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2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枝梅归来》之音画结合艺术
(注:文字部分请勿他用)
韩国媒体对由黄仁磊执导,郑日宇主演的《一枝梅归来》有这样的评价:《一枝梅归来》是一部净化韩国荧屏的电视剧。报道中未指明净化的具体含义,但《一枝梅归来》一剧在画面和音乐上带给人的美学体验的确是十分独特的。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了一篇论著《第七艺术宣言》。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而电视剧是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现在通常称影视艺术。因此,影视带给人的应该是多种类的艺术享受。当然,要求每一部影视作品面面俱到,未免显得笔者吹毛求疵。但电影人努力使自己的影视作品完美,则未尝不能以之作为一个目标。
今年三四月份,笔者在朋友的力荐之下,观看了韩国名品史剧《一枝梅归来》,初看时我因其曲折复杂的情节和多样的表现手法而感吃力,但被其故事情节,主题人物所吸引,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并把自己的观后感写成了一篇短文《<一枝梅归来>——一部耐人寻味的电视剧》,发到了韩社翰文轩。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作品。该片通过一枝梅的生平事迹,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朝鲜国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其朝政的腐败;百姓生活的苦难;社会的动荡…其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深刻,令人回味。而让笔者念念不忘的还有它的音画结合艺术带给我的特殊的审美体验。
该片导演黄仁磊先生号称韩国影视界的美学音像大师。其实我只看过他执导的这部电视剧。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位专心做事,艺术上特别追求用原滋原味的东西来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的这样一位导演。这一点在本剧的取景,拍摄,人物的衣饰装扮,背景音乐的设置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体现。
《一枝梅归来》剧组先后在日本马岛,台湾的台北林安泰古厝、阳明山、花莲太鲁阁、十分瀑布等处和韩国的京畿道等地取景。这些风景秀美的景点,不仅为剧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恰当的场所,更为本剧人物的塑造提供了自然优美的背景画面,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犹清晰的记得那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枝梅,在他出生不久及被抛弃,装在一个木盆里沿清溪川顺流而下。乞丐杰赤大叔发现了他,捏空大师也正从桥上经过。那个小小的婴儿被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杰赤大叔抱在了怀里,初尝人世间的温情。水边正盛开着几树白梅。那溪流、那木桥、那梅树……清丽秀美,直给人一种置身江南水乡的感觉。
也记得少年一枝梅和初恋情人达儿,在月夜互诉衷肠的场景。朦胧的月色里,四周是郁郁的青山,还有一泓清澈的潭水,两人肩并肩坐在一大石上。有着感伤身世的一枝梅在被父亲再次抛弃而绝望时,遇上了纯真、烂漫、温暖的达儿,初尝了爱情的甜美。在氤氲的月色里,两人想象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空气中流动着一丝甜美与忧伤。那朦胧、光影交错的优美画面仿佛人间的天堂。让我联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里那美丽的湘西风光。
当然,留给笔者深刻印象的场景又何止于此呢?还有那大片的梅花树林;一枝梅学习忍者术的幽深的原始森林;剧中几次出现的长有松树的长坡;庄严、肃穆的寺院;月熙寻找一枝梅暂居的山崖边的亭子;一枝梅母亲那干净而简陋的茅草屋……
本片人物的衣饰装扮上,我想用“朴拙中见精致,细节处显用心”来评价是恰当的。仔细观察剧中人物的衣着,从发绳到衣裳到鞋袜,无一不显示出造型师的用心及水准。从报道中我们得知剧中的戏服大多是剧组相关人员根据导演要求用手工缝制出来的。稍加留意,可以看到衣服上清晰地针脚。因剧中人物大多身份卑微,服装并不华丽。但服装与人物身份与剧情相切合。如剧中具滋明因是官员身份,多着紫色的官服;一枝梅的母亲多着寓意纯洁的白色衣裳。即或是被生活所迫,沦为艺妓,也未穿红着绿,而是选择了宝蓝色的衣裳,蓝色给人一种安宁、纯净、淡淡的忧郁的感觉。与其身世、个性相吻合;而剧中一枝梅的服装除了标准的忍者装之外,主要有蓝色和紫色衣裳。剧中刻画一枝梅作为普通人的形象的情节,多着蓝色衣服。而刻画他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之时,则多着紫色衣服。其发绳和鞋袜也跟着改变,搭配协调。
曾见到一些专门评价一枝梅的发型的文章。我认为少年时略显呆,但青年时的马尾造型特别漂亮。主要是既使扮演者扬长避短,又突出了一枝梅的性格特征。其两耳边略长的鬓发使得其扮演者郑日宇略圆的脸型显得秀气,马尾在脑后稍高一点的地方,显出青年时期一枝梅的勃发的生气。当然,到了中年的一枝梅,头发略卷,马尾低低的,给人物增添了成熟感。剧中忍者造型颇受肯定,因为一枝梅的扮演者郑日宇身材高大,肩宽腿长,武打动作显得特别帅气。还有其极富民族特色的戴草帽、斗笠造型,在韩国媒体上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本剧在拍摄方面,就其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都是颇经得起推敲的。首先,摄影画面很重要的是构图,其方法和技巧早已被艺术家们通过实践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然而一部作品真正达到的效果却与创作者本身的美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中高手更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黄仁磊导演称得上是这方面的高手了。只举个简单的例子:片中多次出现的斜坡,在那里一枝梅惩治过欺侮百姓的世道家族们,也警告过金子点,一枝梅的母亲在那里向路人询问过儿子的消息……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一道斜坡和坡上的松树时,感觉颇为眼熟。那样的画面在中国的国画中有类似的构图,比较近的可参看傅抱石的《虎溪三笑设计图》。在古画中还有更相似的一副。斜坡的坡度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不显呆板;松树挺拔,枝叶不蔓不枝,使画面显得干净;背后是广阔的云天。这样的背景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画面简洁而有美感。又如片中的寺庙,当它作为背景时,其显示出的层次感也让人回味,在后文我们可用一段视频来感知。
其次,摄影需要依赖光线去塑造形象和创造画面。常用到的有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照明。本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其使用的侧逆光和辅助光的结合使用所达到的效果。看过《一枝梅归来》的观众对这几个场景有印象吧。一枝梅受伤后和月熙和好;在寺院一枝梅和月熙告别;一枝梅和母亲的死别。仔细观察画面可以看到,人物的背面好像打来一束光线,给剧中人物的四周像镶上了一道银边,面对观众的一面人物面部轮廓鲜明、表情生动。有点像舞台上的聚光灯的效果。然而又处理得极为自然,摄影者借屋子的门与窗,让观众觉得好像光线似乎自然从外面渗入。并且,我们印象中,一枝梅的扮演者郑日宇本身是以皮肤美男著称的,但在该片中似乎有意掩盖了他的这个优点,皮肤略黄,这样更符合一枝梅侠盗的身份。在整体造型上,郑日宇具有着一枝梅这个角色的柔中带刚的特征。我认为做这样的处理,是因为黄仁磊导演心里装着的是角色,追求的是如何表现角色本身的魅力吧。
色彩方面,总的来说,色彩的运用吻合主题,不杂乱,讲究整幅画面色彩的协调。比如在前文衣饰着装里提到的,除黑色之外,主人公主要着蓝色、紫色、白色衣服。这与剧情和人物个性及命运相关。并与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搭配。而拍摄出来的画面或淡雅、或凝重。在下文的视频中还会提及。
本剧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还有它十分独到的几处镜头的切换。本剧由现代版的身着忍者装的一枝梅行侠仗义开篇,末尾进行了呼应。以此来延伸和深化了本片的主题。而由现代化的繁华的大都市切换到古老的朝鲜国的城市面貌的镜头时,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画面开阔,气势恢弘,时空交错,观众一下子被带到了那一段历史之中,有一种极强的艺术震撼力。又如每集的末尾的定格,都由剧中的某一情节结束,定格后把片中的定格画面和《一枝梅》漫画原著的相应画面重合在一起,还到漫画原著的画面上。让观众产生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这样的处理又使我想起黄仁磊导演谈到的关于这部剧的拍摄是要力求忠实于原著的构想。还有片头的设计也不错,书页翻动,伴随着书页翻动和剑出鞘的鸣声,梅花的花瓣飘落,而本集中将出现的人物在书页中显示。如同书中的人物走出来为我们上演精彩的故事一般。
其实,比起画面,笔者更感兴趣的是音乐。本剧的音乐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惊艳的感觉。笔者喜爱音乐,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听一点,其中最爱的是纯音乐。因为纯音乐与歌曲相比更含蓄蕴藉,欣赏过程中,需要借助听者的想象进行再创造,因此就有了更多的回味的余地。现在随影视作品而流行的歌曲不少,而影视作品中用纯音乐为背景音乐,并特别切合剧情又动人的音乐就不太多了。本剧中的背景音乐多为纯音乐,且多用钢琴、提琴、吉他等西洋传统乐器,较少使用电子音乐。印象中一枝梅恶战阴阳双剑一节用了一段精彩的电子音乐。而本片中出现的歌曲也不适合于传唱。因为作为影视剧的音乐,除了动听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剧中的故事情节的开展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平日里听了不少的音乐,没想到《一枝梅归来》中钢琴、提琴、吉他等西洋传统乐器能演奏出富有亚洲古典音乐的韵味的曲子来。其背景音乐与剧情的密切配合,的确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以致片中很多经典的画面,令人回味悠长。特贴出几段视频举例本剧中音乐与画面巧妙搭配而达到的效果,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 本帖最后由 宇你走过岁月 于 2009-11-29 20: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