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iamraining 于 2018-4-30 19:44 编辑
疯帽子 weibo
《我的大叔》两个主题(持续更新)
看到第七集(此处看过可跳到分割线处)
金元锡导演的作品里最常见的主题是:现实是地狱,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里犯错,所以才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好比如《未生》中一开头的张格莱,因为“走后门”才来到这个公司,所以被所有人讨厌。于是他不断地努力,之后即使是被同期新人耍弄后,他还是对自己说: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又好比是《我的大叔》,大叔对至安说:现实是地狱......我们来到现实,可能做错了什么吧。
但是即使是传达出这么极端想法的导演也暗暗对世界抱着憧憬,也许生命中能够遇到一个与你感同身受的人,你们彼此之间不需要说话,只需要看对方一眼就能知道彼此的想法。至安与大叔就是这样的关系,包括第六集他们在酒吧中隐晦的对话与朦胧对不上焦点的镜头,都是为了塑造彼此是心灵伴侣的手法。还有这次的第七集,两人举着啤酒,看着对方的小动作相视而笑,因为那是毫无防备的敞开心扉。
总的来说,金元锡的想法就是:他人、世界即地狱。但是他又把幸福的来源寄托于人与人之间,相信人与人是能够相互理解的。这种想法既矛盾又有合理之处。矛盾在于既对人组成的世界失望又对人抱有希望。还有,最大化的理解只能是处于相同环境的感同身受,没有对方相似的感受和经历是无法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况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怎么能说完全理解对方。所以说至安与大叔的关系是被理想化了。合理之处在于,因为世界上有未知的人,所以可以抱有希望,有的人可以遇见传说中自己的另一半,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在寻找。
然后再说说人物,金元锡导演的作品里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他试图讲述主人公过去的遭遇造成什么样的性格,然后又把这个定性的人物放在他所创造的世界里活动,观察他们在那个环境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和危机,对于这些危机和冲突,那个人物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大概对于一部分的小说家来说,写到这里的他们会很兴奋,因为那些人物似乎从纸上浮出起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志,一旦这些人物的行为在自己笔下超出了预期,他们会更加有写作的快感。在我看来,《绣春刀》很有这样的味道,虽然里面的主人公沈炼在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命运。
回过头来,再说说《我的大叔》的人物。前七集的剧情很明了,至安为了奶奶杀了光日的爸爸,然后一直受到光日的折磨。其中可能受到些许人的小帮助,但是对于他们很快就逃跑的行为感到失望,总的来说她一直冷冰冰地与人相处,就是来源于她对人的失望,因为一旦她付出真心,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保持冰冷的态度就是她与世界相处的姿态。而大叔呢,做了那么多年部长还是部长,家中还有两个失业弟弟,为了家庭还试图想过接受别人给的馈赂。但是看似懦弱整天被嘲笑的大叔,面对别人对家人的羞辱,他会选择报复。
但是对于人物塑造,这里有几点很值得玩味。至安看似很成熟,能够为了奶奶可以付出很多隐忍很多而且还顺利帮助都俊英解雇一个人。但是在她与大叔的对话看来,她还是个小孩子,没有考虑许多事情的后果。可以说,至安这个人塑造得很成功。但是第七集有点让我震惊了,一是没想到大叔选择瞒住妻子与都俊英摊牌,虽然性格上没有不合理之处,毕竟大叔为了家庭的和谐可以隐忍许多东西。但是从这个行为可以看出,至安与大叔可能没有一个结果。再加上至安偷偷帮助大叔只把一部分的录音给他妻子看,说明至安知道大叔心里的想法并且想要帮助他。哎,伤心。
另外,最后还想说说关于至安的行为,至安能不能因为自己有多惨的身世,所以有理由跑去陷害别人甚至做出窃听的行为。在现实中,当然不行,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争论点似乎在于,电视剧美化至安这个人物,是不是默许了这样的行为,我惨我有理由害别人,世界这么对我,我没必要善良。
其实某种意义来说,电影、电视剧、小说之类的媒介本身就不能完全反映现实,更不能当作现实。又或者说他们自身的篇幅、长度本身就有局限,于是好几个月缩到一集,重点只介绍冲突和线索发展。这种叙事方式只能被当做是精神文化的消费,甚至上身到艺术层面。
同理,金元锡导演或者是大部分的导演在拍戏的时候,他们只想着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想法,而不是本身的内容。这里内容和情节,本身就是为了主题和思想服务。他们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而不是什么。所以至安有时候也会被犯傻,根本不知道有人在跟踪她,即使光日说了他在跟踪她。(笑,其实是至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大叔身上,忘记自己的智商高的设定了)
或许有的人认为这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但是价值观是日积月累的形成,并非一部韩剧就能改变的,如果真的能够轻易的改变,那么现实中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小孩子被影响到了?很多韩剧好像一开头就说明十五岁以下的儿童不能观看。就算看了,我还能说些什么。
最后,只是个人浅见。好怕被喷,如果要喷,请文明用语,哈哈。
还有,太感动了,看着iu饰演的至安。每星期追这部剧的时候,我都露出老母亲般的笑容。果然有好的编剧和导演就是不一样。
———---------------------------———
看到十二集,补充一个主题。
不讲后来的剧情吧。继续补充前面的观点。现实即地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有点奇怪,举几个例子,王小波认为思考的人才是常态,才是真正的世界。所以他在书中说”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这是把寄托放在过去。又比如米兰昆德拉对于过去”严肃”主题的寄托,还把唐璜美化成一个伟大的追逐者。又比如莫言《红高粱》,歌颂过去天性欲望的释放等等
这都是因为对现实的无奈所以寄托过去,又或者是饰演女演员的侑拉说”如果进去Al时代,人们就不用向对方炫耀,彼此相爱就够了”(原话好像是这样)。像她那样寄托未来也不错。
但是现实是地狱,这是否定一切的现实。这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看完卡夫卡《变形记》明白了一些。
当自己把自我价值和个性抛弃后,他习惯了只为别人而活。这样的人有些可怜,因为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所有情感寄托在对方身上并且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一旦那个人说出不理解他们的话或者是抛弃他的话出来,他们内心会觉得十分痛苦甚至想要去死,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产生防备心理选择不表露自己的痕迹。(看过《被嫌弃的松子一生》就可以明白)
但是结合上面我说的,完全理解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也只能一直痛苦下去。
这一段带入情节,就是在说。大叔和至安都是一样的人,他们从小为家人而活。剧中有一个情节可以说明,大叔儿子需要特长视频,大哥说出真相:从小就是学习,哪会什么。(大叔比大哥和三弟更加为家人着想,职业和性格就可以看出了。)
因此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定义就是为了家人,没有定其他的个人追求目标,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痛苦。都俊英无疑在里面是最有野心的,他对自己的个人目标很清楚很明晰——名与利。所以他可以活的那么自私,那么无惧。他在天台上对大叔说的那番话是对的: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想要保持现状,于是选择不去改变。
所以剧情的发展开始转向他为自己而活,不要害怕许多事情,可以无畏地打都俊英那小子直接摊牌等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第十一集在寺庙对话:我以为牺牲我一个人生会好点。
只是为自己该死的人生合理化而已。明明做了许多事情,却好像什么也没做。活出自己吧)
至安呢?虽然看起来很成熟,不过是个孩子。所以她的无畏勇敢不是出于自私,而是还没像大叔那样想那么多而已。实际上她很脆弱,她杀人的行为一直不被理解,甚至会有害怕的眼神。所以她选择冷冰冰来伪装自己,当大叔说出:伤害我家人都得死。她终于哭出来,因为她得到了理解。这也切合我上面总的观点。
天,我更加佩服这导演了,是把存在主义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观吗?自我存在价值和个人存在价值做了个区分,对话安排得也很好,演员演技又那么好。(虽然这部剧对于生活还是理想化了,生活很少冲突也没有一个帮你超过四次的大叔。更多的是自己在心理安排一场嘶吼,第二天该做的还是要做的。所以看的时候还是很爽的。)
还有光日这个角色也很值得琢磨,放到十二集可以看出光日是喜欢至安的,但是似乎因为父亲的影响,他喜欢的表达方式是病态的,如果我没猜错,他的父亲也是这么”爱”母亲的。希望导演在后面有补充这条线啦。
(可能会再更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