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克大师班感悟人生 与观众分享三法宝 ; {" B7 p( J4 {/ K- ^, P: N
4 ]- ]1 Y. `# H2 O) d
2008年10月06日 09:20 新浪娱乐 5 D9 F8 `" [% w
/ `; `& B: H& l7 n' g
: w7 b; z8 H3 c& }
徐克语录:$ m$ A- o7 {" I- t
0 V6 w% j9 x: z, a0 V “今晚不回家,我要去拍电影”(那年徐克11岁……)
9 Y/ m E8 `' b2 O& Y1 h; B6 X+ Q7 s' {" M2 T4 k- a: w
“拍戏最大的动力是它加载了一种在童年中一直延续的生命力”
1 Q7 T9 _- I( P5 ]" _$ F5 J5 s+ M% o0 N1 ~: o+ ~/ v1 J
“魔术师不需要天才,只要找到一个方法就行”. z) h3 T* n. o7 e; T, n7 t# v
6 F/ e, l, @( G* o. t3 O" H8 P/ j6 I “如果百年后还有人明白你,能和你分享同一个世界,会让人很高兴”
( y4 o H3 S8 _1 J2 e, z# y; P6 z& D2 O% K4 X
“我其实一直没长大,一直还是个小孩,这是种很好的感觉”# b/ z, l, l' T. Q8 y; x6 d* a5 F
8 n0 G0 |6 i O8 W' l' G “我拍戏和生活一直坚持三样东西:第一对自己要有自信;第二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第三,要把事业和创作当成最开心的事”3 u% }) @/ C' V+ Y$ c
6 r; M1 m( y6 @( m ?$ n; V, I0 l
% d0 M" p, e, \* P! ]新浪娱乐讯 昨(5)日,徐克韩国釜山大师班在海云台某酒店开讲。活动14时开始,先是进行了几分钟的拍照,徐克非常配合地摆出各种Pose,让媒体们深深感觉到了这位大牌导演的亲和和随性。活动正式开始后,全场鸦雀无声,除了几台工作的摄像机外,观众和媒体全部就座,没有走来走去的人,也没有坐在地上拍照的记者,连迟到的记者也被堵在门口不准入内,场内所有人都在认真听徐克讲着他的故事,分享着他的回忆。随着他的思绪来到了那个有些黯淡的童年、成长中的岁月,感受着他对电影的执著、对生命的感悟,还有对自我的一种放纵。有时观众会因为徐克的幽默言谈发出阵阵笑声,有时又会因为他的精彩发言给予热烈掌声。4 u0 t( B& Y6 a+ i+ i+ X3 m
5 u: Q: R* k, [2 F
+ o" g5 S* |0 l. w0 ?0 Z7 p. d大师班的主题是“我的人生,我的电影”,徐克说“如果要讲到人生,那一切就要从我的童年开始”。“小时候我家在越南,家对面和旁边有两家戏院,当我7岁后被大人允许可以出去玩时,戏院便成了我和朋友们重要的游戏场所”,徐克说,那个时候自已和邻家的几个小孩最重要的游戏就是想办法混进戏院,之后躲在角落里看电影,7、8个小朋友中如果能混进去两个,那么进去的人的任务便是出来以后讲电影给大家听,或者是一帮小朋友扮演剧中的人物演戏。突然某一天,“我家附近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好心老板常会拿一个小型塑胶相机让我们玩,朋友们都会拍些人物,唯独我总会拍些奇怪的东西”,但也正因如此,摄影店老板看到了徐克的独特,拿出一个小型摄像机给他,问“你想不想把这些东西都拍下来?”在徐克的人生和记忆里,这是他的第一部相机,是他对电影热爱的萌芽阶段,从那以后常常会听到小朋友们很严肃地跟大人说:“今天晚上我不回来了,我要去拍电影……”有了摄影店老板的成全,有了那个成长环境的设定,让他对电影开始有了一种暗自的期待。
6 m0 q: x3 R6 P5 r* r8 S6 o1 G/ N" v {' ^& ]
$ \& J0 p, p2 Q( F7 p时光来到1967年的香港,这对徐克来说是人生很关键的一年。那个时候“家里兄弟姐妹非常多,加上继母、叔叔家的孩子等每天都会有20几个人吃饭”,混乱的家庭环境让他总会和家里产生不快。某天的一个早晨,和家人闹了些不愉快后,徐克很孤独地一个人坐着巴士游荡。突然车子来到了一家戏院,他不自主地下车走了进去,“因为我突然在这儿看到了一个和童年很相似的画面,那种感觉很开心,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早上,我看了一部黑涩明的电影”,从找寻童年到银幕上魅力电影的出现,徐克就这样重拾童年对电影的记忆,“之后我开始常常去看电影,尤其必看早场电影,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欣赏”。
* N, U3 Z3 p1 L: a( ?# D+ M F6 N$ e0 J* V# d
+ }6 [$ u, w( [/ V( l. b6 ^
67年毕业开始找工作时,同学们都陆续出去读书,只有徐克一个人还留在香港。某天坐在巴士上和朋友谈未来,朋友问你以后到底想做什么,想学什么?这时车子又经过戏院门口,徐克脱口而出:“我要拍电影!”
; T9 [2 n5 r9 U3 r( u& `( R# b! T; }) o+ I8 H* ~9 j
" m8 t/ P" x* {' A+ A& h6 U然而,17岁的他没有社会经历,没有丰富的人际关系,更没有资金去实现,所以他决定要去学电影。可是当时香港没有电影学院,朋友便鼓励他离港求学,之后便有了徐克的美国留学生涯。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他也要辛苦打工以缴纳每年200美金的学费,这在当时对学生来说就是天价。
) c' p) x% \3 n! V) P: R0 {) o1 o1 w
( c- Q3 c) v6 j/ f幸运的是,徐克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虽然只是最底层地帮人洗片子、对嘴型,但这也足以让他很开心,从一个洗片员到剪接室助手,再到摄影助手、剧本助手……一步步的经历让他和电影靠得更近。
4 T6 `3 H% p1 b$ m& @; r6 |: ?2 S( g9 k0 s/ I4 d
1 L; f* c: d/ E+ |
大师班中,徐克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他的成长过程中,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A: N1 Q+ l' g: h Y
) ?/ P& l, ~/ o, ?2 c* U
5 ] S$ t% d! ?0 Y/ y9 P徐克表示,之所以喜欢电影是因为它有种力量,看完后让你对生命更有希望,所以拍戏最大的一部分动力就是它加载了一种童年中一直延续的生命力。小时候第一次拿起相机让他发现,自己的世界可以与别人不一样,也可以自己选择用什么去看世界,从而有机会找寻更多地可能性。常常别人会觉得你不行,但你就越要证明你是可以的,而且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在徐克的眼里“魔术师不需要天才,只要找到一个方法就可以了。”) B: k+ {: z6 M: l6 Y
/ o z. k) z$ k6 v3 U, m
- ~" y) ^2 z; d
这时,场下有媒体提问说当时徐克决定用高科技拍电影《蜀山》时,是不是就是为了这种可能性,他说是的。科技如果用好的并不会产生人们所说的“让人的生活变得机械愚钝了”,而是可以去发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4 K: Y) b5 N$ U) G: @4 Z9 y! a8 p+ ?4 r( I& o
* k: W6 Q3 ]7 F1 ]在徐克看来,生命中有太多东西要去珍惜,一个人通过一个镜头能记录和反应一个年代的感觉是美好的,在时隔50、100年后,如果后人看了同样有感觉,那说明有两个原因:第一,两个时代人其实是在分享同一个东西,只不过是两个世界重叠在了一起;第二,导演其实就是通过镜头反应一个年代的感觉,通过自己的记录,把这个时代的感情观价值观交给后人去了解。就像古代的诗人,他们所讲所述并不是现代人的感觉,但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却能看到古代,并且觉得是在分享同一种美好,这种成就对一个记录者来说很难,但这是他的梦想。
0 j+ b6 F2 j) c8 ~! }' V; [
/ }) X2 m/ I) Z- ^6 i" x: w9 u$ |2 v* T) _- X- z& G
徐克最后总结说:“我其实一直都没有长大,一直还像个孩子一样,这是很好的感觉。在这个充满商业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寂寞和困惑,但只要你拥有三样东西,就会很开心,‘第一要对自已有自信’,‘第二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第三要把事业创作当成是最开心的事’”! j! j4 r( e: Y- K6 B! N
& j7 `% K4 L* C5 A' } h( y
! h! Q3 V/ S% X' ^7 _5 N: `徐克的总结语再次博得了阵阵热烈掌声,整场对话中徐克没有慷慨陈词的讲述,甚至没有打草稿,但他用他的真实感动了观众,何谓大师?徐克必定是!# p- U( _- R4 S/ _" x3 E/ W( |
( f& z. [; n" R& E' s5 a# n8 K8 Y8 Z" F3 I" }$ b/ _- }! M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釜山 范晓静/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