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85 郁流星 的帖子
郁流星6 [" y7 H* D* `% S1 Y6 m
5 U7 Y% p$ ?9 S* V% @: n% o就在下班前看見你覆了一封帖 ,很開心的開啟看了 .
7 C a/ Y* L' u" A! M& U4 ~和你談劇 ,與閱讀你的文字不同 .
2 Y/ N# e+ P6 }+ j' p閱讀你文字時 ,是修正與校對自己誤差的地方 .5 D \/ ?; d, G. ]( D2 u/ y
而與你談劇 ,是一種交流的挖掘過程 ,一方面內視自己想法的更深一層與你的對映 ,一方面聽你在交流時重新再審閱一次自己原先的想法 ,因此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 .1 e" I, @2 u1 {* n8 {1 Q
" H6 O, r( G1 j$ s* x4 ]
! V% p; j# E. G2 K5 } l' s; W看劇的時候 ,我特別在意”眼神” .
% Z. U" m! n$ ~8 O因此 ,在這四個人之間 ,先引起我注意的 ,就是李慶民 ., ~+ O& @1 \# t' i/ p7 H
在大綱初出之前 ,我的想法與你相同 .是以為承雅這個角色的最大出彩點, 必是在戲中戲時 ,分飾兩角之間的轉換問題 ,如果荷娜演的好 ,對於她的演技層面 ,又是佳話一則肯定 .% q0 {& `. L, M9 }% q. u2 }
而允兒 ,則以為純粹是脫離hotelier以來的形象 .作為一種轉換 .0 ]8 A4 A) o! W3 z* d9 U
我認為你對徐英恩的角色說的好 ,金BJ是以欲揚先抑的筆法來成就她的 .因此 ,初見英恩而對她吱喳形象與先前的打底出來的氣質一派有所質疑而漸遠對她的評價時 ,慢慢的 ,會被金BJ對她塑造的加法再引回來 .
: ]3 [0 D4 }. v$ z0 I; D4 }這兩個女角的創作方式很特殊 ,一向都是你消我長的寫法 ,但是 ,金BJ在處理這兩個女角時 ,當一人的形象完成增長過程 ,往往另一人是停頓的 ,並未見消減 .7 S- [, \4 i2 w: U
當我初對英恩的形象不慣而決定先由喜歡承雅時 ,英恩停在心裡 ,不進不退 ,只是停頓在那個吵雜的形象裡 .承雅開始跋扈而起時 ,驚見她不為自己預設的質感 ,將那股注意力漸轉回平均兩位主角時, 發現了英恩的善良質樸 .承雅在跋扈的形象停頓了 .6 X% @! R: k/ u5 R8 \$ @- n
而就在英恩與慶民又以吵鬧的形象紛爭出現 ,轉而發現了承雅原來落寞而缺乏自信的一面 .
& v$ q2 E% K2 e; y* x9 K/ x
' h8 ?# W8 ]% s$ J; \' T0 k1 V金B J就這樣讓兩名女角 ,在我們的心中 ,像放了兩只溫度計一樣, 慢慢加溫漸升 ,終至兩個持平而不互干擾 ,卻以奇妙的形態互相撐持的兩朵紅花交映在我們眼中 .8 d! K% ^& B/ N1 T' z3 _) N: P
# f7 V1 ^# P2 }* X# H如果以創作技巧來看 ,我認為金作了一個很大的冒險 .是一個大膽又企圖心很強的嘗試 .因為相輔相成的輔成關係 ,很容易在疏忽之時流為對方的敗因. 將整個風格搗壞 .但她功力畢竟成久練就 ,撐持至今不墜 ,既是好險慶幸. 也是影迷的歡喜見成 !
, ?! {5 G% b' e- q4 ]
1 M4 ^+ R* H( | i( I& g0 P* f* Z; M% @3 w9 _- N8 ], a1 w
在下班的最末 ,跟你談最喜歡的眼神問題 .' g+ K* ?& G4 x
如果說 ,我對李慶民的情感態度一直持著懷疑論 .至今仍是有著不肯定的因素 .是起於他每次對承雅的凝視 ., f3 K* j& M d/ a+ ]* X4 W* Z
或許是我個人對情感的觀察點認為一個人無論如何說謊 ,眼神總會漏光 .因此 ,我常常在李慶民的凝視之間產生疑惑 .
* \- l$ S# P( }/ V5 T3 k
T6 N2 ?. w: G4 F; W正因為李慶民的眼神與張基俊相差甚距 ,從眼光中因而先判斷出基俊的價值觀的理性與歸範 ,守得比李慶民要嚴謹 .我想 ,那是性格上 ,基俊看似與人皆友善的態度中 ,穩穩守住自己的原則底線的態度問題 .這一點上 ,也說明基俊這個人是比較成熟穩重的 .很早在演藝圈帶人 ,過早的經歷超越年齡接受度的悲迎離合與背叛承擔 ,承情納聚有關 .因此 ,與人為善是他性格上的大方 ,但不代表他基準底線上的模糊 .這一點 ,從他如何勸戒年輕的承雅不要過早進入演圈 ,至承雅找來指名為他當經紀 ,他見到她身著學服 ,不再告戒 ,直接帶往飯店的處理風格 ,都見到一個人處理事情上的棱角已經收放沉穩 .不是純以長者謓悔使人煩厭, 而能套進實態 ,打碎她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
) w* Z( m+ O( E2 I% M: w! d( F6 F$ R
李慶民雖身為法學高材生 .在初見承雅時 ,立刻被承雅許多表之絢目的銳利言辭閃爍的不見真意.於是 ,慶民自一開始見承雅的眼光中 ,幾能見到最多的含意 ,都是有趣觀察 .到後來 ,觀察久了 ,卻不見他觀察出什麼結論來 ,是因為承雅一直變招 ,而他每接新招 ,舊招未見拆解全清 ,在越來越多的吳式花俏中 ,他的眼神漸漸有了迷惘 .而迷惑之中 ,最容易產生的新鮮感出現了 .( |" r& ^; W6 d
這個有趣的 ,從迷惑轉而因為不能完全明白的好奇新鮮感, 出現在承雅與他在日式餐廳會餐的那一景給我印象最強 .
3 e! j4 I5 l# u O( c也是那一景 ,當承雅問他為何不追去英恩時 ,兩個人明明餐廳也有咖啡, 為何非得到外面去喝時 ,慶民覆她說 ,既然她邀請用餐的主角是他 ,而他在不就好了 .9 ~ H3 A$ T! Q6 S5 u& d
慶民當時眼中的笑意, 夾雜了太強烈無法解謎的新鮮感 ,而讓我開始覺得 ,他對這個兩個女性的心情 ,正處在一個決定性的天平上 .! t! l5 x8 u: {7 q3 }$ N6 [5 c
: M; u5 W7 k8 E0 F$ Y( Z+ O$ K! |6 \從眼神來論慶民 ,而不從台詞與劇走看他, 是因為朴的演出 ,在對白與形象演技之間 ,不似李范秀的清楚線條 ,他帶著太多夢幻的肢體語言去闡述李慶民這個角色 ,幾度讓我懷疑到底是他對角色的詮釋 ,或是金BJ對這個角色付予的期許進階 .所以最後 ,我放棄了從劇走行為或台詞論來理解這個角色 .而改由眼神去理解他的進度 .
: i3 {8 m5 D9 D: `# f5 R於是 ,透過眼神 ,慢慢的觀察到他原先對兩個女性的眼神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 .那是一個美妙的蘊釀過程 ,相對於語言 ,更多意猶未盡之處 .# u* g& ]; t' h6 W
; D" R f7 [- v+ O9 ~
從那個時刻起 ,我開始去思索朴如此適合這個角色的原因 ,而有了他的眼神優勢的想法 .; P# e" Z% D9 a: r' b z
若以朴的資歷與演技 ,要與李范秀同持一場劇 ,卻能不教他淹沒 ,需要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 .而金B J對這個角色性格的描寫 ,是朴的地利 ,允兒與他之間的互動 ,成為他的人和 ,而他的眼神優勢 ,則成為他的天時.
% r/ l h. n# k0 ~ f/ t* }& q+ d6 A9 L就此 ,他才能在OA中 ,在李范秀那麼內紮外穩的演技中 ,穩穩站勞他獨特的位置 ,讓人不至於無視於他 ,而為他掙得了夢幻一角 .他對觀眾造成的迷注 ,其實就是他眼神中那份特別不定的迷茫 .讓人數度猜想他的意思 ,他的情歸 ,與他的定向 ,正因為讓人猜度 ,因此他一直存在 .
% m" l; D+ Z" L1 Q2 }1 i) B# }1 y
6 f& L j. Y* X& e我會期待你對他們情感走向的解析 . ^^
; K. p9 A6 [0 b R8 P* ^3 G也許 ,理性的人認為討論情感是一件太過觀注小情小愛的小節 .但我卻認為 ,人的一生所有的事情決度 ,都與情感脫不了干係 ,每一個與人交往的接觸 ,都由情感為製造點 ,發展出各式關係 .即便是想獲取利益關係的人際 ,也得創造出情感的假像或締結點 .因此 ,描摩或觀察情感的起承轉合, 都是對事物理解的一個開端與應用的發展 .4 k" h! w/ W; O! e0 Q
3 }' ]2 t" v$ j- B
g. |
|