,又出色的通过了后宫正妃的甄选,被明圣大妃肯定,她是符合正妃要求的人。这样符合正统要求的正妃,忽然被肃宗大王以如此粗暴无礼的方式废去品阶,赶回私宅,当然不能被提倡正统的全国儒生和尊崇礼法的官员所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谢氏南征记],再加上闵氏蒙受不白之冤,凄凉离开,张氏一门更为全国正统人士所鄙视。. ]9 p& o, O9 K7 u: {
; ~, L" Q' f* u$ h3 J- M
在这样的忌恨和压力之下,迫害闵氏的计划已然出炉。张氏派人监视闵氏私宅,发现郑尚宫带着贞任去看望闵氏和侍女,于是马上捏造证据,差人放入郑尚宫和贞任的房中,还罗织罪名,意图陷害闵氏,而此时的闵氏还一无所知,只是想要平静的过日子,可是张氏对她,早已磨刀霍霍,要置她于死地,才能免除闵氏有可能复位的后患。虽然张氏那么努力的造罪,但肃宗大王因为对闵氏的歉疚之心,却拒收对废后闵氏的上疏,禁止对闵氏论罪,还派身边最为得力的尚膳送去衣料布匹和其他生活用品,希望闵氏的日子能过的舒服一些,结果这些东西都被明晓大义的闵氏派人送去了惠民署,救助穷苦人。由此看来,闵氏确有正妃之仪态,哪怕身处逆境,依然从容平和,可称得上是贤妃。在下页剧评当中,会专门引用史书记载张希载一派对于废妃闵氏的荒唐构陷,帮助观众了解张氏一门处事的态度和方法,罪名的证据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6 k6 v5 `/ s O+ C8 l: M6 c
& i5 J8 A' a! g- u8 _% a& K, X7 w 说过闵氏,再看同伊。因为徐龙基大人的发兵符,官兵全数撤离,雪伊派来的人得以打倒张大爷的手下,将沈云泽救走,沈云泽由此正式脱困,他和同伊一起逃跑,这一次同伊与天寿再度擦肩而过;而张希载发现看守沈云泽的手下全数死绝,沈氏逃跑,非常震怒,但能差人找到[誊录类抄],交给清廷使臣,也算是交差,世子册封有望,可以安心,可是此时却得知徐龙基在义州出现,用发兵符调走所有兵马,大为震惊就不打算与之碰面,这时宫内也派人传话,要他速速回宫,就趁机离开义州,回到汉阳。张希载回到汉阳,才知道徐龙基是奉王命前来义州寻找同伊,更加惊讶,他对张氏说了实话:同伊还活着,在义州见到了同伊。此时张氏兄妹都惊惧不已。同伊在渡口与雪伊离开之际,沈云泽不肯离开,前来送行,这才知道沈云泽给张大爷的[誊录类抄]是假的,真的版本在这里,要她带去汉阳揭发张希载的罪行,一时间感动不已。从此之后,同伊要开始更加艰难的揭发罪行之旅,路途艰险,更加不易。) G8 O$ T7 s$ D& h, M. S/ q
& s! |- u3 l/ g' \- q 25-26集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剧情虽然不复杂,但真正描述起来,却颇费功夫。编剧安排同伊被救到义州这样一个地方,也有其用意所在。若是同伊不来军事要地义州,就不可能遇到意图交易的张希载,若是同伊不来,也不可能遇到被流配到边境之地的落难两班沈云泽。正是同伊与这些人的相遇,才成就了她监察宫女经历中所做的又一桩大事——阻止张希载与清廷所做的册封交易。养伤后伤愈正要离开时,居然遇到害她之人张希载,这同伊的命也真够奇妙的了。看来25-26集是重逢之集,既是要重逢,同伊要重逢的就不是张希载这一个人,还有故人要遇见。那么,故人是谁?是雪伊。在张希载安排会面场所与沈云泽意图打入会面场所之际,观众清楚的看到之前已经退场的人物雪伊再次登场。雪伊本是掌乐院的艺妓,也是同伊兄长同舟的爱人,在安排同伊进入掌乐院以后,就已经离开汉阳,去别处隐居。这一次再见雪伊,却不曾想到她已在边境城市义州扎根,成为义州城内最好妓房的主人,人们都称呼雪伊为行首大人。同伊与雪伊分别不到十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雪伊也在成长,早已今非昔比,可是她留在汉阳的那些个人情渊源都还在。雪伊登场是一个信号,不但预示着同伊要开始新的生活,也预示着同伊的真实身份:剑契首领之女崔同伊的真实身份将要被揭开,她那被天机老人金桓预言的贵不可言的命运就要开始剧烈转动。
6 m0 w0 I$ U6 X% ^6 {( A$ X8 q: X. Z/ K. Y0 G
在25-26集当中,肃宗大王对于同伊的情谊已表露无遗,从他紧急召见徐龙基就可见一斑,徐氏不负所托,为他带来了同伊的消息,也让他惊喜非常。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日后大丘徐氏一门也因为帮助同伊,得以显赫。徐氏家门的女儿嫁给了同伊的儿子英祖大王,具体记载看这里:
$ u4 p5 J$ b* [
" u5 i- l* P2 {. n王世子嗣位四岁薨, 是为景宗大王。 淑嫔崔氏诞一男, 卽我嗣王殿下。 中宫殿下, 徐氏, 达城府院君宗悌女也。
. L4 b9 _0 Z, A- F! e" I. L6 j) s1 r# s* `4 B2 o" b
意思是说:肃宗大王世子继位四年后薨逝,就是景宗大王。淑嫔崔氏生下的男丁,就是现在继承大统的大王殿下。 中宫殿下, 是徐氏, (她是)达城府院君宗悌的女儿。
0 A" P" R0 U3 |1 r/ [7 ~ H
: e& x+ e/ X! }& |! V+ s, y$ d王元妃贞圣王后徐氏, 达城府院君宗悌之女, 丁丑薨, 葬于弘陵。 - e# h) H" u% g- x* k& T: r
" o$ ?. m1 t. k/ Z
意思是说:英祖大王的第一任正妃贞圣王后徐氏,是达城府院君徐宗悌的女儿,在丁丑年(即1757年 英祖三十三年 乾隆22年)薨逝,葬于弘陵。
5 Z3 K( I' ^$ ]4 {3 R% n5 ~6 L1 E8 D$ ?2 s8 Q N! b0 z8 T
作为同伊一边的主要助力,徐龙基以及与之相关的渊源早已作为伏笔,埋藏在各集当中,观众若是知晓同伊与徐龙基日后还成了姻亲,肯定会觉得有趣。再看同伊,她对肃宗大王的感情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她和沈云泽一起逃跑时,看到沈氏说跑不动,一下坐在地上不想起来的话,一下子就想起当年音变查案时和肃宗大王的渊源,也不由得黯然。这样看来,并不是只有肃宗大王一头热,同伊也同样想念肃宗大王。这二人的感情线索会贯穿全剧,非常有看头。在26集的最后,张氏已经知道同伊还活着,而此时同伊已经和雪伊一起在回都城汉阳的路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 \" A7 ?" O; w/ n, S2 W" K+ `! ?1 L$ _: z0 d' f9 C# y
[ 本帖最后由 wendy0608 于 2010-7-18 19:3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