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8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2009年下半年,我的韩剧观赏目录只有《善德女王》。这是一个痛苦又快乐的追剧历程:第一次同步剧评,第一个长篇历史剧剧评。然而,最让我无法释怀的,却是这部作品成了我的第一个无果之作。在纠结于没有心头好的在档韩剧的现在,一个演员的入伍牵引出我对一位从未自心怀消失的人物——《善德女王》中金南佶饰演的毗昙的思念。一年后的今天,《善德女王》、毗昙之于我,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为此,奉上在百度善德贴吧看到的一篇个人比较喜欢的《善德女王》剧评,以飨诸位。 - b/ d8 A" ^& Y
# Z" j( K2 n" n% y1 n; S& v: A* u% g3 @0 I# E' Z
4 @& p w5 i0 u5 u1 v2 T: x0 M6 p《我看德曼·德曼公主日记·伊迪帕斯》) G; Z2 l0 ]3 }. O
* h- b1 f2 N( }+ {9 Z" Y转自善德女王百度贴吧+ y0 T, w- g) s f
$ M" `* z4 A+ P" m2 k R作者:5864321_mary 绿青" N. ~0 w/ z; \& p0 S
5 J3 M1 t1 ^# I* ^; Y
! Q t5 U2 l" ~ P- k8 X8 N) |# i' X+ H3 m, J
* f: }" l" O. q
1 V( z8 @& Y' M5 D之一
. |# S/ b& L5 ^/ Q) W+ f , x/ ?& X. ^% x& g
0 V/ C" M5 m5 k
0 L% r8 ^, ^6 `# N9 ]7 X
4 J1 { j4 ]7 h$ z
& @+ q c/ Z# k' p( a C# v! `" d 「善德女王」的登基,在历史上是一个偶发事件,如果不是男性子孙绝后,女性不会有机会称王。而德曼在位期间,也并未针对女性的政治地位有任何提升的作为,因为他很清楚这会妨碍男性的政治前途。因此历史上的「毗昙之乱」可以合理怀疑毗昙不愿善德女王之后由其堂妹胜曼公主继位,他们的理由是「牝鸡司晨、不能善理」。胜曼公主继位后,处治参与叛乱的贵族,人数多达三十余人,他们除了反对女性称王外也要阻止王权提升,削弱了贵族势力。在新罗国历史中,这类贵族叛乱事件不只一起,王室一一平定叛乱,奠定统一韩国的基础。同时代的高句丽可没这麼幸运了,大将「渊盖苏文」顺利夺权把持朝政,毗昙大概会怨自己的运气太差了,遇上一代名将金庾信。百济内部也是纷乱不休。德曼的贡献就在於能稳定王室、压制贵族势力,为将来的统一大业做准备。这麼沉重的使命,绝对耗尽了女王一生的心力,所以在「毗昙之乱」之后,女王就去世了。不管她的死因为何,绝对与叛乱事件有相当关联。就算史实不像电视剧剧情如此悲壮凄美,终身未婚的善德女王,牺牲自己的青春与幸福,来成就国家大业,也令人深深同情。
& O& J; m: M+ U+ u- m% v1 q! D z- `6 L4 L2 x, |, l! n
「善德女王」一剧将德曼设定为在中国与西域交界处的丝路小镇上成长,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的洗礼,回到祖国后,这样的成长历程不但帮助自己称王称霸,也让自己的国家的发展往前迈进。不过史书记载德曼应较熟悉中国文化吧,西域太远了些。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唐朝最强大的时候,周边的国家无论在政治、文化各个层面莫不同化於中国。中国及日本、韩国的民族性与后世相比,显得更为豪迈自由、连服装样式都很开放,那是连现代人都会很羡慕的黄金年代。「善德女王」并未正面描写新罗「唐化」的历史,轻轻略过,以现在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之强,大概无法接受史实。连孔子都可以当成韩国人的祖先,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这些小动作,外国人觉得很无聊,韩国人可是很认真的。$ F9 v8 E! e! s9 t6 \- @" A
- ~' Q6 v4 F7 J2 S# h' N; ~7 f
「善德女王」这部戏对中国已经很友善了。「渊盖苏文」连续剧更狠,连唐太宗「李世民」还得向「渊盖苏文」投降,难怪台湾不敢播出此剧,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李世民」与「渊盖苏文」之间有这段故事。虽然「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中国始终无法征服高句丽是事实,但以唐朝国力之强,最终还是征服了高句丽。所以不必太在意韩国的小鼻子小眼睛,谁的国力强,谁的历史观就会较强势。
6 k- l! P% z5 R2 Y( N
+ N5 {1 o" \! b$ }, E; n% J: ]* W; p
之二 / F/ E$ w: i5 B7 O% o/ a1 w9 D
: g1 O) j) i$ {
* I3 \. V3 U0 J1 F l' T+ n1 x2 y3 _& c2 X: L, D" k6 Z m5 a
* G' ?8 Y+ @" J+ V; y1 [; |3 k
* r+ i6 p% v% u3 i* \+ M
剧中两派为了抢夺中国古代历书大打出手,现代人无法理解为什麼要抢一百年前的历书,原因在於当时韩国人的文化水准远远落后於中国,拼尽全力还无法得到最近十年内的科学知识,剧中「大明历」与「正光历」并非当时中国正在使用的历法,美室得到的「大明历」是中国「南朝」使用的历法,年代约在西元510-589年。德曼持有的「正光历」是中国「北朝」使用的历法,年代约在西元523-565年。大明历的历史较悠久,「南陈」被隋朝灭亡前就是使用此历。美室能得到「大明历」就是因为「南陈」已亡国,历书流落民间。当年美室得到「伽耶」历法,也是在「伽耶」亡国后得到的战利品。「正光历」是「北魏」至「北周」所使用的历法,也就是隋朝建立前。如不是「北周」亡於隋朝,「正光历」也不可能在民间流传。美室和德曼都是从东罗马商人手上获得中国历书,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剧情安排。新罗真平王亲自向隋朝使臣索取最新历法,使臣当场回绝,因为那是国家最高机密不可能外流。隋朝先后使用的历法有「大象历」、「开皇历」、「大业历」;真平王问的应该是「大业历」。后来剧中的历法大师「月川」必须结合南北两朝的历法才能正确计算出「日蚀」的时间,因为这两部都不是最新历法。这段剧情观众不大能理解其时代背景,编剧太博学了。在那各国交流频繁的时代,偏远的「新罗」小国是多麼想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知识与文化。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国人开放心胸,与他国互动。不知「北韩」的统治阶层能否看到这部电视剧,体会编剧的用心。$ T8 h6 r2 L8 N0 b' Y- J' O8 J
& `5 F f+ }" H2 j& U. P3 R
战争场面设计也很有意思,很像「抢救雷恩大兵」一片中,著重於底层小兵的心理状态。有个独生子上战场,害怕死亡后,家中老母无人奉养,表现的很怯懦。德曼说的很好,想活著就要努力作战。指挥官要杀伤兵时,他挺身而出,大谈忠诚之道,力保伤兵之命。混战后ㄧ堆尸体躺在河水中,唯独德曼活著,旁边几只乌鸦啃食尸体,她此时已精疲力竭,仍然勉强保持清醒,免得乌鸦找上自己。当指挥官庾信差点被敌军刺死时,德曼耗尽全力拿起弓箭射向敌军,救了庾信,然后昏倒在他怀中。战场上的袍泽之爱真的令人感动又悲伤。! W3 M `* x5 g& n! l8 x* P
5 S; h, G5 @" d: n6 ~
& c5 H! a1 [7 f+ }* ^之三 ; @8 W2 G4 |6 L/ U
7 L2 s1 C5 K. h& z6 O- b7 M
$ z5 Z x. |' w, q' Q
; b8 D9 D6 X5 V s6 Z" R( i1 i4 o0 P) Q: ]
剧中有一把神奇的小刀「小叶刀」,屡次在关键时刻拯救王室成员,这应该是一种「男性王者」力量的象徵,两位女性互争王位,谁能胜出,在於谁能得到男性王者力量的支持。美室未能及早没收德曼身上的「神物」,代表著真命天子是德曼而非美室(德曼是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转世)。这让我联想到电影「卧虎藏龙」中两位女主角为抢夺一把剑大打出手,那把剑就是男性力量的象徵。单以女性力量而论,美室的能力要比德曼高强。美室好比是将帅;德曼好比是士兵。但德曼赢在年轻,有足够时间成长为领导者,而且她有积极求胜的强烈意志。随著岁月的流逝,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德曼逐渐成长为真正的王者,美室一再丧失机会,最后不愿投降,宁可自杀而死。但是她实在太强了,强到每个人都觉她的失败是很可惜的事。网路上有流传一份善德女王最初的人物介绍,与最后播出的剧情稍有不同,原本有两位女性角色:德曼的堂妹胜曼公主及金庾信之妹金文姬并未出现,如果有出现,那全剧将会是一群女人的战争,剧情重心也会不大一样。胜曼公主是德曼之后的女王、金文姬是下下一任的王后(国王金春秋),照理说是应该要出现的,如果善德女王要播出一百集,应该会有这两个人吧。只预定播六十集,人物太多,戏剧张力会减弱,尤其是德曼这个角色的戏份会分散。如果胜曼公主要出现,那剧名大概要改为「善德与真德」了,搞不好会抢了善德女王的丰采,因为最初设定她的特质是美丽、身材修长、武艺高强、男性作风,不抢锋头才怪呢。 毗昙性格的设定也有所改变,原本毗昙非常有野心,不惜勾结敌国发动兵变、要推翻德曼。其实这麼演也不会太差啦,可能毗昙太受观众欢迎了,如果毗昙是主动夺取王位,观众会很失望的,女主角也是这麼猜的。而且这样的角色性格不够新奇,历史剧里夺权篡位的人物多的很,不差毗昙一个。所以后来毗昙叛变的原因大大更动,更加突显毗昙的悲剧性格,结果反而使毗昙更受欢迎。由此可见编剧的重要性,杰出的剧本往往比演员更重要。听说很多演员看到剧本,都抢著演这部戏,只要能成为剧中演员,大概都会走红,事实的确也是如此。8 r1 `3 a' `8 }2 k5 W
, \; k' {) D# e, ^- t
5 x+ b1 R* L; ?5 A+ b1 L. Y之四# G- c) P N. U8 [
2 H% @6 [- b$ N) f% d# K% _- d6 K$ g
F) v+ C4 r) v9 O# [+ R" ^9 C8 c3 {. O7 Q
4 x1 _, A7 P) M. i# [% r4 P
剧中德曼称王后,外有百济的侵袭,内有贵族势力的反叛,让他心力交瘁,只见她常眉头深锁、闭目沉思,可见心中压力之大。最后她也跟父王一样心脏病而死。了。所有人都不希望德曼与毗昙结婚,大家各有盘算,想的全是自己的利益,金春秋也不例外。先让德曼称王已经够忍让了,毗昙也要争王位,当然无法忍受两人的结合。命中注定要做个孤独的女王,但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还能说什麼呢,只能仰天长叹啊!将第一集与最后一集对比,才发现编剧的用心。第一及与最后一集的剧情是倒过来对比的。第一集开始,真兴王出巡,在山顶上遇到刺客,此时美室挺身搭救真兴王,她的剑法高超,顺利解决一群刺客。真兴王静静的微笑著欣赏美室的身手。然后真兴王和一群重臣注视山下广大的国土,对旁边的小王子(真平王)嘱咐,以后守护国土的责任就传给他了,但小王子的叔叔,脸色很难看,这显示他不是王位继承人;「哈姆雷特」的戏码稍后将上演,美室为了自保在真兴王死后发动兵变。最后一集,毗昙兵变失败,死前与士兵激烈厮杀,她的剑法和母亲美室一样厉害,而且使用的招式与美室在第一集使用的招式相同,德曼也是静静看著毗昙,但表情是哀伤到不行。德曼死前,与真兴王一样注视著山下的国土,但旁边只有庾信一人,孤单的身影,看了令人心痛。真兴王和德曼一样都是死在王座上,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美室母子与新罗王室的爱恨情仇实在太复杂了,同时对德曼的折磨是非常深沉的。德曼的一生真的很孤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一个人面对种种的危难,而这命运就是美室与毗昙造成的。但毗昙更悲惨,他从出生到死亡,也都要单独面对一切。这也不是自愿接受的,他与德曼一样都曾经被抛弃、被牺牲,只为成就大人的梦想。因为曾经有过相同的命运,让毗昙与德曼彼此怜爱。但毗昙与德曼的人生观不同,德曼是努力著要开放心胸去爱周遭的人,毗昙是封闭自己的心,但又渴望有人能进入他的内心;对心爱的人疯狂的想占有,无法占有就毁灭对方的人生,然后再占有被毁灭的爱人,所以毗昙才会死的那麼悲壮又凄凉,只有倒楣的德曼默默流泪送他最后一程。明明是德曼受到最大的伤害,可是又觉得毗昙更可怜,唉!两个人都很悲情啦!0 Y9 o3 y' b. [) m- l5 x0 @
' J7 `! E' Z8 }2 P5 z, J5 @9 F6 H# Y0 f
之五
2 L) D# T, k6 h7 G1 O/ i+ e2 c! U4 E& @) U
5 V: |( A2 Z0 m, _/ ]4 N
5 q* m0 `& ?: f% @
+ A5 S7 H% z6 _/ ?) X! a) N 最后一集毗昙的死法应该是早就决定好的,但毗昙叛变的动机和死前的心境与最初的设定有很大不同。原本毗昙是为了觊觎王位造反,失败后仍不死心要刺杀德曼,但还是无法成功,当场惨死。只是这种结局一定无法让观众接受,才会修改为最后的版本,唉!谁叫毗昙太受欢迎了。我个人是反对这种结束法的,虽然很震撼,但只为了毗昙「一人」要见女王「一面」讲「一句话」,就要那麼多无辜的士兵死伤。半夜偷偷跑去找德曼女王不就行了,要死就死在德曼手上,她又不是没亲手杀过叛徒,这样不就可以亲口呼唤德曼之名。编剧也可能要凸显毗昙的性格缺陷,他太喜欢杀人了。虽然对象不是军人就是杀手,但杀人之后脸上浮现的微笑,会让人不寒而栗(不愧是美室的儿子)。反观德曼杀一两个人手就抖个不停,这不是性别差异而已,而是人格特质的根本差异。这也是两人恋情告终的最核心原因。毗昙选择在公开场合赴死,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也许是为了让德曼重新建立王者的威信。德曼曾说过「对近臣严苛、对百姓慈悲」才是圣君之道。毗昙的叛变使得德曼的统治权威遭到严重威胁,多数贵族纷纷反叛德曼,毗昙不会在乎牺牲性命的,只要能成就德曼的「王道」就行了。看了心好痛好痛啊。「善德女王」的剧情为何如此感人至深,应该是其中探讨的主题与表达的情感,超越时空、直达人心深处。* ]) {+ P& F+ W
. x& r! n2 p9 M! T& l0 h- O2 C
" h9 c1 L6 ?6 {: v, {# C' z德曼公主日记
5 _; o5 L4 `6 D3 F+ J: M0 t+ J9 l+ @
6 }. F' u4 E1 R; ]0 k4 E0 R- k, f$ x7 M
/ ^+ C9 \5 r3 I0 l ^8 A) ?) Z0 r5 f9 _, B/ d
9 L: ^* \' e! q# z8 K) x* X3 E
照电视剧剧情,毗昙其实是德曼的叔叔,德曼对春秋而言是母亲的化身,毗昙想和德曼结婚,就好像哈姆雷特的叔叔成为国王,皇后母亲嫁给叔叔,威胁哈姆雷特的王位继承权,哈姆雷特更痛恨的是母亲的变心,倒向叔叔而不管他的死活。德曼宣布与毗昙国婚的消息后,春秋看毗昙的眼神,好像是忌妒继父的寡母之子,那种想独占德曼的心态很明显。德曼拜托春秋让她的感情有归宿,他从头到尾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结果春秋和毗昙两人上演韩国版「哈姆雷特」的王位争夺战,这其中还包括对女王的占有,结果女王因此饱受感情的煎熬。春秋根本不需要毁掉德曼和毗昙的爱情,只要请德曼退位就行了,结果搞得德曼「心」力交瘁而逝(好像是家族遗传的心脏病),春秋会因为德曼早逝而内咎吗?大概不会吧,人又不是他杀的,政治本来就是无情的,何况他与毗昙还有上一代的仇恨存在,不论公与私,都无法忍受毗昙对他造成威胁。为什麼女王必须牺牲自己的感情与婚姻,男性为王就可以有三千后宫,差这麼多。当春秋说王不可以有私人感情时,却不问自己为何能有三妻四妾,德曼就不行,因为那威胁到春秋本人的王位继承权;那个已经想很久的王位,让给德曼也就算了,其他人包括毗昙在内都不可对他造成阻碍,否则杀无赦。全剧最阴狠毒辣的人其实是金春秋,那锐利的眼神,不愧是「一代明君」。如果德曼知道毁了他的婚姻之路的人,春秋也是其中关键人物,不知他还会不会想把王位传给春秋?没差吧,她欠春秋的债,终究要还给他。毕竟姐姐因她而死。德曼的伤痛有多深,对春秋而言不是最大问题,属於金春秋的时代将要开始,为情所困的人,无法在历史中寻得自身的定位。
* T* A# ] N# q& ]3 b8 o" [4 Z, i& z6 T
廉宗代表每个人心中黑暗丑陋的一面;毗昙因廉宗的挑拨离间而激发出称王的野心,当他将廉宗刺死时,其实也是在终结自身黑暗人格,可惜为时已晚,悲剧注定来临。德曼的历史评价是「宽仁明敏」,以智慧与仁慈著称。剧中毗昙幻想著,推翻德曼的王位后再娶德曼为后,这真的是叫做「痴心妄想」。把德曼的人生毁了再占有德曼,这种爱实在是一种「窒息之爱」。哪有人为了要得到一个心爱的女人,就想先得到一个国家,德曼因此说毗昙是最天真的男人,任何野心家都不会如此;美室说毗昙以稚嫩的心灵怀著远大的理想,这是最危险的事情。德曼与毗昙两人的人生就毁在这虚幻的梦想上。唉!无言以对啊!
) H% W, t8 [# E3 \- ?1 P5 O7 v, ~0 B% b/ P3 W
0 e! u! ?# i2 {& X伊迪帕斯 : n. N( y& r7 m& S- B M
% m+ x+ W6 f' }
9 |( e% c* J6 a0 G, W8 V; I. \' U9 G4 |- z" I
& o0 E4 i7 C5 \& f+ y: ]! ?7 e* Z4 n6 _0 B+ M% h5 k- J
毗昙本来可以自己称王,但因为爱慕德曼公主,为了表达爱意,情愿让出王位。在他心中,德曼是取代母亲地位的女性,给予他从未得到的善意与关怀。即使最初德曼并未对他有男女之情,只是毗昙的单恋,他仍然全力支持德曼称王。结果逼使自己的母亲美室兵败自杀,毗昙心中悲痛万分,而当德曼明了毗昙的身世后,心中对他十分怜惜,开始慢慢的接受他的爱意,只可惜两人的性格与价值观差距过大,毗昙误解德曼的心意,竟发动兵变欲推翻德曼的王位。在兵变失败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可怕的误会,最终惨死在德曼面前。德曼目睹爱人命丧黄泉,大受打击,倒地不起。再浪漫的爱情故事,还是以悲剧收场。她命中注定,与伊迪帕斯ㄧ样,得到王位,却失去亲情与爱情,终身孤独。最后德曼仰天长叹,流下热泪而离开人世,结束波折起伏的一生。其实当德曼爱上有「恋母情结」的毗昙时,就已注定将饱受爱情的折磨,彼此纠葛一生一世、至死方休。德曼看似得到一切,其实什麼也没得到,真令人感叹。5 ?: f, n+ Q& F6 v4 g3 {
7 W$ B$ C' }6 R 德曼与毗昙两人的命运,因为父母相信祖先与神的预言而彻底改变,他们因此一生都在与内心的「伊迪帕斯」幽灵奋战,希望战胜命运之神。但就像古希腊悲剧一样,无法摆脱悲剧的实现,最终仍如同「伊迪帕斯」的翻版。真是命运之神的捉弄啊 !. E" ~! j8 |/ c. x) E/ C& E8 c+ t
8 o, u& B1 g, z' F
我看完电视剧「善德女王」后,内心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复,虽然剧情与史实并不相符,但其中表达的情感与理念,已超越时空的界限,成为经典之作。「善德女王」的制作水准之高,为历年韩剧之最,无论从剧情设计、角色性格、演员表现、战争场面、主题曲与配乐等等,都超越以往历史剧如「屏蔽词语2」等剧,韩剧的制作水准一直在进步中,整体的文化行销成绩早已超越台湾、大陆,甚至日本也望尘莫及,台湾什麼时候可以迎头赶上呢?我期待著。8 C7 e% S- i% v' F
' T5 o& U, \- K6 G$ B r5 e' W1 L" i 「伊迪帕斯」女王陛下,勇於挑战命运之神的斗士啊!向您致敬!) V2 u- i# x% v, o
0 Q: w) a. O! Y. Z4 B. P, R
/ e E I* q$ I 德曼处理国政,最重要原则是保持各派系势力的平衡。即使与毗昙谈恋爱时,连政敌都感叹,怎麼女王陛下这麼会玩政治,玩到大家一起死为止。死前,德曼最重要的任命案是任命阏川为上大等(文官最高职),德曼就是要文、武两方势力平衡。就算庾信立大功、居高位,但就是要有人平衡庾信为首的军方势力。之前是毗昙;毗昙死后就找阏川。任何一位国君,再信任军人统帅,也要让文官有能力制衡军方势力。这是基本政治游戏规则。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就知道德曼是多麼深谋远虑,即使要死了,也还能沉著的、从容的交代后事。因为春秋后来有点讨人厌,所以结局省掉德曼与春秋互动的情节(我猜的)。如果我是编剧,我会把胜曼公主请出来当女王,气死春秋,哈哈。本来史实就是如此。春秋啊,再等一下嘛,已经等这麼多年,再等几年又何妨。以后天下还是你的。急什麼,把德曼阿姨气死;,把毗昙叔公逼死,只为了王位。唉,权力是最迷人的春药啊。春秋本来就比德曼更阴狠毒辣,倒楣的德曼有这位外甥,真是三生有幸。
6 k6 p+ U( o6 }
2 p2 i. S5 a9 h- [# h0 D6 l6 n- [( X X: ?
, o6 ]3 F/ i5 v* s! g
$ D1 k5 l& k: C$ N- O' \
: {! I% L! m* R( X# \( b- r5 o8 o4 [& J
十九世纪,法国学者普伦金在其姆大陆女王与埃及司芬克斯一书中,做出大胆假设,远古时代,大西洋中有姆大陆存在,由女王姆当政,为了获得女王的爱,亲兄弟科(美洲狮)与阿克(龟)战斗,阿克杀了科,霸占女王,并夺取王权。女王遭受凌辱,逃到埃及,兴建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更名为伊西丝(埃及女神),开创埃及文明。大胆假设需要小心求证,以上纯属猜测,尚无确实证据;只是让我联想到善德女王的故事。女人统治男人的艰难,古今中外皆然。在战乱时,男人更容易夺权篡位,女人很难保全自己。古埃及法老王的血统是以母系为主,男人能否称王要看能不能娶到王室女性成员。古代日本也曾出现多位女天皇,一直到明治天皇才明白规定只有男性才能成为天皇。所以现在日本皇室两位太子兄弟才会为王位继承的事情失和。日本小公主爱子本来有机会成为女天皇,但目前没有此可能性。孤儿寡母很容易被男人欺负,德曼与春秋某种程度算是孤儿寡母的组合(德曼代替天明姊姊的角色)。所以德曼与毗昙成亲,对春秋会造成强大威胁。称王称霸是男人的梦想,如果能成为第一名,谁愿意屈居第二。对春秋而言这是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管你德曼阿姨会不会友幸福美满的婚姻,我活下来比较重要,谁叫德曼阿姨为情所困,她要受困是她家的事,不要连累到我家破人亡。德曼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回到史实来看,德曼之后还有一位胜曼女王,这并不寻常,当时春秋早已成年,为何还要拥立女王,这绝对是经过惨烈的政治斗争下的结果。毗昙和其他叛变的贵族是胜曼所杀而非德曼。连女人都必须心狠手辣,可见当时情势之险恶。绝非我们这些太平盛世成长的现代人所能想像。所以啊,当个小女人还是比较幸福的。女王不是平常人能当的。
3 B! B8 N s; c
. m8 S; V0 M7 n[ 本帖最后由 ulysess2009 于 2010-7-20 12: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